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高三化学复习常态课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zz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常态课堂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形式,教学质量的高效与否与常态课堂的效率密不可分。在自然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下,教师想尽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从课堂构成的要素教材、课堂、作业等几个方面阐述上好高三化学复习常态课的途径。
  【关键词】课堂构成;化学复习;常态课
  常态课是教学活动中主要形式,上好常态课可以提升教师的素质,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常态课教学是指在现有常规的、自然状态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下平平常常的课堂教学。常态课更能够反映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是学生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主阵地。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提高高三化学复习课堂教学效率,将新课改的理念更好地、更自然地融入日常的高三化学复习常态课教学中,是每位化学教师要考虑的问题。根据日常的教学实践,从三大方面入手,上好常态的复习课。
  一、回归教材,挖掘教材资源
  高考试题一般遵循《考试说明》规定的测试内容和要求,内容覆盖各模块的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思维水平的考查。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上好常态课要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挖掘知识的延伸点,并进行拓宽和加深,提高复习效率。
  如《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复习,从下列几个层面回归教材:
  (1)铁的制取。明确炼铁的原理,能用相关方程式表达。从原理选择炼铁的原料,学会从工业生产的几个因素结合考虑成本和产量的问题。
  (2)物质的性质。从铁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和铁的原子结构分析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能用化学方程式写出相关的反应。并能对铁的三种价态(即0价、+2价、+3价)之间进行转化。从这种价态的转化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3)离子的检验。铁及其化合物中涉及检验的离子有Fe2+和Fe3+,通过回归课本总结出Fe2+的检验方法:①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转灰绿色到红褐色;②加入铁氰化钾出出现蓝色沉淀;③加入酸性高酸锰钾溶液褪色等。Fe3+的检验方法:①加入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②加入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③加入苯酚溶液出现紫色。
  (4)有关铁的电化学问题。通过回归课本知道生活中钢铁制品的腐蚀主要是电化学引起。知道钢铁发生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条件和电极反应式及现象。从钢铁腐蚀的原理知道保护钢铁不腐蚀的相关方法。进一步巩固电化学原理。
  从近几年的高考和模考,题目出现铁元素与生活生产联系相结合。因此,《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延伸点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拓宽和加深:
  (1)加强氧化还原反应理论与生活实际结合,拓展铁元素的性质。如引入净水剂Na2FeO4这种物质。从它的制备和净化原理等几个角度丰富这种物质。强化给出情景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能力。
  (2)以铁元素为背景加强实验的相关知识。如以Na2FeO4的制备为题材,强化制备实验中的分离提纯操作和元素定量分析方法如氧化还原滴定中相关知识和操作。
  二、回归务实课堂,提高复习效率
  务实的课堂,以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为前提,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思维为最终目的。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务实的课堂:
  1.从三点出发,开展务实课堂
  所谓三点即是重点、难点和肓点,每节课都会有这三点。教师开展务实课堂,心中要知道,这节课我要上什么内容,解决什么问题,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解决。因此,教师通过分析考纲、考点和教材,首先确定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其次要对学生作充分研究,研究学生的知识储备缺失在什么地方,学生学习方法缺失在什么地方,也就是对盲点的把握。在复习课堂努力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重点、难点,讲方法思路,讲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知识;“三不讲”即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知识。如果教师每节课对这三点都达成,则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复习为例,这块知识主要围绕几个方面展开:
  (1)单一溶质的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如H2CO3、Na2CO3、NaHCO3、NaHSO3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2)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如在0.1mol·L-1NH4Cl溶液和0.1mol·L-1的氨水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比较(Kb=1.77×10-5);再如20℃时向20mL 0.1mol·L-1醋酸溶液中不断滴入0.1 mol·L-1 NaOH(aq),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
  (下转第54页)
  (上接第53页)
  此过程溶液中abcd各点对应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3)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如相同物质量浓度的①NH4Cl②CH3COONH4③NH4HSO4 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
  (4)与Kw、Ka(Kb)、Kh常数相关的离子间的定量关系。如25℃时,向0.1mol·L-1CH3COOH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c(CH3COO-):c(CH3COOH)= 9:5, 此时溶液pH =____。
  学生对于这块知识的掌握比较肤浅,大多数学生只能对第1种形式中较熟练写出简单的物质如(NH4Cl、CH3COONa)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能完成离子浓度大小进行比较。而对Na2CO3、NaHCO3的三个守恒和离子大小比较无法顺利完成。像Na2CO3的电荷守恒错误写为C(H+)+C(Na+)=C(OH-)+C(CO32-)+C(HCO3-)。至于上述几个方面中的其它几个方面,学生困难重重。
  结合试题考查方向和学生的情况,确定本节课重点要解决的是几个方面:   (1)巩固相关知识,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原理。溶液中几个常数的意义和分析。
  (2)培养思路方法,拓宽思维。如NaHCO3溶液中C(CO32-)小于C(H2CO3),而NaHSO3溶液C(SO32-)大于C(H2SO3),引导学生从HXO3-的电离常数与水解常数比较,得出电离程度与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从而得出C(XO32-)与C(H2XO3)的大小。
  2.加强师生的互动与交流,是务实课堂之保障
  课堂是师生彼此交流互动的主阵地。教师一定要做到眼中有学生,留意学生对教师讲课的反应,以此来评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随时调整自己的讲课节奏。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应分享、沟通和理解,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提高学习的热情,最终让学生理解知识。
  “问题”是课堂上交流的前提,高三复习课堂采用问题组织教学、方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缺陷在哪里,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如《溶液酸碱性》的复习。课堂上首先呈现问题:用所给材料(pH试纸、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鉴别CH3COONa、CH3COOH、NH3.H2O三瓶溶液?要求学生实验操作并得出结论。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兴致浓厚。
  再如溶液酸碱性实质的教学,通过对比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有H+的溶液,是酸性溶液?
