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钱币翻砂铸造的例证举隅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隋唐以来,铸钱工艺废除母范(硬型范)铸钱的方法,改用母钱翻砂铸造,中国金属铸币从而进入了母钱翻砂阶段,此工艺一直沿续到清末采用机器铸币为止。
  在宋代,翻砂铸钱每版铸造六十四枚,宋·周遵道《豹隐纪谈》记载:宋代凡铸钱,每版六十四文。清·范寅《越谚·数目之谚》:“板板六十四,铸钱定例也,喻不活。”“板板六十四”成了成语,比喻人做事死板,不知变通。
  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书中记载:凡铸钱模,以木四条为空匡(木长一尺二寸,阔一寸二分)。土、炭末筛令极细,填实匡中,微洒杉木炭灰或柳木炭灰于其面上,或熏模则用松香与清油。然后,以母钱百文(用锡雕成),或字或背布置其上。又用一匡,如前填实合盖之。既合之后,已成面、背两匡。随手覆转,则母钱尽落后匡之上。又用一匡填实,合上后匡,如是转覆,只合十余匡。然后,以绳捆定。其木匡上弦留入铜眼孔,铸工用鹰钳,洪炉提出熔罐,一人以别钳扶抬罐底相助,逐一倾入孔中。冷定,解绳开匡,则磊落百文,如花果附枝。模中原印空梗,走铜如树枝样。挟出逐一摘断,以待磨锉成钱。
  母钱在压印砂型时,由于铸钱工人操作不当,往往会铸出各种各样的“奇钱逸品”,例如,压印砂型时如果用力不均匀,就会铸出一侧薄、一侧厚的子钱,这种现象在咸丰大钱等厚重的铸币中尤为明显(图1);合背、合面钱是母钱印范时,用母钱的同一面压印砂型所致(圖2);存世有的铜钱上面有凸起的流铜,是铸钱时用棒状工具挑起砂型里面的母钱所致(图3);钱币的正反两面轮廓不在同一水平方向,是砂型合范时移位所致(图4);最为奇特的是一种五铢钱(图5),钱面范和背范移位180度,形成钱币正面内廓为正方形,背面内廓为菱形的奇特现象。这些在铸造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造成的“不合格产品”,如同现代印钞造币中的错版币一样,由于其数量稀少,趣味性强,成为钱币收藏中的热门品种。(责编:丁丑)
其他文献
作为美国最传统、最地道的节日,感恩节的重要性堪比中国的春节。无论是“五月花”号登陆美洲得助于印第安的古老故事,感恩节餐桌上的传统主菜抑或是获总统特赦的宠儿——火鸡,还有源自“黑色星期五”的盛大狂欢……这一切的一切都提醒我们:心存感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最具美国特色的快乐节日,去体会“感恩”的意味……  “五月花”与印第安  感恩节是美国独创的古老节日。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宣布,每年11月的第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