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比较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粗针穿刺活检标本与对应手术根治标本PD-L1 SP142免疫组织化学的表达情况,分析粗针穿刺活检中判断PD-L1 SP142表达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TNBC的患者共72例,比较其粗针穿刺标本与手术根治标本中PD-L1 SP142免
【机 构】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 210008,南京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粗针穿刺活检标本与对应手术根治标本PD-L1 SP142免疫组织化学的表达情况,分析粗针穿刺活检中判断PD-L1 SP142表达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TNBC的患者共72例,比较其粗针穿刺标本与手术根治标本中PD-L1 SP142免疫组织化学的表达情况。
结果72例患者中,粗针穿刺标本PD-L1阳性率为33.3%(24/72);手术根治标本PD-L1阳性率为62.5%(45/72);二者表达的一致率为70.8%(51/72,κ=0.462)。以手术根治标本PD-L1 SP142的表达结果为标准,穿刺标本PD-L1阳性表达的特异度为100%(24/24),同时假阴性率为43.8%(21/48)。其中,PD-L1表达的一致性与穿刺条长度、浸润性癌长度和浸润性癌占比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尽管三阴性乳腺癌粗针穿刺活检标本与手术根治标本PD-L1表达的一致性一般,但是穿刺标本阳性检测结果的特异度较高,对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硬化性腹膜炎(sclerosing peritoniti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及主要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例硬化性腹膜炎患者(其中7例有病理组织)的临床病理资料,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变的组织形态并测量纤维膜厚度,进行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细胞角蛋白(CK)5/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Van Gieson(VG)染色、Masson染色、抗
目的探讨不同黑色素处理方法在不同程度黑色素含量黑色素瘤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HE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质量,保证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运用脱黑色素法和异色染色法(AEC显色法和Giemsa双染法)对15例黑色素瘤组织(中少量黑色素组织10例,多量黑色素组织5例)进行黑色素处理,然后进行HE和IHC染色,对比观察,筛选出最佳黑色素处理方法。IHC抗体为鉴别诊断中常用的Melan A、HMB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甲减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意义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辽宁省大连市友谊医院内分泌二病房就诊的80例甲减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提供传统护理治疗;试验组40例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评分以及呼吸暂停情况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后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夜间最低血氧情况、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情况、平均血氧指标情况
胃癌作为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排名第三。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较复杂,分子分型方法有利于帮助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预测预后。胃癌的分型方法有很多,包括病理组织学分型、分子分型以及免疫分型等。本文通过介绍几种常见的分型方法,分析不同分型方法与治疗和预后的关系,为精准医疗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IK3CA基因拷贝数增多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术前未接受新辅助治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例407例,复阅病理切片并整理相关临床资料,制作组织芯片,进行PIK3CA基因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分析PIK3CA基因拷贝数增多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40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男性328例,女性
目的分析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应用俯卧位通气干预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医治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共160例,选取时间范围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80例采取常规机械通气护理干预(对照组),另80例采取俯卧位通气干预护理(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统计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
不同于传统的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免疫治疗是进展期胃癌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随着胃癌的综合治疗进入分子时代,胃癌相关的临床研究中以PD-1/PD-L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正在积极开展并有不错的结果。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分型中微卫星不稳定型胃癌和EB病毒阳性型胃癌患者均是免疫治疗的潜在获益人群。错配修复功能缺陷、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的肿瘤往往具有高突变表型,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较多。EB病毒阳性型胃癌
二代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对子宫间叶源性肿瘤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将介绍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平滑肌瘤、PGR重排上皮样平滑肌肉瘤、PLAG1重排黏液样平滑肌肉瘤、SMARCA4缺失未分化子宫肉瘤、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类似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子宫肿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伴NTRK融合或COL1A1-PDGFB融合的子宫肉瘤等新近认识的子宫间叶源性肿瘤,重点讨论其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