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arry-Romberg综合征伴同侧前葡萄膜炎一例
【摘 要】
:
【机 构】
:
200235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眼科,200235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眼科,200235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眼科,200235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眼科,200235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眼科
【出 处】
:
中华眼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3年49期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眼部真菌感染的菌属分布及其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共保存1302份眼部标本,将其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斜面培养基,在28℃、40%湿度环境下培养3~ 8 d。培养阳性标本的药物敏感性分析采用纸片法。2009年和2010年标本真菌培养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302份标本的真菌培养阳性数为292株 (22.4%),其中2009年和2
目的探讨女性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 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9至2010年间的女性POAG患者128例,以及同期非POAG患者142例,调查两组对象的既往青光眼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妊娠次数、口服避孕药的使用情况以及性激素替代的使用情况。采用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POAG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OAG家族史 (OR
目的评估自体唇腺移植治疗重症干眼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 (8只眼) 重症干眼患者进行了自体唇腺移植,术后随访6个月,并对患者的术前、术后临床资料,包括最佳矫正视力、泪液分泌试验、主观满意度、主观症状评分、人工泪液使用、泪液镜以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等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移植腺体术后存活率100%。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及1、3、6个月眼干、异物感、畏光、烧灼感等评分均值分别为11.17、5.67、4.3
飞秒激光是一种新型的激光技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批准此项技术应用于临床已有10余年的历史,飞秒激光最初主要应用于角膜屈光手术,用于替代机械微型角膜刀。由于飞秒激光的精确性和可控性高,因此在角膜屈光手术领域显示出优越性。随着相关硬件和软件的不断开发,飞秒激光在眼科其他领域,如辅助角膜移植手术、辅助白内障摘除术及辅助诊断等都在尝试进行应用。初步的临床效果已经显示出飞秒激光在替代机械微型角
目的比较0.004%曲伏前列素与2%卡替洛尔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 (LPI) 或小梁切除术后高眼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研究。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LPI或小梁切除术后眼压>21 mm Hg (1 mm Hg=0.133 kPa) 的52例 (52只眼) 患者,分为曲伏前列素组和卡替洛尔组。分别给予0.004%曲伏前列素 (每晚1次) 或2%卡替洛尔 (每天2次) 眼液治疗。两组
目的评价改良眼眶减压术治疗重度甲状腺相关眼病 (TAO) 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诊治的40例 (66只眼) 重度TAO患者的手术资料,分为压迫性视神经病变 (CON) 组 (30只眼) 、眼球高度突出 (MP) 组 (30只眼) 和暴露性角膜病变 (EK) 组 (6只眼) 。采用眉弓外侧“S”形切口或上睑重睑皱褶切口,
目的探讨泪腺腺样囊性癌 (ACC) 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2及MMP-9的表达与泪腺ACC生物学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实验研究。1991年1月至2011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病理室共保存泪腺ACC手术标本60例,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龄29~62岁,中位年龄38岁。其中腺样-管状型36例,实体型24例。初发瘤45例,复发瘤 (二次或多次复发) 15例。另外选择同期行手术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