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元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88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青年中的主体与精英分子,大学生幸福与否不仅影响其本人的未来生活与发展,而且影响整个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因此,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至关重要。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大学校园文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营造和谐愉悦的大学生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其主观幸福感。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加强大学网络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班级及宿舍文化,是满足大学生们多元及个性化需求,进而提高其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多元智能理论;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1-0245-0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享受,对精神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对幸福的追求成了新的人生目标。人的任何一种追求,可以说其最终目标也都是对幸福的追求。追求幸福既是人最基本的、最原始的活动,也是人生的最终目标。生活是否幸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日渐关注的问题,对幸福感的研究也引起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幸福感是反映社会和个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1930年,幸福感理论首次被提出。20世纪50年代后期,国外开始了对幸福感的研究。1967年,国外开始了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以Wanner Wilson撰写的《自称幸福感的相关因素》为标志”[1]。国外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很多,大多是建立在成年人被试研究的基础上,专门针对大学生进行主观幸福感的系统研究较少。比较著名的有美国心理学家Diner,他编制了国际大学调查量表,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外在准则、自我体验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了测量[2]。近年来,随着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幸福感问题也渐渐引起了我国国内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国内关于幸福感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研究的内容则是老年人的精神和心理问题,对其他人群的研究直到近些年方开始。90年代中后期才逐渐展开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而最近十年则是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快速发展的一个阶段。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主要开展了以下两方面的研究:一是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展开的研究,主要分析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形成产生影响的主观与客观因素,如从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生活事件、经济因素、归因方式、人格特征、自尊等因素的关系进行的研究。二是对如何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的研究。如杨丽君认为,可以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着手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3]。朱军的研究则得出如下结论:可以通过营造和谐课堂、建设和谐家庭、建立有效社会支持、确立自我概念等途径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4]。
  作为青年中的杰出代表,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和中坚力量,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振兴的希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幸福感高低不仅关系到其自身未来的幸福生活和发展前途,更是关系到整个民族与社会的未来。一项全球大学生调查结果表明,幸福感在他们的各种需要中排在特别重要的位置[5]。而目前“大学生的幸福感偏低,因人生和社会问题而产生的心理困扰较多。即使大部分大学生衣食无忧、生活忙碌、成功机遇多,也依然找不到快乐。相反部分学生还出现了紧张焦虑、内心孤独、价值迷茫等困扰,‘郁闷’成为校园流行语。”[6]而“幸福的获得不仅仅依赖于社会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和机遇,也取决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受。”[7]因此,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问题进行研究是教育者及有关各方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虽然针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把多元智能理论、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结合起来进行的研究在国内则尚不多见。
  一、校园文化与主观幸福感的内涵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化集中反映和展现了人类在漫漫历史进程中通过实践所创造的成果,它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不同文化背景与环境下,个体存在着明显不同的社会取向、生活满意度、情感体验、价值观以及判断标准等方面的差异。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果,文化同时也是人类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进行追求从而提高其幸福感的重要手段。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总是与人及人类活动紧密相联的,因此,文化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类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而人类创造文化、传播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人类获得更加幸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思想指导、智力支持、价值导向和实现途径。
  人类的文化由很多分支组成,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便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主要展示了人类社会在教育和培养人才方面所积累的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创造性成果。教育最重要的载体和平台是学校,而校园文化则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关键。