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与阅读高效整合 习惯与生活有有机融合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阅读;整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丁一小写字》是冀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课。本单元的课文还有《夜色》《星星和哨兵》《孩子们的花》,内容都贴近儿童生活和情感,关注的是儿童的心理和品质的主题。
  《丁一小写字》的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任溶溶。本文发表于1964年。他的作品选人教材的还有《我给小鸡起名字》。这篇课文写的是丁一小写字的故事,故事生动有趣,线索清晰,语言简单而又富有节奏感,是培养学生良好写字习惯和语感的非常好的范例。这个故事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从故事本身来讲,是说写字的时候要做到认真,坐端正,一笔一画地来写,这样才能把字写好;另一个方面,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如果事情做不好,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总找借口。
  [设计理念]
  1.根据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安排教学活动,让课堂动静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整体把握教学过程,准确进行课时目标的分解,追求教学的整体性和最优化。
  3.努力实现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有机整合,以阅读为明线、识字为暗线,以阅读为主线、识字为辅线,双线并行,追求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4.就识字教学来说,充分体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基本原则,音、形、义分步实施,且努力创新识字教学的学习活动,将多种识字教学手段优化到课堂教学中。
  5.让阅读教学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追求知行合一,让语文学习融入学生的童年生活中,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学情分析]
  此时的小学生已经有半年多的学校学习生活,写字等学习习惯正在养成阶段。学生都有了一定的“写字”的生活体验,但是不一定有比较理性的认识。
  从阅读的角度来讲,对于一年级学生,这是一篇比较长的课文,一共有13个自然段,而且课文中有一些长句子,需要想办法让学生体会并读好。
  这个故事线索非常明晰,环环相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方法渗透的绝佳例文。而一年级的小学生却是以感性思维为主的,这就需要在教学中用比较巧妙的办法来渗透。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课文以及变换语言环境,认识本课“丁、拿、呢、丢、掉、认、真、瞧”八个生字。
  2.通过反复读认及多种方式的书写学习活动,会写并能够写好“的、拿、掉、纸、丢、认”这六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个故事,了解这个故事的内容。
  4.记住故事中明确的写好字的三点基本要求,并在写字时加以注意。
  5.学习几种练习写字的游戏和课外活动的游戏。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故事的线索,了解这个篇幅比较长的故事。
  2.一边思考一边读通顺课文中比较长的句子。
  [课前准备]
  1.本课生字卡片。
  2.本课中要求会写的字的部件卡片。
  3.每个学生一张十厘米见方的田字格硬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學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真实的生活情境:咱们平时这样来写字
  1.现场或者借助大屏幕观察学生写字的样子,说一说:他在做什么?是怎样做的?
  学生会说到“写字”,教师随机板书“写字”。
  2.学生描述所观察的对象写字的状态,教师适时引领:他坐在位子上用笔在纸上写字。教师随机板书:纸,笔,位子。
  3.教师随机利用板书上的田字格指导学生初步书写“纸”这个生字:指导“纟”的写法,竖提要写到竖中线上,斜钩要写得不长也不短。
  4.教师引领学生借助板书中的关键词描述小学生写字的情景,为课文学习奠定基础。
  ——他在写字
  ——他在纸上写字
  ——他在用纸和笔写字
  ——他坐在位子上用纸和笔写字
  [设计意图]
  用学生亲身的生活作为教学资源导入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和能力,作为学好课文和写好字的基础。随机安排生字书写的指导,分化识字教学的内容。教师板书学生观察到的重点要素,以此作为阅读学习的铺垫。
  二、认识两个小伙伴:自己把课文读下来
  1.让学生第一遍读课文,认识两个小伙伴。
  教师利用投影出示“丁一小写字”的画面,板书将课题补充完整:丁一小写字。学生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学生读完课文后,回答:这个故事中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分别是谁?教师随机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丁一小”和“姐姐”两个人物头像。
  2.学生初步接触课文后,根据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的特点,让学生标出自然段。
  3.学生自读课文:你一段,我一段。了解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听读课文,一边听一边继续了解丁一小写字的故事。
  5.指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中的长句子读通顺。
  [设计意图]
  该环节设计了4遍学生读课文,1遍学生听读课文,1遍学生标自然段。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用来读书,把课文“读明白”而不是教师“讲明白”。学生读课文的过程既是逐渐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也是在课文环境中“认字”的过程,体现了识字和阅读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学生不同形式的读课文,有读有听,教学评价贯穿始终。
  三、了解课文故事:丁一小写字为什么写来写去写不好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丁一小开始是怎样写字的?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让学生体会“写来写去写不好”。板书:写不好。
  2.以“为什么写不好”为阅读学习线索:丁一小是怎样找原因的?   教师板书“?”并以此为核心话题推进阅读学习。
  (1)丁一小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纸不好。他怎样做的?