  问题2:常温下水电离的H+为10-10mol/L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问题3:常温下溶液中H+为10-10mol/L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问题4:PH=6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思考问题,剖析问题,理解溶液酸碱性的实质取决于溶液中H+和OH-浓度的相对大小,而不是停留在记忆结论的程度。
  3.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高三化学复习中如果能介入实验,可以把抽象思维转化形象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生活中常见到钢铁生锈,同学们已知道钢铁生锈主要是电化学腐蚀引起来。但是在习题中遇到钢铁生锈为载体考查相关电化学等问题,同学们又感到束手无策。究其原因,一是对电化学腐蚀的原理没有理解到位,装置稍微变化,学生不会分析,二是缺乏经验,同学没有亲自经历实验,观察钢铁生锈的细微变化。为了理解钢铁的生锈情况,我们在高三复习时补做了钢铁生锈的相关实验。
  实验一:取一片铁片,用砂纸擦去铁锈,用水冲洗干净。在铁片上滴1-3滴含酚酞的饱和食盐水,静置1~2min。引导同学观察铁片上含酚酞的食盐水液滴的边缘出现什么色?铁锈出现在哪个部位?让同学深思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此类腐蚀属于哪种腐蚀,并写出相关的电极反应。
  实验二:模拟海水钢铁的生锈情况。在一只容积为1L的烧杯中装约800ml的1.17%的NaCl溶液(与海水中盐浓度接近),然后放入一块薄铁(如图1)。隔一定时间后,观察铁块不同部位的生锈情况。
  实践发现:实验教学让学生动手、动脑,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课堂效果明显提高。
  三、回归练习,精心设计习题
  高考复习中学生整天埋在作业中,忙于应付。很少主动思考练习后面的知识点和思维技巧。教师要精心设计习题,尽量做到巩固知识,训练思维和掌握解题技巧的有机结合。高三的习题设置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把握:
  1.练习中量的把握
  我们高三备课组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进行分层练习和限定时间练习相结合。为了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要,我们把练习分为基础练习、提高练习和挑战练习,使练习具有弹性。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分成几类,这几类学生选择不同的练习,因此,每位学生的作业量不完全相同,但大家都可以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练习。
  2.练习的针对性
  教师设置有针对性的习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为了巩固化学电源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教师编制电极反应式书写的专题练习,巩固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和技巧。
  在常态课教学中,师生都应该是学习者,都在超越自我,同时又互相帮助、及时交流,学生不但能看到教师思维的结果,也能看到教师思维的过程。化学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对待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精心实施教学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高效低耗,才能真正使常态课走向精品课。
  【参考文献】
  [1]陈朝辉.高中化学教材二次开发的探索与思考.课程教育研究,2014(2):3-6
  [2]刘雅峰.新课程背景下让学生在对比中获取化学知识.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11):25
  (作者单位:浙江省越州中学)
其他文献
在全业务经营大幕徐徐开启之后,三家运营商各自摩拳擦掌采用各种策略抢夺市场,语音搜索领域也正在上演着一场精彩的擂台赛。
由水库群、蓄滞洪区、湖泊以及各种防洪工程措施组成的复杂防洪体系的联合优化调度已经成为我国各大流域防洪研究的重点.目前,这一研究领域主要采用系统分析理论与方法,如:线
为尽力解决高温季节龙滩大坝碾压混凝土仓面温控问题,针对以往喷雾设备喷雾效果差,容易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积水等缺点,施工单位组织进行了一系列喷雾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计算
针对跨流域引水式水电站对引出流域下游地区的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及水电开发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影响程度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提出具体的
建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富春江水库建德市境内的梅城防护工程和库区农田防护工程,由于是在"保古城,多围田,少移民"的原则下实施的,不但防护标准低,且目前存在堤坝渗漏、坝基松
【摘 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注重外在环境对学习者学习情感及认知的影响,借此丰富学习者的认知思维,拓宽知识视野。围绕英语交际性特征,通过创设生动情境、任务互动和角色扮演等模式,为学生建构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氛围,有助于促进知识技能的内化生成。探讨建构主义灵活运用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综合运用技能起到积极促进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建构主义;小学英语;互动;交流  关注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需求,从他们感
"产学研用"全链条、全开放式人才培养机制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河北金融学院探索出一条"以产促研、以研带学、学以致用、以用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课堂环境中的两大要素,如何组织教与学的教学模式,以达到 有效的教学效果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低,要 培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