校园文化由很多因素构成,包括精神因素:学校师生特有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心理素质等;物质因素:校园环境、教学设施、活动空间等,行为活动因素:师生特有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人际交往方式、各种文体社团活动等;制度因素: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校园文化不但可以改变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内涵,同时因其所具有的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还可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引导作用,对学生养成良好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的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进而提高主观幸福感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刘艺明等认为,“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大学校园为空间,以大学人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通过不同时代大学人的传承和创新,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8]大学校园文化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对学生的生活质量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积极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幸福感提升有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因此,建设有利于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快乐幸福地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主观幸福感?研究者们对此问题尚未达成统一的意见。目前,得到大多数研究者认同的是Diner提出的概念: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 being ,SWB)是用于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它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己制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性评估。根据此定义,Diner等提出,可以把主观幸福感按照层次和领域分别划分,主观幸福感是一个多层次结构模型,其中主观幸福感处于最高层,是对人们生活所做出的整体评价。第二层次是其核心成分,包括四个部分:一般生活满意度、具体领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这四部分彼此间又相互关联。而四个高层次的可操作成分则是其最底层的部分,如其中积极情感的具体操作成分包括愉悦、满足、爱意和兴奋等,而整体生活评价的具体操作成分主要包含有成就感和富裕感等。此外,Diner还总结了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特点,即主观性、稳定性和整体性。主观性是从其评价标准来说的,是指它的评定标准完全依赖个体而定,而非根据他人的标准来评估。稳定性指的是主观幸福感是人们的一种长期状态,不是短暂的表现,它不会因环境的一般性改变或时间的流逝而发生重大的变化[9]。作为一个心理学术语,主观幸福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重要人生态度,它反映了人对自身生活的满意程度和总体评价。和人的其他态度一样,主观幸福感对人的自身行为影响重大。目前,国际心理卫生大会针对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了四条标准,其中一条就是‘具有幸福感’。对于主观幸福感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张懿给出了如下结论:“如果用几个最简单的词来描述一个人的主观幸福感是什么,那么,根据分析,我们可以用“生活满意”“愉快”和“不难过”来形容。也可以给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下一个简要的描述性的定义:幸福即知足和愉快。”[10]Diner认为,通过研究主观幸福感,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满意度,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此外,还可以对学生加强幸福教育[11]。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建设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校园文化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加德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至少包含9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等。在加德纳看来,智能无优劣之分,区别仅在于其组合和发展程度有所差异。虽然每个人并非各方面都能达到最高水平,但总有一方面是最佳的,而且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的最佳智能单元[12]。教育界因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而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该理论促使人们对智能含义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还激发人们努力探索,积极将多元智能理论具体应用到教育实践领域中。加德纳《智能的结构》一书自1983年出版以来,就在全世界教育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因此激起了学界关于智能理论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颇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美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许多西方国家在进行新教学改革时也把它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在中国,多元智能理论也同样受到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大力的提倡。近年来,也有一些学者尝试将多元智能理论与大学生教育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但是,将多元智能理论与校园文化建设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的研究在国内尚不多见。
  (一)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大学生自信心的提高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都有尚未充分挖掘的创造潜力。在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教育工作应该是高度差异化的,必须根据每个学生智能结构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培养方法,教育者必须为学生提供和营造适当的校园氛围和锻炼机会,让每位大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身个性,促进其潜在智能得到最大化开发,充分引导大学生在其所擅长的领域崭露头角,从而实现个人价值,竭尽所能培养其自信心。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每个大学生都拥有多种智能,都应该具备发展潜力,高校应该是大学生潜在智能开发的重要阵地而非其自信心受挫的场所[13]。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正是秉承这种理念,本着让所有学生共同参与的原则,努力建设多元化、个性化的校园文化,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平台和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各显其能,充分展现自己的魅力和才华,提高自信心,提升主观幸福感。
  (二)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校园文化有利于营造和谐愉悦的大学生人际关系
  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因具有多元化的本质特点,其氛围一定是浓郁多彩而充满个性的。学生在这种文化氛围内学习和生活,时时刻刻都会被文化所带来的魅力吸引、感染和熏陶,随时随地都有机会参与自己所擅长、喜爱的文化活动,每个人都有展现自己独特风采的平台和机会,其价值和才能也因此更容易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每个人也会因得到他人的肯定而对自己充满自信,会从内心深处更加悦纳自己。同时,精神的愉悦也会让每个学生更容易发现、欣赏其他同学独特的个性魅力及才华,以更好的心态接纳同学,从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因此得以提升。
  三、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校园文化构建方略
