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秦汉“少年”与“恶少年”

来源 :中国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bo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汉时期的所谓“少年”与“恶少年”,是城市中往往与政府持不合作态度的社会力量。他们的活动,对社会的“治”与“安”表现出显著的消极影响。在政局动荡时,他们又往往率先成为反政府组织的中坚。
其他文献
中华书局一九八二年版《史记》点校本《淮阴侯列传》(页二六一三)上有这样一段标点:“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
经学博士是一个涉及到汉代经学与职官的双重性问题。清代学者胡秉虔、近代学者王国维和当代学者周予同先生都有所论及。但其中仍有许多尚未探究的课题。如谈到经学博士,几乎所有的论著都把博士与经学博士作为同一概念来使用.殊不知它们是不同时代二种不同性质的职官;言及汉代经学博士建鼍,学术界都相信《汉书·儒林传》与《后汉书·儒林传》的记载,却无人注意到其中多有不合吏实的地方。
《汉书·平帝纪》载,汉平帝元始二年“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流亡”。为安置流民,“罢安定呼池苑,以为安民县,起官寺市里,募徙贫民,县次给食”。这段史料为研究西汉经济史的人所经常引用,而对于“安定”和“安民”两地的所地所属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安定”的所属有四种说法:中山说、河间说、关中说、巨鹿说,分别述析如下。
在以往中山国史的研究中,人们对中山春秋时期的历史述及甚少。究其原因,不外平是鲜虞与中山一脉相承,春秋鲜虞史也就包含了春秋中山史,单独将此问题提出有画蛇添足之嫌。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鲜虞与中山各成一体,鲜虞自是鲜虞,中山自是中山。
一、北方的柔然和高车 北魏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有柔然和高车。 柔然,北魏称之为蠕蠕,南朝称之为芮芮,北周和隋称之为茹茹,兴起于四世纪未,公元四〇二年社仑为首领时摆脱北魏统治,在漠北建立一个强大的奴隶制政权。
彝族起源是中华民族起源的一部分。而探讨源远流长的彝族起源问题,则是研治彝族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课题,历来为史学界所密切关注。但因这个问题难度较大,所以,近一百多年来,它一直是中外学者争论不休的老问题,迄今仍无一致公认的定论。
甲骨记事刻辞与通过占卜以求决疑的卜辞不同,是对已发生的事实的直接记录,是一项重要的史料。因此,对甲骨记事刻辞的研究成为甲骨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记事刻辞各期都有,以主要属于商王武丁时期的宾组为最多,前人已做过大量研究工作,其中以胡厚宣先生所著《武丁时五种记事刻辞考》最为精详①。
商代的土地所有制形态,是商代社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十分歧异,有认为商代土地是国有制;有的主张商王没有实际上的士地所有权,全网士地形态处于一种自发性的公有制状态;有的认为是一种氏族公社成家庭公社的共同体所有制等等①。
汉代官僚地主的经商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从晋人江统的话中可略见一斑:“秦汉以来,风俗转薄,公侯之尊,莫不殖园剧之田,崦收市井利,渐冉相放,莫以为耻,乘以古道,诚可愧也”。本文试结合西汉抑商政策,从经商的矛盾运动,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
关于宋代专门办理公证的“书铺”,戴建国先生已撰《宋代的公证机构——书铺》一文专加研讨(《中国史研究》1988年4期)。由戴文可知,为赴京举人办理应试手续是其主要职能之一。近读元人刘一清“杂采宋人说部而成”的《钱塘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