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提出了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的“四有”人才,而且“德”排在了五字之首,可见它的地位有多重要。在多年的小学体育教学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现在的小学生不单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学习如何做人做事。那么,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就促使教师在体育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在《论语》中提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大概的意思就是: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像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围绕在它的周围。可见,道德的魅力不一般,而且它是治理国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那么,对于我们现代的德育教育,有什么借鉴意义呢?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我们的国家也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国家的教育正在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提出了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的“四有”人才。而且“德”排在了五字之首,可见它的地位有多重要。“德”——德育,指的是学生的德行、品德。那为什么要把它放在五字之首?按照笔者个人的理解,比如:一个学生从小读书学习成绩都很优秀,这说明了他很勤奋、智商很高,但是,如果对他的“德”的培养少了或者根本没有,那么等他长大了或者出来工作了,由于缺少了“德”的培养,从小的方面来说可能就是人品不好之类的,从大的方面说可能很容易误入歧途,做有害于社会的事情。就像笔者看过的一篇新闻报道,讲的是一个自小被认为是电脑天才的小神童制造了“熊猫烧香”的互联网病毒,令无数的电脑中毒,造成了全世界的互联网瘫痪,导致全世界的经济蒙受巨大损失,影响恶劣,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样,对于我们的教育来说,即使该学生的学习是多么的优秀,但也是失败的。那么,如何在小学体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呢?由于体育学科不同于语、数、英等学科,而且体育学科本身有着其他科目无法替代的特点,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可能比较棘手,但是我们要迎难而上,不能畏缩,多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如何更合理地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呢?如何在课堂常规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见解。
一、课前的德育教育
每个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我们都要对学生进行一次室内的授课。内容就是包括上课的考勤、着装、用器材、上课注意的事项等等。首先,老师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穿着要整洁大方,会起到榜样的作用,这样对学生来说更有说服力,使学生养成讲卫生的习惯。上体育课,鼓励学生自备家里带来的凉开水,但是要告诉学生不能在上完体育课就一次性拼命地喝水,要先歇一会,喝水要多次少饮,暴饮对胃部不好、不健康,使学生明白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关于考勤,让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做到有事提前请假,使学生明白要做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学生。关于器材,上完课以后,让学生帮忙把器材回收,并把器材放回器材室,把器材摆放好,而且要有条不紊,使学生明白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二、课中的德育教育
一节课有40分钟,按照教案可以分为4大部分:开始部分(2分钟);准备部分(5分钟);基本部分(28分钟);结束部分(5分钟)。
1. 开始部分。要求由体育委员组织学生排好队,把学生带到指定的地方,整理好队伍,向老师报告情况。要求学生要做到快、静、齐,使学生明白组织纪律的重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反应和应急能力等等。
2. 准备部分。就是做热身运动,让身体先预热,可以避免剧烈运动所造成的肌肉或者骨的损伤。同时,使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爱护、保护自己。
3. 基本部分。这是一节课的授课内容。例如:(1)学生学习长跑项目,因为长跑是一个有氧运动、耐力训练的项目,运动的时间也比较长,刚开始训练时,学生会觉得很难受、很辛苦,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适应之后,就会轻轻松松甚至喜欢上它。使学生明白坚持就是胜利,也培养了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2)学生学习短跑项目,当学习起跑的时候,要听到“发令枪”响了才能跑,使学生懂得要遵守比赛规则,也使学生明白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当学习高抬腿、小步跑、原地摆臂等等时,使学生懂得虽然万丈高楼由地起,但是也要由稳固的地基。使学生明白任何的成功都要经过一个打基础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3)学习游戏项目。如:迎面接力的游戏比赛,先把全班分成4队相等人数的小组,宣布比赛规则、奖励事项等等,使学生懂得做人或者做事都要公平、公正,使学生明白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虽然胜利也许会给学生带来荣誉感,但是失败也会磨练学生的意志。又如:青蛙抓害虫的游戏,培养了学生的正义感。又如:浇树苗的游戏,培养了学生爱劳动的习惯等等。
4. 结束部分。放松运动和回收器材等等,让学生明白做人要懂得放松自己,但是不能放任自己,做事要有始有终。
三、课后的德育教育
虽然体育在课后不能布置书面作业,但是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把平时学习的篮球、足球、长跑等等的项目技术运用到自己参加的各种锻炼中去,使学生懂得学以致用,使学生明白温故而知新,培养学生学会分享并且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学生好的德行、品德的形成和培养,不是一篇或者几篇论文就能说清楚、培养好的,也不是通过拔苗助长或者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而是要靠学生平时本身努力的学习、积累,靠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孜孜不倦、水滴石穿的精神去教化、感化他们,靠全社会力量的氛围等等的因素,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的“四有”新人,才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邵欢欢.浅谈后喻文化时代背景下的小学体育德育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7).
[2]馬双林.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10).
