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的科学与阴谋

来源 :奇闻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阴谋和诡计笼罩着整个二战时期,当时美国、德国、英国军方都在世界范围内大量招募大学教授、工程师、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这些专家在为各自的阵营效力期间发明的核武器、电脑、青霉素、火箭和雷达,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战时期的世界形势极为复杂,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为主的法西斯轴心国阵营,和以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为代表的反法西斯同盟国阵营。但在同盟国内部,因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以美英为主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也较为紧张。而到了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发表的“铁幕演说”中,攻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被“铁幕笼罩了起来”,更是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谜一般的Enigma


  直到一战结束时,当时所有的密码都是手工编码的,未加密的原始文本需要加密员人工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转化为密文,而接收密码的一方又要用查表的方式将密文转为明文,这种简单的加密法随着解密学的发展很容易就会被人破获。
  直到1918年,德国发明家亚瑟·谢尔比乌斯和理查德·里特发明了一个叫做Enigma的密码机,它的外形酷似打字机,键盘上一共有26个字母,但同一个字母在明文的不同位置时,可以被不同的字母替换,而密文中不同位置的同一字母,又可以代表明文中的不同字母,这种加密方式在密码学上被称为“复式替换密码”。在当时,Enigma被证明是有史以来最可靠的加密系统,起初它只是被用来加密商业机密,但在后来的二战中,德国军方开始使用Enigma来加密纳粹德军的通讯信息。
  其实Enigma并不像纳粹德国认为的那么坚不可摧,在1932至1938年期间,波兰的情报机构就仿造德国人的Enigma发明了一种用于解密的机器Bomba。Bomba的工作原理其实就是模拟好几个Enigma并发运转,以此来加速猜出密钥,最快可以在两个小时之内破解出Enigma密码。但随着二战的爆发,德军改进了Enigma机器,增加了可选的齿轮数量,这样密钥的组合就增加了60倍,超出了Bomba的解密范围,于是波兰找到了英国盟军寻求帮助。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秘密情报局(MI6,也称军情六处)就在布莱切利公园设立了一个密码研究学院,召集了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语言学家、数学家和英国最聪明的学生们从事密码破译工作,其中就包括了麦克斯·纽曼、阿兰·图灵和汤米·佛劳斯。
  图灵在波兰人的基础上改进了Bomba,为它加入了一些优化措施,尽早排除不可能的路径,并让它的速度快了很多,能以每秒2000字符的速度破译情报。在Bomba的帮助下,盟军及时掌握了德军飞机的行踪,使德国空军在“海狮行动”里遭到了沉重打击。
  但与此同时,警觉的德国人很快改进了他们的通信方式,发明了洛伦兹SZ40和SZ42保密电传打字机,这是一种比Enigma还要先进的密码机,具有159万亿种可能的加密方式,用于发送希特勒的最高指令。而在布莱切利公园,汤米·佛劳斯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的计算机“巨人”,它的阅读速度提高到了每秒5000字符,使得破译密码的时间由以前的几周缩短到了几个小时,在当时专门被用来破译洛伦兹密码。由于“巨人”及时提供了准确的情报,德军的“海狼行动”惨败,600余艘舰船被击沉,同时,“巨人”也在诺曼底登陆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据历史学家分析,正是这些科学家的破译工作,使二战至少提前结束了两年。

“维诺那计划”:不信任的阴霾


  在盟军合作破译德军密码的同时,时任美军情报部门主管官员卡特·克拉克担心斯大林會单方面和德军缔结秘密条约,背叛盟军,于是从1942年开始下令截取苏联外交密电进行破译,这个破译计划就是“维诺那计划”。
  这项计划由美国联邦调查局和英国情报部门合作进行,共破译了25000多份電文,发现了349个为苏联情报部门工作的在美间谍人员。这些间谍打入了美国社会的各个层面,职务最高的竟然有美国总统顾问和财政部长助理,还有参与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项目科学家,甚至在“维诺那计划”内部也发现了苏联间谍,这也是为什么维诺那计划只进行了短短两年,就被苏联所察觉而不得不终止的原因。
  然而,“维诺那计划”所揭露出的信息,还是在美国政府内部引起了信任危机,这也直接导致了二战之后“麦卡锡主义”的盛行。1952年,美国议员麦卡锡声称美国已经被苏联渗透了,美国遍地都是亲苏分子。他的言论得到了反共组织和极右组织的支持。随后,美国政府开始对200多万名公务员进行忠诚调查,超过2000万名美国公民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审查。麦卡锡主义的受害者多到不计其数,大学教授因为没有在课堂上抹黑苏联而被解雇,就连时任国防部长马歇尔也被迫辞职,著名演员卓别林也因被怀疑倾向共产党而被迫离开美国,定居欧洲。麦卡锡利用了人们的无知与恐慌,牺牲国家利益成就自己的政治野心,使得这段时期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

