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来源 :数理医药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topher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 ~2020年3月某院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切浓度(HSV)、低切浓度(LSV)、血浆浓度(PSV)与红细胞沉降率(ESR)分别为(4.32±0.56)mPa·s、(13.46±4.41)mPa·s、(1.38±0.21)mPa·s、(4.26±1.08)mm·h-1,均低于对照组的(5.98±0.97)mPa·s、(16.33±5.79)mPa·s、(2.46±0.43)mPa·s、(9.45±2.31)mm·h-1,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氧化蛋白产物(AOPP)及丙二醛(MDA)分别为(78.43±10.15)μmol/L、(5.52±1.21)μmol/L,低于对照组的(94.46±12.23)μmol/L、(7.46±1.82)μmol/L,有统计学差异(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203.79±23.29)U/m L,高于对照组的(189.93±22.46)U/m L,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患者可减轻其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其脑血流状况,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治疗胃肠吻合口瘘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4月 ~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42例胃肠吻合口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引流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单管负压引流治疗,观察组采用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治疗,分析两组再手术率、复发率、感染发生率、生命各项指征(体温恢复正常、血象恢复正常、拔管时间)变化以及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下降至正常水平时间与白蛋白(ALB)上升至正常水平的时间.结果:观察组再手术率、复发率、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措施与患者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对某院2018年1月 ~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保持6个月的随访.探讨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措施,以及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存活组、死亡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性别比、出血程度、入院前呕吐鲜血、上消化道出血类、治疗期间并发肝性脑病的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前呕吐鲜血、出血程度、治疗期间并发肝性脑病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炎急性加重期咳喘治疗中祛痰利肺汤加减治疗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某院门诊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炎急性加重期咳喘患者96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性止咳平喘治疗组和常规性止咳平喘治疗基础上祛痰利肺汤加减治疗组(祛痰利肺汤加减治疗组)各48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肺功能、动脉血气、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祛痰利肺汤加减治疗组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气短积分均低于常规性止咳平喘治疗组(P<0.05).祛痰利肺汤加减治疗组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GDM)血糖控制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18年2月~2019年12月在某院治疗12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实验组采用门冬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血清氧化物水平、母婴结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后实验组HbAlc(5.24±0.67)%、FBG(5.21±0.77)mmol/L、2hPG(5.42±0.63)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某院收治的2017年10月~2020年10月96例I T P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观察组采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血小板变化情况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3%、10.42%,略低于对照组的87.50%、1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两组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