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的DNA甲基化机制(综述)

来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ao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治疗作为精神疾病的有效治疗方式,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但其背后的生物学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究竟心理治疗是通过什么样的生物学途径改变患者的症状,这背后的生物学作用机制是什么,已引起研究者们关注。一些学者致力于寻找客观指标来绘制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主观变化,以解释心理治疗减轻精神疾患症状的作用机制[2].
其他文献
本文从功率谱、协调性和脑电微状态3个指标的改变综述了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态脑电的特征,比较一致的发现是,患者低频δ和θ功率增强,而这种改变似乎未出现在其一级亲属中;γ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肺癌致死在癌症致死中排名居第一位,每年因肺癌导致死亡的人数可达159万[1]。由于肺癌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往往确诊后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