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ingl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选茬与耕翻整地
  (1)选地:玉米宜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的排水良好的地块。一般宜选择种植大豆、小麦、马铃薯、玉米等的良好前肥茬。
  (2)耕翻整地:玉米属高杆作物,根系发达,需肥水较多,要获得高产就需要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因此,玉米地要早犁早耙,多犁多耙,做到土质松软,细碎平整。
  (3)应实施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的土壤耕作制度,每3年耕翻1次。
  (4)秋翻秋整地:耕翻深度一般为20~23厘米,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拉,并及时起垄夹肥镇压。
  (5)耙、深松整地:原垄种植适用于土壤商情好的大豆、马铃薯等软茬地块。要先灭茬深松垄台,后起垄镇压,严防跑墒。深松整地,先松原垄沟,再破原垄合成新垄,并及时镇压。
  2.种子准备
  (1)选用优良杂交种:优良杂交种,具有良好的增产潜力,是玉米取得高产的基础。应结合各地的生态类型,选用适宜的良种。
  (2)种子精选:按照精准种子的要求,使用达到国标(GB4404.1-1996)二级良种标准以上的商品种子。纯度96%以上,净度99%以上,发芽率85%以上,水分含量不高于13%。种子色泽光亮,籽粒饱满,大小一致,无虫蛀、无破损,以满足精准播种的要求。
  (3)种子处理:播种前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适当的专用种衣剂包衣种子,或根据需要选用相关的杀虫剂、杀菌剂、微肥等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达到防治病虫害,促进生长的目的。
  (4)播种机具的调试:按照精准播种的要求调试好播种机具的传动、排种、追肥等部件。
  3.施肥
  (1)实施配方施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施用。
  (2)有机肥:每公顷施含有机质8%以上的农家肥30~40吨,结合整地撒施或条施夹肥;磷肥:每公顷施五氧化二磷75~112公斤,结合整地做底肥或拌种施入;钾肥:每公顷施氯化钾60~75公斤,做底肥或拌种,但不能秋施底肥;氮肥:每公顷施纯氮100~150公斤。其中30~40%做底肥或种肥施用,另60~70%做追肥施用。
  4.播种
  (1)播期:一般以土壤5厘米处地温稳定通过7℃时抢墒播种为宜。
  (2)播法:土壤含水量低于20%的地块,宜采用人工催芽埯种;土壤含水量高于20%的地块,宜采用直接播种。垄上精量机械点播,可在成垄的地块采用精量等距点播,做到播种深浅一致,覆土均匀。埯种地块,播后要及时镇压;坐水种地块,播后要隔天镇压;机械播种的地块,要随种随镇压。镇压后播深应达到3~4厘米,作到镇压不漏压,不拖堆。
  5.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随着玉米栽培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生产条件的改善,特别是紧凑耐密的高产、抗倒玉米杂交种的推广,使当地玉米产量大幅度增长,合理密植的增产效果已被大量的生产实践所充分证实。
  玉米产量由亩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者构成,三者的乘积就是亩产量,它们的乘积越大,产量就越高。生产中总是希望穗多、穗大(粒多)、粒重。然而在玉米群体内穗数与粒数、粒重既紧密相关,又相互制约,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群体内个体间的矛盾逐渐加大,密度越大,这种矛盾和制约的作用就越大。
  6.田间管理
  (1)查田补苗:出苗前及时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如发现粉种、烂芽,要准备好预备苗;出苗后缺苗要及时补栽。玉米3~4片叶时,要把弱苗、病苗、小苗去掉,做到1次等距定苗。
  (2)产前深松:玉米出苗后,要进行产前深松或铲前趟一犁。
  (3)打丫子:打丫子即掰除分蘖,节省养分,将有限的养分集中供给植株生长发育。因此,玉米打丫子应及早进行,以降低养分损耗,同时还可以避免损伤主茎。
  (4)追肥:玉米追肥一般宜在玉米7~9叶期或拔节期进行,每公顷追施纯氮总量的60~70%。追施部位为距玉米植株10~12厘米,深度10~15厘米。
  (5)喷施叶面肥:玉米喷施叶面肥一般宜在玉米抽雄前3~5天进行,一般每公顷用富尔655或富尔维可多叶面肥2瓶对水喷于玉米顶部叶片。
  (6)放秋垄:一般在8月中下旬,放秋垄拿大草1~2次。
  (7)站秆扒皮晾晒:在玉米进入蜡熟末期,扒开玉米果穗苞叶,以促进玉米早熟,进行田间降水,提高玉米品质。
  7.病虫病防病治
  7.1大斑病
  目前大斑病是重要的叶部病害之一,一旦大面积发生和发生严重对玉米产量影响非常大。
  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
  (2)轮作和清除、深埋病残体。
  (3)药剂防治。1)50%多菌灵500倍;2)50%甲基硫菌灵600倍;3)75%百菌清800倍,隔10天防一次,连续防2-3次。
  7.2茎基腐病
