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课改策略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dd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人类科学素养的要求逐渐提升。科学素养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与技能,更重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我们的课堂需要向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角度转变。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有布置课前任务,优化科学课堂和拓展课后活动等。所以,如何有效设计和优化科学环节,在有限的时间内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需要重视的环节。
  关键词:科学素养;科学课前;科学课堂;课堂提升;科学课后;方法与策略;学生
  在课改最初支持“有效课堂”,之后提倡“有效学习”,再到现在鼓励“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我們已经越来越接近科学课程的宗旨。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首先明确科学素养的含义。在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素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所以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每节课的备课中,应该要思考落实科学知识与技能,点拨科学技能与方法,而且要树立学生将科学与生活相联系的STSE精神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笔者从教以来的经历,并结合各个论文文献中关于科学素养的研究,笔者对科学素养的要素进行归类和总结。在科学素养的诸多要素中,科学思想、精神、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核心价值,科学技术知识、方法是科学素养的基础储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科学素养的具体体现。所以笔者认为在课堂中,在教授科学基础知识与技能时,让学生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并树立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与技能。并且在STSE为载体的情况下,以科学基础知识技能为基础,科学方法为指导,在科学的态度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此外,从浙江省历年的中考考试的题目中也可以看出,尤其是解释说理题的出现,科学不再仅仅检测学生的科学知识,也越来越侧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分析、应用能力。这也同样鞭策着我们的科学课堂急需向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角度进行转变。所以笔者将从课前和课后两个角度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一、科学课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
  科学课前是为了科学课堂服务的。有效设计科学课前可以帮助课堂内容更符合学生学情。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可分为设置课前任务和设置前概念调查两种形式。
  (一)设置课前任务
  科学来源于生活。在科学课前,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课标要求,可以有针对性的选取科学情景作为本节课的导入;也可以作为作业,让学生在家长或者网络的帮助下,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以《家庭用电》这节课为例,可以让学生寻找家庭电路中的元件、查找元件的作用和咨询家长相关电学知识等作业,这种课前任务的布置,既是教学目标的体现,也是科学素养的提升。
  (二)设置前概念调查
  对于有些科学中容易和生活中混淆的知识与概念,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设置一张前概念的调查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已有的科学素养水平,帮助教师根据学情更有针对性的授课,而且在教师通过前概念调查后,可以指出学生的迷思概念,这是一种科学知识或科学方法的提升,帮助学生整理概念,达到提升科学素养的目的。
  二、科学课后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
  科学课后教师参与指导的能力和时间有限,但是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点和帮助下进行拓展,教师可以通过优化课后练习,建立知识框架图,优化校本课程内容等形式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优化课后练习
  教师应精选作业习题,以及适当的布置一些机动性的内容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科学知识。
  (二)建立知识框架图
  建立知识框架图可以帮助学生自己总结和建立适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迁移以及总结的能力。
  (三)优化校本课程内容和科技活动
  许多学校都已经开发了有关科学内容的校本课,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利用校本课的时间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笔者在八年级下册的时候上的校本课内容是课本内容的延伸,又与科学史和生活相接轨。例如在学习《电与磁》相关内容时,介绍了电磁波的知识,以及生活中有关电磁波的现象,并帮助学生辟谣了各种辐射的危害。学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时,介绍了元素的发现史和当时科学家存在的误区与改进,以及元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非一朝一夕,也并不是要求教师在每一节课都得达成所有的科学素养目标。每一节课都有每一节课适合的科学方法的培养或是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而这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思考,在点滴中对学生进行点拨与渗透,润物细无声,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科学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还有更多不同的方法与形式,使课堂不断优化,值得我们更加深入去思考和挖掘。
  參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石璇.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3]蔡铁权.公众科学素养与STS 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2002:04
  [4]黄东友.中学生科学素养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实验rn试验方案.高铝强化瓷坯体的基础配方:黏土25wt%,氧化铝65wt%.rn以氧化钛(TiO2)、镁质粘土、碳酸钙、碳酸钡为4因素,查阅并选用L9(34)正交表来进行正交试验和分析,具体
期刊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并不乐观.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有不厌其烦的分析教学,有为应试的肢解教学,有展现师生嘴皮子功夫的表演教学等等,不一而足.据此,就当前高中语文的阅
作家冰心说过:“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去50%的真,60%的善,70%的美。”可见女性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地位之重,而女性也是文学的永恒主题。打开高中语文课本,我们看到了文学画廊
近些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气候环境也随之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甚至我国范围内,一些地区的采暖周期都发生了改变,气候变化对建筑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如果再
期刊
暮春三协到金沙,文化东风沐露华。  两岸婆娑时果熟,一泓碧水溅珠花。  巍峨桥塔成江景,似雪鸽裳入镜圈。  飞椅飓风人胆颤,危空尽览吻红霞。  (作者系有为笔会副会长)
期刊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又指出:“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