[3]于勇.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湖北体育科技,2005(03).
[4]季浏.走进课堂——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在《论语》中提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大概的意思就是: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像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围绕在它的周围。可见,道德的魅力不一般,而且它是治理国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那么,对于我们现代的德育教育,有什么借鉴意义呢?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我们的国家也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国家的教育正在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提出了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的“四有”人才。而且“德”排在了五字之首,可见它的地位有多重要。“德”——德育,指的是学生的德行、品德。那为什么要把它放在五字之首?按照笔者个人的理解,比如:一个学生从小读书学习成绩都很优秀,这说明了他很勤奋、智商很高,但是,如果对他的“德”的培养少了或者根本没有,那么等他长大了或者出来工作了,由于缺少了“德”的培养,从小的方面来说可能就是人品不好之类的,从大的方面说可能很容易误入歧途,做有害于社会的事情。就像笔者看过的一篇新闻报道,讲的是一个自小被认为是电脑天才的小神童制造了“熊猫烧香”的互联网病毒,令无数的电脑中毒,造成了全世界的互联网瘫痪,导致全世界的经济蒙受巨大损失,影响恶劣,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样,对于我们的教育来说,即使该学生的学习是多么的优秀,但也是失败的。那么,如何在小学体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呢?由于体育学科不同于语、数、英等学科,而且体育学科本身有着其他科目无法替代的特点,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可能比较棘手,但是我们要迎难而上,不能畏缩,多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如何更合理地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呢?如何在课堂常规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见解。
一、课前的德育教育
每个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我们都要对学生进行一次室内的授课。内容就是包括上课的考勤、着装、用器材、上课注意的事项等等。首先,老师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穿着要整洁大方,会起到榜样的作用,这样对学生来说更有说服力,使学生养成讲卫生的习惯。上体育课,鼓励学生自备家里带来的凉开水,但是要告诉学生不能在上完体育课就一次性拼命地喝水,要先歇一会,喝水要多次少饮,暴饮对胃部不好、不健康,使学生明白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关于考勤,让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做到有事提前请假,使学生明白要做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学生。关于器材,上完课以后,让学生帮忙把器材回收,并把器材放回器材室,把器材摆放好,而且要有条不紊,使学生明白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二、课中的德育教育
一节课有40分钟,按照教案可以分为4大部分:开始部分(2分钟);准备部分(5分钟);基本部分(28分钟);结束部分(5分钟)。
1. 开始部分。要求由体育委员组织学生排好队,把学生带到指定的地方,整理好队伍,向老师报告情况。要求学生要做到快、静、齐,使学生明白组织纪律的重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反应和应急能力等等。
2. 准备部分。就是做热身运动,让身体先预热,可以避免剧烈运动所造成的肌肉或者骨的损伤。同时,使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爱护、保护自己。
3. 基本部分。这是一节课的授课内容。例如:(1)学生学习长跑项目,因为长跑是一个有氧运动、耐力训练的项目,运动的时间也比较长,刚开始训练时,学生会觉得很难受、很辛苦,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适应之后,就会轻轻松松甚至喜欢上它。使学生明白坚持就是胜利,也培养了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2)学生学习短跑项目,当学习起跑的时候,要听到“发令枪”响了才能跑,使学生懂得要遵守比赛规则,也使学生明白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当学习高抬腿、小步跑、原地摆臂等等时,使学生懂得虽然万丈高楼由地起,但是也要由稳固的地基。使学生明白任何的成功都要经过一个打基础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3)学习游戏项目。如:迎面接力的游戏比赛,先把全班分成4队相等人数的小组,宣布比赛规则、奖励事项等等,使学生懂得做人或者做事都要公平、公正,使学生明白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虽然胜利也许会给学生带来荣誉感,但是失败也会磨练学生的意志。又如:青蛙抓害虫的游戏,培养了学生的正义感。又如:浇树苗的游戏,培养了学生爱劳动的习惯等等。
4. 结束部分。放松运动和回收器材等等,让学生明白做人要懂得放松自己,但是不能放任自己,做事要有始有终。
三、课后的德育教育
虽然体育在课后不能布置书面作业,但是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把平时学习的篮球、足球、长跑等等的项目技术运用到自己参加的各种锻炼中去,使学生懂得学以致用,使学生明白温故而知新,培养学生学会分享并且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学生好的德行、品德的形成和培养,不是一篇或者几篇论文就能说清楚、培养好的,也不是通过拔苗助长或者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而是要靠学生平时本身努力的学习、积累,靠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孜孜不倦、水滴石穿的精神去教化、感化他们,靠全社会力量的氛围等等的因素,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的“四有”新人,才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邵欢欢.浅谈后喻文化时代背景下的小学体育德育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7).
[2]馬双林.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10).
[3]于勇.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湖北体育科技,2005(03).
[4]季浏.走进课堂——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