“曼哈顿计划”中的谍战风云


  1939年,纳粹德国就开始了制造原子弹的“铀计划”,领头的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海森堡,参与这项计划的都是德国最顶尖的科学家,其中有两位还是世界上最先发现分裂原子核方法和铀裂变现象的物理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当时德国已经从占领的捷克斯洛伐克获得了沥青铀矿,解决了核武器研制的基本原料问题,并建造出了第一座用于试验的核反应堆。
  在这样危急的形势下,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总统罗斯福,详细阐述了研制原子弹的重要性,并提议要先于纳粹德国制造出原子弹。于是,在1941年,美国正式开始了代号为“曼哈顿”的研制原子弹绝密计划,罗斯福总统赋予这项计划以“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   与此同时,英国政府也秘密制定了默德报告(MAUD),为设计使用少量可裂变物质的核武器奠定了科学可行性,并成立了代号为“管合金计划”的研究机构从事核武器的研发工作。但由于纳粹德国对英国进行的狂轰滥炸和海上封锁,英国的核武器计划并不是很顺利。在这种情况下,出于对德国率先拥有原子弹的共同担心,英国和美国在核领域开始了合作。1943年,英国开始参加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先后向该工程投入了10亿多美元的财政援助,并派出50多位杰出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这项计划。
  然而,美英两国的原子弹秘密计划早就在斯大林的掌控之中了。苏联很早以前就在剑桥安插了五人情报小组(俗称“剑桥五杰”),其中的约翰·凯恩克罗斯作为英国战争内阁成员汉基勋爵的私人秘书,在计划成立之初就将情报发回了苏联。
  不仅如此,在英国派到美国参加“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里,有个叫克劳斯·福克斯的物理学家,负责第一次裂变武器和氢弹的早期模型重大理论工作,其实他是一名流亡海外的德国共产党员,他在参与“曼哈顿计划”期间一直在为苏联提供氢弹的理论数据。到了1950年,美国的情报人员才发现克劳斯·福克斯居然是个苏联间谍,但直到被捕的那一刻,他都坚持表示:“我从来不认为我是个间谍,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对苏联保守原子弹的秘密符合西方的利益。”在他看来,像原子弹这样具有巨大毁灭性的武器,所有大国都应该拥有或至少知道它的存在,这样才有利于建立平衡的世界秩序。
  除了克劳斯·福克斯之外,为苏联研制原子弹提供情报的还有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铀反应堆的物理学家恩里克·费米的助手布鲁诺·邦德科尔夫,他和家人在1950年突然就从英国消失了,直到5年后他的名字出现在了苏联的一本科学杂志上,人们才意识到原来他一直效忠于苏联。同样参与了“曼哈顿计划”的美国物理学家西奥多·霍尔,直到1995年在死前他才公开承认当年正是他将核情报泄露给了苏联。这些信息都是后来被公开了才为人们所知的,实际上应该还有更多仍未被公开的秘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著名的英国“剑桥五杰”、英国物理学家克劳斯·福克斯、美国物理学家西奥多·霍尔、布鲁诺·邦德科尔夫,还是那些为苏联工作的美国官员们,他们都有着良好的家庭出身,也都有正当的职业,他们从事间谍活动并不是为了金錢,而是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
  正是他们提供的情报使苏联大大缩短了核武器的研制时间,1949年,苏联实战性核武器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苏联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可用于实战的原子弹的国家,两个超级大国的竞争也终于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其他文献
1959年,苏联乌拉尔山区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事故,9个越野滑雪爱好者在登山途中全部遇难。登山遇到意外事故本来是正常的事情,但是这起死亡事故蹊跷的是,遇难者的遗体呈现出诸多不正常的现象,于是关于这场事故的原因众说纷纭,如外星人、风产生的次声波、情杀、CIA特工谋杀、曼西人的薩满仪式等等……为了调查事情的真相,2019年俄罗斯政府决定组成专业的调查团队重启调查,死亡真相终于浮出了水面。  触目惊心的