  此处相机进行“拿”字的教学,用字卡展示该字的上下两部分,让学生体会“合手为拿”,并在田字格里书空。
  (2)丁一小认为自己的字写不好,不是因为纸不好而是因为笔不好。他又是怎样做的?学生自读有关段落。
  (3)纸和笔都用姐姐的,字还是写不好,丁一小又找到了什么原因?他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读有关段落。
  3.学生根据板书上简笔画人物头像及关键词语,讲述丁一小写不好字、找原因的部分。梳理前文,以“我还有什么东西不好呢”这一段落为线索继续下文的阅读学习。
  [设计意图]
  以明确而固定的核心话题(问题)贯穿阅读教学的过程,引领学生带着问题学课文。阅讀学习的过程以学生自读课文为主要学习方式。在阅读学习中随机进行识字教学,并渗透汉字文化知识。
  四、继续了解课文故事:姐姐能把字写好
  1.学生阅读姐姐写字的段落,了解姐姐是怎样写字的。
  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板书中姐姐的头像,用手势语强调姐姐写字用的是丁一小丢掉的纸和笔,是坐在丁一小的位子上写字。
  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随机指导“丢”字的书写。用字卡展示“丢”字:“去”的上头加一个小撇,长横要写到横中线上。
  2.姐姐写出来的字多好啊!可是丁一小怎么写来写去也写不好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帮助丁一小找答案。
  [设计意图]
  继续用核心问题引领阅读学习,并留下继续阅读学习的期待。梳理前一部分故事内容,其实还是在渗透思想方法,让学生借助板书理顺故事的脉络以及故事人物的思路。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继续有机推进识字教学。
  第二课时
  一、探寻诀窍:怎么能把字写好
  1.回顾第一课时所学的内容,对照简笔画和板书叙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姐姐能够把字写好看的“秘诀”,用横线标出来。
  3.跟同学分享找到的写好字的秘诀。
  把写有“一动不动”“认认真真”“一笔一笔”这三个词语的纸条贴到黑板上适当的位置,并强化多说、读几遍。
  4.读课文,说一说:丁一小明白了什么?
