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大叶种红茶和熟茶中20种挥发性组分对比研究

来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lvet_fl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分析普洱大叶种红茶和熟茶的挥发性组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普洱大叶种红茶和熟茶的挥发性组分,气相色谱-质谱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结合组分香气阈值和气味活度值讨论各组分在茶叶呈香中的贡献.结果 20种挥发性组分中,红茶中呋喃型氧化芳樟醇、芳樟醇、苯乙醇、α-松油醇、香叶醇和棕榈酸甲酯的含量为熟茶的4~72倍,而熟茶中1,2,3-三甲氧基苯、1,2,4-三甲氧基苯、顺式茉莉酮和二氢猕猴桃内酯的含量为红茶的16~610倍.呋喃型氧化芳樟醇两种异构体含量在红茶和熟茶中优势构型表现出一致性,而橙花叔醇2种异构体含量在红茶和熟茶中优势构型表现出不一致性.结论 从20种挥发性组分在熟茶和红茶中的气味活度值角度对比,苯甲醛、呋喃型氧化芳樟醇、芳樟醇、β-环柠檬醛、1,2,3-三甲氧基苯、1,2,4-三甲氧基苯、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和棕榈酸甲酯9个挥发性组分在红茶和熟茶呈香均有实际的贡献,其中呋喃型氧化芳樟醇、芳樟醇和棕榈酸甲酯在红茶中呈香贡献远高于熟茶,而1,2,3-三甲氧基苯,1,2,4-三甲氧基苯在熟茶中的呈香贡献远高于红茶.
其他文献
当下建筑学充满矛盾rn建筑学从未像今日这般世俗.rn从1990年代开始,中国城市化进程大幅加快,当代建筑学(在中国)迎来一个持续20多年的巨大的发展期.在这段时期里,城市的边界
期刊
民主是社会价值,是良好管治之本,发展民主政制是世界大潮流。1997年香港主权回归,维持行政主导政治体制。现时行政长官是数百人组成的选举委员会推选产生,并非全港选民以普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