永恒悲剧的象征——论《蒹葭》、《雨巷》意蕴和艺术的一致性

来源 :承德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_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蒹葭》是《诗经》中的著名篇什,《雨巷》是戴望舒的代表作品。这两首诗,在意蕴上、艺术上,都有一致性。这种一致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内容,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 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普遍、永久的魁力,应该拨动整个人类的心弦,而要如此,就必须表现出人类心灵和生活中那些普遍、永恒的内容。《蒹葭》和《雨巷》正是这样的作品。 《蒹葭》描写一个小伙子向往着中意的姑娘,他逆着流水去找她,顺着流水去找她,不管路途的险阻、悠长、高峻、曲折;但怎么也没找到,她既象在水中央,又象在水中洲,还象在水中滩,不知究竟在何方。《雨巷》描写一个男子“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他“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也“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也象他一样,“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怅”;他好象看见,“她静默地走近”,然而又“象梦一般地”
其他文献
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为市场经济提供应用型人才,它比普通教育更加定向于实际工作,更加体现职业特殊性。而当前的职业英语教学中,聋子英语、哑巴英语一大片,多数学生了解语法规
<正>中国城乡的不均衡发展带来了乡村衰败,亟需为其量身定制复兴计划来扭转局面。即遵循乡村原有的自然关系、社会关系等原则进行实践,从而帮助缓解城市化所带来的"大城市病"
期刊
目的:观察包括MMF在内的免疫抑制在慢性排斥反应的肾移植患者中的作用。方法:由36名经临床或活检证实的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口才组成。三三联免疫抑制方案中,用MMF替代硫唑嘌呤并对所有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