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学生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fv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论述了能力的内涵和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着重解决了在中学物理思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采用参考文献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只有重视物理思维学,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抛砖之意,无非引玉而已。
  【关键词】 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 理论推理 辨证思维
  唯物主义辩证思维作为人类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一方面以其所具备的思维运动的灵活性、建构性、多向性和多维性成为创新思维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因素,进而成为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它也是我们正确理解素质教育,对中学物理教学宏观上加以把握所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现就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谈几点认识和做法:
  一 . 了解物理学的认识过程和研究方法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
  物理科学的认识活动在于探索和发现知识,学生学习活动在于获得和掌握已发现的知识。知识的发现要经过长期的、曲折的、艰苦的探索过程,会遇到多次的挫折和失败。学习知识却可以直接掌握科学结论。现在写上课本的物理学理论,是经过多次整理形成了严密的逻辑体系的知识。它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学习一门很有用的课程,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 联系课程内容讲一点物理学史,使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
  在讲授“万有引力定律”时,先介绍了天体运行学说的演变和发展过程,讲了历史上著名的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争论,哥白尼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故事,然后再对万有引力定律进行了简单的推导,又介绍了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海王星,最后又指出万有引力定律也并不是万能的,它不能解释水星轨道的运动,而广义相对论却能圆满地解释这一现象。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万有引力定律”的产生、发展过程,对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了解理论怎样来源于实践,又进一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都是很有启发意义的。总之在教学中可以随时联系有关科学故事,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学生思维,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部分整体的辩证法解决物理问题。
  三 . 对学生进行物理学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般是:观察实验,积累资料——提出假说或模型——实验检验,确立理论——理论应用于实际。在实际中又会出现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又需提出新的假说来概括,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物理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其中假说对理论发展是最重要的步骤。如人们对光的本性的认识,从牛顿的微粒说——惠更斯的波动说——麦克斯韦的电磁说——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说——光的波粒二象性说,每一假说为一定范围的实验所证实,又被新的更精细的实验所突破,又需新的假说来概括。 作为物理教师我在教学中尽可能体现这一认识过程——引导学生象科学家那样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指导学生怎样观察,怎样实验,怎样进行抽象概括,得出概念和理论;怎样用语言和数学表达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而不是总问学生“什么是惯性定律”,“什么是欧姆定律”等。这些定型化了的凝固的知识,学生凭机械记忆也可以答上来,我则要求学生回答这些定律要用哪些实验,经过怎样的分析和概括才能得到,要求学生能动地灵活地运用知识。对物理概念也是如此,我不是让学生以背定义为满足,而是让学生懂得概念是怎样抽象出来的
  四. 要培养学生大胆怀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
  学贵善疑。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爱因斯坦在六岁时,第一次看到指南针,使他惊奇、兴奋不已,他想一定有什么隐藏在事情后面,从而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种对周围事物敏感、好奇和多思的精神是青少年一般都具有的。这种精神如果得到正确引导和鼓励,就可变成科学创造的力量。如果在教学中只是鼓励那些善于死记硬背,重复现成科学答案的学生,就会把学生思想搞得僵化,我们应当引以为戒。
  五. 强化思维训练是培养思维思维能力的核心
  科学思维主要采取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两种形式。这两种思维形式在科学创造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在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后者在概括总结规律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两者又是互相补充、交织在一起的。在物理学史上伽里略能直觉地抓住力学现象的内在联系,而牛顿则把它概括总结为体系完整的三大运动定律。用普遍特殊的辩证的观点。
  (一).辨证思维的训练——激发思维的发散性
  辨证思维就是人们用辩证的态度对真理的认识。科学家在积累了大量的实验观测资料后,就转入对资料进行抽象概括的思索。在冥思苦想中,突然敏悟,提出猜想和假说。例如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悟出浮力定律,普朗克为解释黑体辐射而提出量子假说,爱因斯坦为解决力学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的矛盾而提出相对论假说,都是以思维的突变方式出现的。但是这种思维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以从前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为依据的。 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推测、想象直觉思维能力。
  (二).逻辑思维的训练——提高思维的严密性
  逻辑思维就是思维要符合逻辑规则。思维不符合逻辑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例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先让学生观察:把物体推一下,使之运动,最后停下来这一现象,由此,亚里士多德断言:静止是物体的自然状态,运动靠力来维持,这似乎符合学生的常识,但伽里略却用逻辑推理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运动靠力来改变。伽里略设计的理想实验所描述的物理图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无法看到,但人们相信它是真理。但要使学生明确,逻辑证明不能判定物理问题的客观真实性。物理问题的判决性证明是实验,例如自由落体运动的等时性,最后就是由实验证明的。由于课本知识的结论是现成的,在教学中容易忽视对结论的逻辑推导。
  总之,物理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用辩证的态度解决物理问题。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对真理的探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可贵。”对物理教学似乎可以这样说: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方法和辩证思维方法,比传授物理知识更重要。
  参考文献
  [1]许国梁 ,中学物理教学法(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阎金铎,初中物理教学通论(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扈中平,现代教育学(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如何构建民主、和谐、富有活力的英语课堂这一问题,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思考:一、让情感充溢于英语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二、让兴趣引领学生步入英语学习之旅;三、让竞争与合作为英语学习注入活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情感 兴趣 合作与竞争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要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释放激情、张扬个性、焕
新世纪的教育既有许多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挑战,这就给当今的每一个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再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成为品德高尚、身体健康、知识丰富、学有所长、思路宽阔、实践能力强,能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教师要深刻领悟新课程标准的内涵,转变教育理念,要让高中政治课焕发出魅力,我们就要积极探索课堂中所能焕发出的魅力因素,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政治 情趣 教学  随着高中政治课程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传统的教学方法日益受到严重的挑战,政治课教师都在为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着不懈的探索。那么怎样才能让“枯燥”的政治课“鲜活”起来,怎么样
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所以,培养并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我认为,从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入手,对学生进行精心的阅读方法指导与训练,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根本途径。下面谈谈个人的几点见解,仅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利用精读课文,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突出能力训练  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不管是哪一册课本,所选的课文,都是文
摘要:本文从学生的角度,探讨了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问题,这些策略包括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等,并提出一些具体实施的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策略  新课程改革以后,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填鸭式"教学方法,增
摘要:目前,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还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仍然存在,学生课堂积极性难以被调动;数学课堂氛围不好,教师和学生缺乏有效的课堂交流;数学教师往往只注重课本及大纲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师不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及逻辑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知识拓展和迁移能力欠缺等。为了改变这些教学问题,一定要从教学方法上予以创新
在交比不变原理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共面靶标的线结构光标定方法。对标定方法中各个计算过程、进行了鲁棒性分析,进而设计了相对应的平面靶标和实验流程。该方法可以降低图像处
【摘 要】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既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又是全班学生的领导者,班级管理就是千万百计地调动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生活和班务管理的主人。尤其是在我们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差,思想水平低。只有良好的班级管理才能加速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有效地展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质和才能,为学生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班级 班级管理 班集体 班干部  一,详细、了解学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