丰登禾本主庙远景树屋  “快一点!”石头回头喊道。  她的声音很快被稻浪声淹没了。我们正沿着稻田间的村庄小路笔直前行,迎着干燥的风,空气中有烧柴的味道。石头始终走在最前面。她有一阵子没进山,快要憋坏了。夏天是沙溪一年当中的旅游旺季,所有做旅游生意的人都要比其他时候忙很多。平时石头做首饰,卖给游客,而此刻她穿着工装鞋,背着竹篓,腰板挺得很直,看起来像一个富有经验的巡山猎人,以警觉而敏锐的目光打探四周
2021年1月,吕德安坐在房子门前。图/本刊记者 孙凌宇为了一棵树  面对一片枯枝败叶,吕德安认得每一棵树的来路。眼前矮些的依次是黄杨、含笑、柏树,往右挨着光秃的紫薇和探着花骨朵的腊梅,这些都是他自己种的。身旁的茶籽树纯属野生,粗壮程度在这一带山上算得少见。头顶一排单季桂花树,每年八九月,香气飘满这座位于福州北峰山的小院,吕德安漫步其中,摘下三四颗酿酒。  当他注视一棵树,指间夹着一根细长的烟,像
美国知名建筑杂志 eVolo Magazine 日前公布了2019 摩天楼竞赛的获奖方案。该奖项设立如今已是第14年,其设立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材料、功能、審美意象及空间组织的想法探索高层建筑的未来,挑战我们对垂直建构的理解,启发人们思考垂直建构与自然和建筑环境的关系。”
2019年的这个春节和情人节,中国人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带上地球去流浪。一部名为《流浪地球》的电影,引燃了中国人久违的科幻热情,人们纷纷涌向电影院,观看这部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科幻大片。   《流浪地球》的故事梗概是:不久的将来,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演化成为红巨星,并将导致地球毁灭。为了自救,人类启动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一侧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将
1817年,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提出了8小时工作制的概念,他认为人一天应该“8小时劳动,8小时休闲,8小时休息”。1877年5月1日,美国工人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总罢工,“8小时劳动,8小时休闲,8小时休息”的口号正式成为运动纲领。在工人的庞大压力下,美国国会在几年后推出法案,“建议”企业执行8小时工作制。但是,随着国会“建议”的出台,当时美国很多工厂迅速推出了“计件工资”制度—你能拿到
我是个擅长吵架的人,身边的朋友都这么说,有的委婉些,说擅长讲道理。在很多次实践后,甚至有了经验总结。吵架就两个原则,第一对方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师出有名;第二自己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别怕讲话难听。这类民科理论都是用来打脸的,比如这次的遭遇,一场半小时的骂战中,我置身其中,却毫无发挥的可能。  上午9点半,和采访对象约好去他居住的小区拍摄人物特写。那是片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老楼,属于单位集体分房,邻
1908年:大爆炸回顾  1908年6月30日,一个周二的早晨,辽阔的东西伯利亚中部,石泉通古斯卡河上空晴空万里,没有一丝云彩。清晨,人们有的还在熟睡,有的正准备工作。7时左右,距此100余千米的一个西伯利亚村庄里,人们突然看见高空中一个巨大的圆柱发光体突然从天而降,从东向西在头上呼啸而过。而在石泉通古斯卡河畔的瓦纳瓦拉村,孩子们莫名其妙的哭声,猎狗们冲着蔚蓝的天空的毫无缘由的狂吠声,交织成一片。
随着人类对太空的了解越来越多,想在宇宙中为自己找个伴儿的希望似乎越发渺茫了。  火星和金星上显然没有外星人。外太阳系的某些天体上,在厚厚的冰壳下或许藏有生命,但顶多是些微生物。我们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波,至今没有回音……“外星人,你到底在哪里?”  或许是到了我们改变思路的时候了,与其费尽心思地试图直接与外星人交流,倒不如去寻找外星人在宇宙中可能留下的“人造物”。  这些人造物当然不是像手镯、布娃娃
满月时的繁殖活动   每年11月的某个月圆之夜,澳大利亚大堡礁的130多种珊瑚开始同步排卵。一些珊瑚像火山喷发般,将精子用力喷出珊瑚体,而其他的会排出大量的卵子。但大多数的珊瑚是雌雄同体型,它们会排放出精卵束(包含卵子和精子),这些精卵束闪烁着粉红色、橙色和黄色的光芒,在它们的父母身边短暂停留后,像五颜六色的气球一样飘向远方。  这是一个奇妙的时刻,海水中充满了五彩缤纷的精卵束,有些地方则飘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