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人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情怀是教育者对教育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达到的一种心灵境界。教育情怀就是给我们提供不竭动力的源泉。
  自2016年9月12日从丰县到如东学习两个多月来,我更深深领悟到教育情怀的含义,也看到了如东的教育人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不必说教师们伏案工作的身影,也不必说放学后教室内依然闪耀的灯光,单是对教育的研究探索就足以让我体会到他们教育情怀的深厚。
  记得2016年9月20日,我随我的导师叶敬国主任去海门海永学校参加活动。活动的内容是由李凤工作室、姜树华工作室、陈铁梅工作室、潘雪峰工作室联袂开展的“联合课程”研讨会。“联合课程”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开发,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多学科的一个大融合。一堂课45分钟,围绕“穆桂英牵手花木兰,醉美中国风”的主题,分别有何雪芳老师、陈旦老师、金海滨老师各上一节语文课、美术课、体育课,各占时15分钟。这是一种新型的课堂,它具有主体性、学科性、时代性、开放性的特点。更令我惊诧的是,这样的团队领衔人物,有退休的老局长,有业务大腕,有青年骨干。研究气氛之浓厚,更令我震撼。至今耳边还萦绕着一位领衔导师的话语:“平时学科教学之外,有一个学科的大融合,找他们的旋律,让学习从四面八方而来,犹如夜里灯光从四面八方而来汇成美丽的夜空。”我深深感受到这样的课程研发,是群策群力,是所有同行路上的教育人共同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对教育的一种深厚情怀。
  还记得2016年9月23日,随导师驱车到如東马塘中学参加“名师提高班与教育教学共同体研讨活动”,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名师要一直提升自己,青年骨干教师要在共同体中迅速成长的道理。清楚地看到了教育教学共同体对区域的引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区域共同体”是指以一个学校为中心,和附近学校连成一个区域,共同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开展活动的团体。一个共同体一年开展大型的活动5次,每次活动确定一个研究的话题,可以上研讨课、做讲座、校长论坛等,促使教育教学的提升与高效。他们有详细的活动安排,有细致的工作部署。在这次活动里,我的导师叶老师执教了一节课,导师虽然名气很大,市学科带头人省优质课一等奖,市级以上公开课几十节,但依然辛勤耕耘,还带着初三的语文课。他在这次活动里把余光中的《乡愁》,进行了创意朗读,让听课者闻之有眼泪滋润眼眶的感觉,特感人!在这样的团体氛围里,青年教师成长也很快,其中杨小梅老师执教了《在烈日和暴雨下》一课,祥子在烈日与暴雨下拉车的辛苦在杨老师的解读中让听课者身临其境。成了名师还不止步,仍然前行,青年教师有前辈的指引,怎能懈怠?是什么力量让他们行走在教育的不断探索之路上?应该是对教育的一种情怀吧!
  而在2016年11月15日在如东景安中学参加的活动更让我难以忘怀。这是一次关于举办南通市中青年教师李凤工作室“无痕语文”课程基地学校教学研讨活动。活动内容有“无痕语文”课程成果介绍、工作室成员汇报交流、课堂观摩研讨等。李凤老师是南通市教科院主任,特级教师,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李凤老师说:“教育无痕,成长有痕。”她带领的团队中每个人上的课好先不说,就他们对教育的情怀足以让我们心生钦佩,他们说到了磨课的艰辛,辩论的热烈,熬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累并快乐着!李凤老师的“无痕语文”已走向全国,可依然领着团队披荆斩棘,奋勇前行。为什么他们一直走在路上?为什么乐此不疲?应该是对教育的一种坚守,对教育的一种痴迷吧!
  最后我眼前又浮现出在如东实验中学参加初三集体备课时的情景。随着铃声的响起,我来到会议室参加如东实验中学初三语文集体备课,举目望去,35位语文教师早已落座,随着叶敬国主任浑厚的声音响起,备课开始。首先教务主任李主任总结了上学期初二全县第一的好成绩,并提出继续保持的希望,并与其他农村中学有充裕的晚自习时间进行了对比,要求教师们把文本把握得更好些,把学情研究得更准些,这样,加上优质资源才能领先。听着李主任的话语,我心里暗自佩服,李旭东主任是特级教师,还带着初二的语文课,并有名师工作室。这样一位特教,洞察之入微,严谨而细致的精神已悄悄走进我的心里。
  然后备课就到了说课环节,说课教师说的题目是《故乡》,按照说背景——说目标——说重难点——说方法——说教学设计的思路展开,我听到说课教师认真备课的内容,看到听课教师认真倾听的姿态好美!