  (一)大力发展大学网络校园文化,满足学生多元化需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向全球蔓延,人类开始迈入一个信息数字化的新世纪,网络文化正在全球兴起。大学作为网络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网络文化正对大学师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世界的改变起着神奇的作用。由此所形成的大学校园网络文化越来越被更多的人关注,校园网络文化对传统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时代赋了大学校园比以往更为重大的历史使命和价值预测,给大学校园文化注入了更为丰富的内涵。”[14]高校网络文化是组成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种特殊文化。作为社会和网络发展的表现形态,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网络技术为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同时为建设旨在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思路和不竭的源泉,网络校园文化的发展更是完全符合多元智能理论的育人指导思想。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个性自由张扬,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热情、最积极的参与者。网络的开放性、便捷性使其成为具有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展示自己个性与才华的绝佳平台,所有的学生均有机会通过网络参与管理、发表作品,以自己特有的作品展示自身在校园内的存在价值。如,具有语言智能优势的学生可以参与网站的文字编辑,通过微博、微信、QQ等各种网络平台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等各种文字作品;具有音乐智能优势的学生可以把自己创作、改编的音乐作品传到网上与同学分享。可以说,在传统的校园文化之外,大学生可以运用网络来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读书活动、学科智力竞赛、科技活动、艺术活动、音乐活动、体育活动等等。网络因而成为大学生实现其自身价值的重要舞台,大学生也会因其自身价值的实现而提升自信心,更加悦纳自己,主观幸福感也因此得以提升。
  (二)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丰富班级及宿舍文化
  班级作为大学生共同学习及生活的重要组织,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同学在学习及生活中所形成的的文化环境和群体氛围,它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可以表现出一个班级特有的精神与风貌。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可以对大学生发挥重要的教育及引导作用,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及班级成员的归属感,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传统方式开展文化活动,如举办主题班会,开展有益身心、广受学生欢迎的文体活动或比赛,像爬山、郊游、趣味运动会、文学沙龙、智力竞赛、节日联欢会等等,此外,同样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挥其强大功能,建设有利于展示班级所有成员个性及风采的多元班级文化。如通过建立班级网页,开展网上学习交流、生活情感故事分享、心理健康工作坊、学生风采展、音乐欣赏、DIY作品交流等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用健康积极而又丰富多彩的班级网络文化影响学生的情感,使其养成良好的人格。   宿舍可以说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第二个家,是学生们共同生活和学习的另一个重要场所。能否建设好宿舍文化,对大学生的生活及学习至关重要。宿舍文化是大学生在宿舍这个小环境中共同生活和学习而形成的一种环境和氛围,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宿舍的布置,宿舍每个成员的生活行为方式,以及所有成员的精神风貌,思想内涵等等。健康和谐的宿舍文化有利于宿舍成员形成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建立深厚的友谊,对大学生正面情感体验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在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建设宿舍文化时,可以通过开展宿舍评比来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如评选最温馨宿舍、最阳光宿舍、最知性宿舍、最时尚宿舍、最个性宿舍等。同时,还可以开展以宿舍成员为对象的评比活动,如每月评选一次宿舍之星,评选的内容和标准可以定期更换,如爱学习的宿舍之星-“学霸”,乐于助人的宿舍之星-“雷锋”,善于倾听的宿舍之星-“知心姐姐”,能歌善舞的宿舍之星-“综艺达人”等等。通过开展系列评比活动,充分发挥宿舍成员的积极性,让每个成员运用其智能优势,贡献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把宿舍建设成独具魅力和风采并为所有宿舍成员所喜欢,乐于生活、学习于其中的和谐家园。
  学生们通过班级、宿舍等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而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与才华,时刻体验成功,自信心得以提高,成就自豪感,这种情感体验继而被迁延到其他方面,促使大学生各方面都得到进步,其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人格得以健康发展。在对活动进行策划、组织、实施和评价的过程中,大学生们同时可以得到多种情感体验:如,深厚的友谊、真挚的爱情、合作的精神、成功的喜悦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等,这些情感体验可以带给学生们愉悦快乐的感受,感受到爱和被爱,体会到强烈的归属感,幸福感也因此得以提升。
  三、结论
  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强度不仅影响其自身以后的生活和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与民族的未来,因此,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问题进行研究意义深远。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幸福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大学生参与、建设、创造并享受着大学校园文化,根据自己的需求、爱好及特长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因此得到发现与认可、丰富与完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得以满足,在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幸福,越高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人们体验到的幸福就越多。因此,如何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建设有利于大学生体现自我价值、提升其主观幸福感的多元校园文化,是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学者们需要不断努力探索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陈抗,张英彦.国内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宿州学院学报,2011(3):58-60.
  〔2〕〔9〕〔11〕Di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 [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3):542-575.
  〔3〕杨丽君.浅析非智力因素与学生幸福感[J].当代教育论坛,2010(6):42-43.
  〔4〕朱军.培养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人文关怀的应然诉求[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学报,2012(4):30-31.
  〔5〕冯光.培养大学生幸福感: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一项基础性教育[J].南京社会科学,2008(6):117-121.
  〔7〕梅萍.德育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路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2):71-75.
  〔8〕刘艺明、杨丽丽、王毅.育人为本理念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4):89-91.
  〔10〕张懿.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0(1):16-20.
  〔12〕〔13〕朱忠祥,童政权,李有林.多元智能理论对培养大学生自信心的启示[J].保定学院学报,2010(4):119-121.
  〔14〕马维启,王瑞红.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5):53-56.