  (1)田间诊断:1)从根部伤口侵入,一般由下部叶片,向上迅速扩展萎蔫。2)叶片灰绿色,水烫状,呈青枯状,叶片逐渐变黄而死。3)病株基部变软,内部空松,遇风易倒折。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期至蜡熟期进入病症高峰期。玉米籽粒表面有霉状物、腐烂。
  (2)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2)轮作换茬;3)种子处理,播种前25%粉锈宁拌种。
  7.3玉米螟
  危害茎秆、籽粒,使穗位上茎秆折断,一般年份减产5-10%,大发生年份减产20%,个别感虫品种减产可达30-40%,不容忽视。
  防治:(1)处理越冬寄主。秋季应及时将茎秆粉碎还田或运出处理,然后秋翻、秋旋;早春或越冬寄主羽化之前,大约6月中旬,及时处理玉米秸秆。
  (2)辛硫磷颗粒剂防治。玉米大喇叭口期,用1.5%辛硫磷颗粒剂按1:15拌煤渣,每株一克撒入玉米心叶中,每垧地用3.75-7.5公斤。
  (3)叶面药剂防治。在玉米心叶期,用超低两电动喷雾器,把药液喷洒在玉米植株上部叶片,药剂有:40%氧化乐果加45%高氯或30%速克毙等聚酯类、有机磷杀虫剂300-500倍液。
  7.4赤眼蜂防治
  利用赤眼蜂灭玉米螟的卵。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具有成本低、防效好、省工省力,并且对人畜无毒害、天敌无杀伤、环境无污染、产品无残留,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玉米螟产卵初期开始放蜂,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20%,后推10天为第一次释放赤眼蜂时期,玉米大喇叭口期左右。每亩放蜂15000头(5块蜂卡)分两次释放,每次间隔5-7天。第一次每亩释放3块,放三点,即:地边15垄作为第一放蜂垄,从地头沿垄走15步放一点(9米左右),中间每走30步放一点,放蜂垄间隔30垄。第二次每亩释放2块,放两点,即:地边15垄作为第一放蜂垄,从地头沿垄走15步放一点(9米左右),中间每走40步放一点,放蜂垄间隔30垄。用牙签、大头针将蜂卡固定在玉米中上部叶片的背面,卵面朝外,别劳即可。狭长地块可将中间垄作为放蜂垄,将蜂卡撕成小块,平均释放。
  8.适时晚收
  一般在封冻之前15天收获完为好,这既保证了籽粒在田间的脱水,又给下一步的整地留出时间,解决了收获和整地争时的问题。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1.案例资料  1.1简要案情及现场勘查  汤某,男,45岁。2013年4月4 日下午13时45分,派出所接警称在某村田塍西北角27号出租房处有人打架,一方要自杀了。经民警带领协警出警到达现场,发现受伤人员已由救护车送医院救治。现场勘查中心现场位于庄稼地边的三层民居出租房三楼东间,东间经过楼梯口往西是卫生间。东间地板见大量擦拭状血迹,混杂喷溅状血迹、滴落状血迹,东间门边框,楼梯口,卫生间门边框、浴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在小学语文的众多教学内容中,诗歌教学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阅读量、词汇量以及对文章的理解都处于浅薄的阶段,而诗歌又是语言凝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我无所畏惧,因为你们给了我坚强,给了我勇敢,让我尽情地去追寻那个梦——触摸天空。  我是站在路旁的一棵小树。我身旁的花草,芳香鲜嫩,总那么招人喜爱,而我却是那么普通。直到遇到了它,我才实现了我的价值。  它如风。  它能吹动三毛的长发,能舞动起她的长裙,能阻碍她前进的步伐,能卷起漫天沙尘,它似乎能吹倒一切。但是,三毛并不厌恶这风,因为荷西不在时,能与她做伴。随着这风,浪迹天涯,锻就她自由不羁的灵魂
期刊
【摘 要】提高苗木成活率是提高造林工作质量的关键,是实现造林工作目的的重要保障。但是近年来我国虽然每年都种植了大片林木,然而造林苗木的成活率却一直难以提升,甚至有所下降,导致我国出现造林不见林的局面,造林苗木成活率问题是每一位从业人员值都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论述提高造林苗木成活率技术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造林成活率;造林质量;技术分析  0.引言  首先,选择合适的苗
合成器音色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调制出的声音,在影视作品中广为应用。本文以电影《罗拉快跑》为切入点,从合成器音色的音响结构特征,音乐与画面完美结合等角度,证明数字技术对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环境,它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产生着广泛深刻的影响.构建良好的班集体,无疑是要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制造一种小气候,使班级成为既能利用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学生能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美和生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