  教师点拨写字不但要用到纸、笔、位子,还要像姐姐一样做到一动不动、认认真真、一笔一笔。借助下面的问答对读,把握故事内容,完成课后第2题,关注带有“不是……是……”这样的关联词语的一组句子——
  问:是他的纸不好吗?——答:不是他的纸不好,是他自己不好。
  问:是他的笔不好吗?——答:不是他的笔不好,是他自己不好。
  问:是他的位子不好吗?——答:不是他的位子不好,是他自己不好。
  [设计意图]
  让学生“找秘诀”是引领学生探究性地学习,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能力。贴字条是在强化阅读的主要内容,也是在进一步落实认字的任务,将识字和阅读有机整合。问答对读带有“不是……是……”的一组句子,既是重点语句的强化,也是阅读的重点内容,还是识字的一部分。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可见一斑。
  二、体验诀窍:果真能把字写好
  1.学生读课文:丁一小按照“秘诀”写字,果然能把字写好了。
  2.让学生按照“秘诀”来写“纸、拿、丢”三个字,看看能不能把字写好。
  3.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写生字,借助投影展示,在放学生习字作品的边框上凸显“瞧”这个字,渗透这个字的字义教学。
  4.变换课文中重点段落中的人称,强化写字的秘诀。
  瞧,(我)用自己的纸、自己的笔,坐在(我)自己的位子上,写出来的字也好了。
  瞧,(我们)用自己的纸、自己的笔,坐在(我们)自己的位子上,写出来的字也好了。
  [设计意图]
  由丁一小按照秘诀写好字,到自己按照秘诀写好生字,体现了语文教育的知行合一的思想。给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变换人称的方式,更是巧妙地将阅读与学生自身实际联系起来,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三、识字游戏:玩着就把字写好
  1.识字游戏:给结构相同的字找朋友。
  将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做成生字字卡。请六名学生每人拿一张字卡,按照字的结构方式找朋友。
  教师顺势指导学生练习书写上下结构的字“拿”,提醒学生:写这个字注意部件之间要互相谦让,笔画之间要紧凑;“合”稍扁一点,写在上半格,“手”写在下半格,撇要在横中线上。
  2.识字游戏:部件组字找朋友
  将要求会写的字分解成部件,做成卡片,将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用这些部件组字。
  教师借助播放字的笔顺动画,重点指导“的”和“认”字的书写。
  3.识字游戏:我来写,你来猜
  同桌一组,每人一张10厘米见方的田字格硬卡片,一个人在卡片上用手指书空写学过的生字,另一名同学认真看,猜他写的是哪个字,猜对了获得点赞。
  4.用上诀窍来写字:一定要把字写好
  让学生坐在位子上一动不动、认认真真、一笔一笔地将生字写在书法纸上,然后通过投影展示写字的作品,师生点评。
  [设计意图]
  丰富多样的识字游戏,体现了享受语文学习的思想。几种识字游戏分别侧重字的结构、部件识字、规范写字等,目标明确而具体。用田字格卡片书空写字,还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静下心来学习的心理品质,是语文教学遵循学生学习心理的细致体现。
  四、校园新童谣:大家一起玩起来
  1.教师出示根据课本内容编的校园新童谣《丁一小写字》,学生认读。
  丁一小,好烦恼,
  写字总是写不好。
  换了纸,写不好,
  换了笔,写不好,
  换了位子还不好。
  还有什么不够好?
  姐姐告诉丁一小:
  身子不动也不摇,
  认认真真来写字,
  一笔一笔不丢掉。
  一小这样来写字,
  果然能把字写好!
  2.学生用“拍手谣”的方式说唱校园新童谣《丁一小写字》。自己说,同桌合作拍手说。
  3.课下用跳绳、跳皮筋、拍手谣等方式说唱校园新童谣《丁一小写字》。
  [设计意图]
  从识字教学角度来讲,校园新童谣是对所要求认识的生字变换了语言环境后的强化。另外,说唱校园新童谣将阅读学习内化成了学生的童年生活游戏,体现了享受语文的教育思想。拍手谣、跳大绳、跳皮筋儿等学习游戏,也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活动,是大语文教学观的体现。
  [责任编辑 牛宾国]
其他文献
3年多来,“一带一路”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实质性进展,便利了沿线的经贸和人文交往。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自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先后出访了数十个国家,利用各种场合推介此倡议,呼吁加强市场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得到了相关国家的热情回应。短短3年多,“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国际的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参与建设。  据2017年博鳌亚洲论坛的官方数据统