  (责任编辑 王文江)
其他文献
摘 要:《八旗诗话》是八旗蒙古作家法式善撰写的首部也是最后一部以"八旗"诗话命名的诗话,首次以八旗为标准选录和评价诗人诗作。《雪桥诗话》是满族学者杨钟羲所撰的一部以记录朝章典故和保存"吾乡"文献为目的的诗话。《八旗诗话》和《雪桥诗话》保存了大量的旗人作品及评论,为后人构建八旗文学史、特别是八旗诗歌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关键词:《八旗诗话》;法式善;《雪桥诗话》;杨钟羲;八旗文学史  中图分类号:I
期刊
摘 要:民法学界就物权行为理论的研讨已逾二十年,但少有关注该理论在司法中的适用情况。本文通过对2007年《物权法》颁布后的相关判决的研析,发现该理论在司法中的适用情况大致情况可以归纳为:其一,使用物权行为概念,但不乏错误理解者;其二,对于是否承认物权行为独立性,不同的法院适用情况不同,有肯定者,有否定者;其三,对于物权行为无因性则持否定态度。总体而言,承认物权行为独立性已经成为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一种
期刊
摘 要:海富投资诉甘肃世恒等增资纠纷案作为中国对赌协议第一案,在审理期间引发大量关注。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已确认本案中对赌协议的相对有效性,但关于对赌协议的有效性,我国目前尚无明确法律规定,仍存在争议。本文以此案例为视角,从合理性和合法性两个方面论述其的效力问题。  关键词:对赌协议;PE;合法性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1-0038-04  
期刊
摘 要:草原文化对内蒙古知青小说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分别体现在生态、宗教、民俗、伦理四个维度。生态方面,蒙古族的生态观影响着知青的思想和行为,知青的作品又反映出草原生态环境的变化;知青小说在宗教问题上的分流体现出作者对蒙古族宗教不同的理解能力和态度;内蒙古民俗影响了知青的行动、思维与思想,同时知青在作品中加入对其的主观解读;伦理方面,知青小说表现了蒙、汉民族对伦理的不同看法,揭示了蒙古族伦理的特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甘孜藏族自治州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师资队伍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加入民族教育的队伍,为使这些新教师尽快达到岗位要求,加强新教师的入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调研发现,甘孜州各县新教师入职教育在内容、形式、方法及评价等方面都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结合甘孜特殊的地理环境,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建议,以期为甘孜州新教师的快速成长贡献力量。 
期刊
摘 要:小说《李陵》以汉朝武将李陵的一生为主线,贯穿了史学家司马迁与汉朝使节苏武的一生,同时在这3条明线的背后,又设计了汉武帝的这条暗线,以此来更好地烘托出3人跌宕起伏的辛酸人生。  关键词:中岛敦;《李陵》;司马迁;苏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2-0164-02  一、作者中岛敦简介  中岛敦(1909~1942),小说家,生于东京。中
期刊
摘 要:自新《刑事诉讼法》将卧底侦查写入法律以来,针对如何规制卧底侦查权学界有了广泛的讨论。卧底侦查虽然在打击有组织犯罪和团伙犯罪方面有独特的价值,但卧底侦查规制制度不完善,这将会造成卧底侦查权的滥用。因此,法律应规定对行使卧底侦查权进行严格的事前审查程序,赋予被告人对“警察圈套”抗辩的权利,并追究滥用卧底侦查权力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关键词:刑事侦查;卧底;卧底侦查权;司法审查  中图分类号:D
期刊
摘 要:丰富、完整的史料是现代文学研究的基础和支撑,长久、坚实的史料积累是现代文学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本文以自然主义在中国的流变为例,略论现代文学史料的范围、搜集与评判。  关键词:史料;现代文学研究;自然主义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1-0188-05  史料是一切历史研究的原料和依据,梁启超曾言:“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
期刊
摘 要: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国际合作逐渐增多。从建构主义关于身份定位和认同的视角来考察国际合作可知,身份定位的变化影响到国家间合作与否。  关键词:身份定位;国际合作;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2-0091-03  一、建构主义的基本内容  20世纪90年代,以温特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开始挑战代表国际关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问题日益突出。媒体对医患关系的报道,直接影响着公众对医疗行业的态度和信任程度。当前中国的医患纠纷报道的惯例化倾向影响了公众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新闻工作者应该更深入地审视自身的专业实践,医院及医疗工作者也应完善社会沟通的长效机制,共同参与医患关系的社会重建。  关键词:医患关系;大众传媒;社会沟通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