  随着铃声的响起,两节课的备课时间悄然而过,而在整个备课期间的所见,让我领略到了“真”字当头,“真”教研的美好状态。
  (作者单位:江苏丰县实验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每逢期初和期末,又是教师家访时。近些年来,在一些地方诸如“千名教师进万家”等家访活动热热闹闹地开展着。但是,细究一下,你会发现参与者意兴阑珊,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尽管如此,家访还是有必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  家访是加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渠道,是家校联系的纽带。可以说能否充分发挥这条纽带的作用,关系到学校教育管理的成败。随着学校教育的日益普及,许多本该由家庭和社会承担的教育管理责任转移到了学校的身上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以他成长过程而命名的“瓦拉赫效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如果我们打破学困生“朽木不可雕也”的思维定势,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个性的场所,必能收到“铁树也开花”的显著成效。可见,在教育工作过程中,赏识教育的魅力是神奇的、无穷的。  赏识要有艺术性,正确运用赏识艺术,挖掘学生的潜力。丘吉尔曾说:“你要别人具备怎样的优点,你就怎样
在美国哈佛大学校园里,不见冗长复杂的制度,不见写满校园的条条框框,更不见没完没了的说教,而学生可以自由地、有秩序地选择教室、学科听课。就是这种宽松而又有秩序的教育氛围造就了7位美国总统、3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各行各业的职业精英。其实,哈佛人并没有什么“绝招”,他们只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理性的东西感性化、人性化,让学生在自由中感悟理性,在理性中追逐自由,就是这种简单、简约、自由、理性的教育方式
“几何直观”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中体现出的核心概念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如此阐述:“几何直观主要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课标》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几何直观在数学课程内容的运用中,其核心的价值很容易被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体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新课改正是围绕着这一发展目标应运而生的。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讲求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关键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想达到和实现这一目标,在农村中学,任重道远。  首先说说课前。新课程注
农民工子女就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经商、务工,把他们留在原住地交给其祖辈或其他亲朋好友照顾,这部分孩子由于长期亲子分离,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存在严重的亲子教育缺失,导致许多心理问题。  甜甜,一个离家出走的初二留守女孩,她是一个农民工子女,父母在生下她不久之后就去了外地打工。她就一直被留在农村老家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她和我女儿是小学闺蜜,小学毕业后进入初中
[摘 要] 心理辅导,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助人自助的过程和方法。高中生的心理辅导,就是要给学生提供多种服务,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帮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疏导不良情绪,发挥自身潜能,发展个性特长,协调人际关系,将先生培养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心理辅导这一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对高中生的成长意义重大。  [关键词] 高中生;心理辅导  老师:  Sadness and lonene
此行含山,我和张俊玲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在环峰三小诊断课堂、高效课堂讲座答疑、同课异构。三天的活动,听课五节、评课四节、讲座一次、答疑一次、做课一节。整个活动安排,时间很紧凑,环峰三小的校长和老师们更是忙忙碌碌。三小洪茂涛校长全程参与了几天的活动,并热情地招呼我们参观学校。在洪校长介绍过程中,我们感触最深的是洪校长精神、精干、精细以及对课改的精准发力。他年龄不大但任校长已近20年,管理经验非常丰富。唐
现代教育在发展中明确提出,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并非单纯的文化知识传播者,而且还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均处于变化发展状态中,班主任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予以引导,加强对其心理健康教育。  一、积极创设优良和谐的班级环境  第一,保证班级内桌椅的平整及干净。可在教师内悬挂一些名人名言、绘画,以此在班级中创设一个“新颖、整洁、明亮”的风貌。第二,积极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作为
石军,中学一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博士,民进广东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广州市新穗学校教师。全国基础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  作为一名普通的工读学校教师,他时常被政府机关、高校邀请参加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题研讨会,时常被中小学邀请就青少年问题进行学术讲座。2016年他又被西南政法大学特殊群体权益保护和预防犯罪研究中心作为专家,邀请参加“全国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干预机制”的学术报告会,大会发言中,他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