From offering plentiful bike paths and thriving farmers’markets to ensuring cleaner air, a city’s environmental efforts don’t just help the planet—they benefit residents too.   According to the Sieme
犹太民族是流散千年且磨难重重的古老民族。正因如此,记忆成为犹太人维持文化身份和文化传统的有效手段。在《塔纳赫》(《希伯来圣经》)里,上帝不斷向犹太子民发出记忆指令,在两者签订的盟约中屡屡要求以色列人“当记住并遵行”,牢记“上帝选民”的身份并将仪式、律法和典章的意义通过记忆传承给后代。据统计,“扎克霍”(Zakhor)(希伯来语:“记忆”)一词在其中出现了至少169次。①第二圣殿被毁后,流散于世界各
内容提要《吴越春秋》中莫邪断发剪爪、投于炉中、遂以成剑的記载,折射出剑与人体在“神物之化,须人而成”以及“烁身以成物”观念基础上的紧密关联。汉晋时期道经中有关“托形剑化”的记载,乃是对此前人剑关系思想的进一步升华及宗教化表达。唐中后期以降“气剑”“慧剑”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体内铸剑理论的生成,则是道教法剑信仰与内丹理论逐渐融合的结果。“气剑论”与附剑《内经图》的出世,在展现“人剑合一”身体理论完成的同
内容提要20世纪40年代后,史学理论界在围绕着逻辑实证主义的因果解释模式探讨中,出现了从历史解释到历史叙事的研究视域转换。20世纪60年代末,后结构主义思想家巴尔特将文本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了历史叙事研究中,从而开启了史学领域的“语言学转向”。海登·怀特进一步分析了叙事文本的形式与内容,从而建立起了一种系统的文本主义史学理论。文本主义史学理论立足于文艺立场阐释了史学的真理性,但却难以从自身层面克
我们班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角色。他们各有千秋,有的博才多学,有的阳光可爱,还有的幽默搞笑……现在,我向大家隆重介绍,我们班最有名的喜剧王——潘泽鸿。  记得那一次,我们的语文作业很多,大家下课后都不去玩了,而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拼命地写着作业,教室里静极了,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潘泽鸿看到这样的情景,就想逗大家一笑,别让我们为作业的事情而感到不开心。于是,他停下手上的作业
【推荐理由】  约瑟夫·拉达在捷克是一位家喻户晓、尤其为孩子所喜爱的童话作家和画家。这部童话巧妙撷取了传统儿童读物《伊索寓言》《列那狐传奇》中的个别情节进行新的构思,大胆赋予小狐狸聪明、幼稚、淘气等性格,并突出其善良勇敢、乐观向上的个性特征,从而塑造出一个逗人喜爱的狐狸形象。作品的幻想新奇有趣,却又合情合理,故事内容滑稽幽默,同时又富有教育意义,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童话佳作。【内容简介】  一个看林人
勤惰为源,人心为本,世上明污只在一念间。  杭州有一建筑,名曰雪隐,其名颇妙:远观云遮雾绕,若隐若现;近看晶莹剔透,空明澄澈。雪影留踪,禅意盎然。但出人意料的是,此建筑是个厕所。  厕内正壁写有简介:传说,雪窦山明觉禪师在杭州灵隐寺打扫厕所,兢兢业业,一尘不染。众僧观后顿悟:厕所与殿堂仅位置不同,本无区别,勤则明,惰则污,勤惰为源,人心为本,明污只在一念间。  (小宝摘)
随着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不断深入,许多农村小学相继撤并,这使乡镇小学的寄宿生骤增。乡镇寄宿制小学成为农村小学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这种办学形式,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源减少、家长接送不方便等实际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寄宿生的管理便成了学校管理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吴屯中心小学以传统文化《弟子规》为管理要领,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方法。  一、农村
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最先开始推行的地方之一。从1988年与里昂签署友好合作协议,广州与里昂的合作至今已经接近30年。  家在法国里昂的法中友协联合会主席阿兰·拉巴特(Alain Labat)和中国的南部城市广州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还娶了一位祖籍是广东顺德的太太。  “从1977年开始,我每年都会去趟广州。”拉巴特先生说,“我要么是跟着里昂市长(现在已经是里昂大都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