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要有一身傲骨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zhi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画大师徐悲鸿以画马闻名,他笔下的马,清癯而不孱弱,分明的筋骨透着一股刚劲,也许正如他所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马如此,人亦是。
  傲气与傲骨是不同的,一个浮于表面,一个沉于内心。“气”是一种表象虚无缥缈,外强中干;而“骨”是内在的深沉厚重,融于血脉。傲气教人孤芳自赏,自命不凡;傲骨教人自尊自爱,韬光养晦。有傲气之人往往把它显示出来,哗众取宠,面对别人的赞扬就会飘飘然不知所以,傲气之人往往自负,也就听不进别人的批评和建议,最终落到人人疏远,嫌弃的处境。有傲骨之人往往不同,傲骨是一种低调的,虚怀若谷的自然流淌,自成一派气度,他们会虚心听取别人的谏言同时也保留信心和尊严,获得人们的赞扬和钦佩。傲气是“半瓶子晃荡”,傲骨则是知识与素养的有机结合,傲骨是一种更加掷地有声的存在。
  有傲骨之人往往意志坚定,正直不屈。“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两面枝。”这是文学家、画家郑板桥所言,郑板桥擅于写兰竹,性格狂放不羁,傲岸正直。他做知县时遇上大饥荒,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他向朝廷请求赈助农民而得罪豪吏,故告疾辞官归乡,居扬州以诗书画自适。他最爱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象征正直的人格,低首虚心是竹的外在状态,也是郑板桥的内在修养。他如傲骨梅一般不向惡势力低头,自有他的气节与风度。郑板桥毫无疑问是有傲骨的,他已经到达了人性中的较高境界,将傲骨内化为自身的做事准则,气质素养。
  我们要摒弃傲气,拥有傲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鲁迅先生的话我们并不陌生,鲁迅先生在“五四”时期,倡导新思想,新文化,领导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鲁迅先生拥有铮铮铁骨,在那样兵荒马乱性命不保的年代,他以笔作戈,用文字书写历史,为百姓战斗,拥有不屈的“民族魂”。而如今,和平年代,浮躁、傲气已经在周遭蔓延,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只有时刻保持一身傲骨,沉下心来,积淀自己,那才是对自己最好的选择。
  当所有人都不傲气,有傲骨时,我们的脚步才会更加坚定,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强大。
其他文献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伴随着接受教育的一生,我也不例外。年届六十,我想把这一生接受教育与从事教育的简短经历回顾一下。细细品味,这一生都是与教育有缘份的。  教育能够帮助人的成长,能够成就人的一生。每一个人都要经历教育的过程,从教育的起点,最后回归到教育的终点,人的一生是成长的一生,也是接受教育的一生。一个人,无论到了多大的年龄、多高的职位、有了多么难忘的沧桑经历,教育总是会与这个人息息相关的,最宝贵的
期刊
《诗经?鲁颂》在诗经中虽只有短短的四篇,但是在这四篇颂中“马”这一意象却在每一篇中都出现了。可以说“马”在《鲁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历来学者们对马这一意象的解说也众
村西北的那条蒲河给我的童年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许多往事在它的引领下总会很快鲜明生动起来……  每年的第一声春雷过后,雨季就会按约准时到来。蒲河似乎也一夜间从干涸的冬季醒来,河水滋润了河底河岸大大小小的生命。芦苇从浅滩的淤泥中钻出身子,招摇着成双的苇叶,獨赏着蒲河水波荡漾的风景。  芦苇冒出苇尖,抽出两三片苇叶的时候,河心里会多出一些嘈杂,那是早来安营扎寨的鸟儿在争吵,时而婉转,时而清丽……  苇荡里
期刊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提出中国的文化形象的构建理论,虽然有一些零星的叙述,但没能形成完整详细的理论体系。本文的创新点就在于通过对总结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精髓的基础上,在论述中
我的家乡在保康县一个小乡村,鸡冠河村。村里有一条小河,叫鸡冠河,清清的河水流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红尘若梦,凝眸回望走过的岁月,“天上布满星,月牙儿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那声泪俱下的訴苦场面,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村里经常召开生产队大会。会议内容有评工分的,有忆苦思甜的,有搞社教运动的,有搞路线教育运动的等等。那时我年纪虽小,但每次开会的场面,会议气氛,以
期刊
八月的空气充满着令人窒息的闷热,即使是在清晨,也让人丝毫喜欢不上他,炙热的太阳依旧向这片土地散发着光辉。一缕固执的阳光透过窗子将屋里原本看不见的浮尘照的异常清晰,同时还照在桌前坐着的这个人的身上……  wuli王透过眼镜从门外盯着高一四班教室里安坐的这個人。果然是这样吗?wuli王在心中暗想。早在来这里之前,wuli王就已经听说今天要见的导师非同一般,可如此看来,眼前的这位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期刊
前段时间,看完了美国著名学者保罗?莱文森的《新新媒介》一书。在阅读之前,我看到了对这本书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一些权威人士、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认为它洞察了新媒介
蛋仔饼,体色金黄,外脆里软。咬一口,便可以给人以韧性与软柔的双重享受,余味无穷。当鸡蛋的滑嫩与面粉的朴香于唇齿间跳起曼妙的华尔兹,你会忘却,忘却一天的疲惫……自不必说,于冬季尝一口窝心,于夏日酥骨。  犹记两年前所尝到的蛋仔饼,至今回想,仍有余味于舌间漫溢开来。  那是一家位于香港九龙的蛋仔饼店。在那个寸土寸金的都市里,人们用奔跑代替缓步使时间最大程度的利用已成一种常态。排队等待是那里唯数不多的奇
期刊
“诗云:古之山水,何是明丽?答曰:山不乏木,水不乏鱼。”襄阳有山,我陪奶奶去过真武山,随父母爬过虎头山,跟同学走过岘山绿道;襄阳有水,最美的莫过于那一湾碧水---汉江;襄阳有花,宜人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养育出各种各样美丽的花,市花紫薇更是美丽娇艳。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秋天处处可见的野菊花。  仔细看野菊花,一条条细细的花蕊排列成坚固的花心,花瓣有序地围绕在花心周围,每朵都极不起眼。可它们一朵朵绽放时
期刊
雨还在下。  电视内幽幽地映着《朗读者》——老妈最近迷上了这个节目,放假便拉我与她同看。  她一直是抱着挑刺找碴的态度“嘿,这人谈的真不咋的”“唉,陈词滥调”。直到樊锦诗的出现。满头银丝,身形瘦小,一股亲切的书卷气,像是六朝的古风奔涌着淌进她的血液,像是唐宋的诗意馥郁着她的笑靥。  樊锦诗讲述她自己看到了中学课本上一篇描绘莫高窟的课文,然后就很想去看看。于是在强大而神奇的魔力的召唤下,她报考了北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