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芪珀生脉颗粒调控PGC-1α/NRF-1/Tfam通路,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改善房颤大鼠代谢应激的机制.方法 采用尾静脉注射乙酰胆碱—氯化钙(Ach-CaCl2)建立SD房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芪珀生脉颗粒大剂量组、芪珀生脉颗粒中剂量组、芪珀生脉颗粒小剂量组和阳性对照药维拉帕米组.用药干预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血清乳酸及总胆固醇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心房肌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测定心房ATP含量,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生物合成关键蛋白PGC-1 α、
【机 构】
: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芪珀生脉颗粒调控PGC-1α/NRF-1/Tfam通路,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改善房颤大鼠代谢应激的机制.方法 采用尾静脉注射乙酰胆碱—氯化钙(Ach-CaCl2)建立SD房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芪珀生脉颗粒大剂量组、芪珀生脉颗粒中剂量组、芪珀生脉颗粒小剂量组和阳性对照药维拉帕米组.用药干预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血清乳酸及总胆固醇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心房肌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测定心房ATP含量,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生物合成关键蛋白PGC-1 α、NRF-1、Tfam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芪珀生脉颗粒各剂量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显著缩短、乳酸及总胆固醇水平降低、心房组织线粒体结构损伤减轻、ATP合成显著增加,同时PGC-1α、NRF-1、Tfam表达显著增加.结论 芪珀生脉颗粒通过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保护线粒体结构,提高心肌组织ATP含量,改善房颤大鼠心肌代谢应激状态,进而减少房颤发生.
其他文献
大多医家认为,颈动脉粥样斑块以血瘀、痰浊、寒凝、气滞多见,“血瘀”“痰浊”贯穿于本病的整个过程,致脉络瘀阻.赵凯认为本病因虚致邪,因瘀致损,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以“因邪致瘀,祛邪为先,化瘀为后”理论为指导,再结合藤药药性及其特征,运用清通及化瘀法,自拟方剂七藤脉宁方,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疗效显著.
1.北京中医药大学于1969年在河南宁陵举办为期1年的“六二六”卫校培训,参与者为该地区各县的赤脚医生及部队卫生员.教师队伍中医西医搭配,基础临床兼备.我与董建华、廖家桢、焦树德、姜揖君、洪秀清老师承担中医基础与临床教学,彼时我讲授中药学与内科心脑病症.豫东20世纪的黄泛区盐碱地尚未及治理,贫穷落后又连续2年干晒少雨.是年春起备耕、植树及至麦收农事繁忙,临证多见劳力过度所致脱力劳伤,证见神情疲惫、多汗心烦乏力,时而头晕目眩,脉虚软或细数.
目的:观察中药膏摩在软瘫期脑卒中患者中的疗效,探讨其对上肢手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2例脑卒中软瘫期患者随机分为基础康复组和膏摩组各41例,基础康复组及膏摩组均给予基础康复治疗,膏摩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膏摩治疗,治疗6周后,对患者进行手部FMA评分、Ashworth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评分、最大握力和捏力测定、改良巴氏指数、腕关节背伸最大活动度等评定.结果:治疗后,膏摩组患者最大握力和捏力,手部运动功能、BI指数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评分、腕关节背伸最大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4月就诊于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徒手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电针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疗程为2个月,治疗前后均采用SSA评分、洼田吞咽功能障碍评价、SWAL-QOL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两组患者SSA评分、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