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循环修复:乡村旅游建构新型城乡关系的框架与议题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43532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的社会转型,新时代背景下的城乡关系已经成为国家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核心问题.在政策和发展实践中,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推动城乡互动的有效路径.研究需要跳出乡村旅游影响乡村的单向度视角,从城乡关系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其双向性和综合性作用.文章基于已有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批判性分析,尝试构建乡村旅游作用下的“城乡循环修复”理论框架,并围绕“主体流动-要素循环-双向修复”的逻辑结构予以阐释,将其视为建构新型均衡和可持续城乡关系的指导性框架,进一步遵循“过程-机制-模式-政策”的研究思路提出未来的研究议题,以期在理论上丰富和深化乡村旅游影响研究,拓展中国城乡关系的本土化理论内涵.
其他文献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并于民族村寨旅游行为意向的研究日益增多.文章基于民族村寨旅游特点,以西南地区桃坪羌寨、甲居藏寨、泸沽湖作为案例调查地,以“目的地
在COVID-19至今肆虐全球、危害人类的背景下,福山提出了抗疫成功的关键“不是政体类型,而是公民是否信任他们的领导人,以及这些领导人是否领导着一个称职而有效的国家”这一
文章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角度出发,基于最新的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少数民族群体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国家通用语言使用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问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