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视域下的音乐类综艺节目探究——以《声入人心》为例

来源 :大众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v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音乐潮的不断发展,各大音乐综艺节目纷纷争先地上演。在音乐类综艺节目中最火热的当数《声入人心》,该节目一经播出便创下不俗成绩,但它在某些方面的成功却同样值得我们专业音乐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学者深思。文章以《声入人心》为例,从音乐教育专业角度分析其规范性和糅杂性,进而探讨小众化艺术的利弊,阐述其对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启示,并为音乐类综艺节目今后发展提出多元化建议。
其他文献
中国近代儿童文学起源于清末民初,成形于“五四”时期。以《新青年》《小说月报》和《儿童世界》为代表的近代报刊与“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五四”时期的儿童观起于“儿童的发现”,并在对“成人本位”的质疑中走向了“儿童本位”,进而催生了“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在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的共同影响下,“五四”时期的域外儿童文学译介和本土儿童文学创作都呈现出对儿童的特殊关照。在儿童文学刊物和儿童读
期刊
秋瑾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活动家、爱国主义诗人。她生活在晚清风云动荡的时代,将满腔赤诚的爱国之心悉数灌注在匡国济世的革命事业当中。《满江红·小住京华》创作于她参加革命事业的前夕,反映了国家的内忧外患,揭示了苦闷时诗人独特的审美选择,蕴含丰富的道德诉求,是对封建旧社会的斗争宣言。因此,从社会学批评角度对这首词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能够在文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中,开辟出一条探求秋瑾作品及其思想的不朽价值的新
期刊
电影美学和新批评都是属于文艺批评的范畴,由燕卜逊引入新批评的术语有:复义、反讽、悖论、隐喻、张力、戏剧化结构等。用新批评文本细读法研究英语诗歌中的美学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欲尝试通过文本细读法分析英语名家的诗歌。研究发现,诗歌中的电影美学元素包括:镜头、角度、光与影、蒙太奇、现实主义与形式主义等。他们通过新批评的手段展现了诗歌的美感,共同促进了诗歌艺术的多元与辉煌,也给诗歌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荒原狼》癫狂破碎的心灵表达和复杂抽象的思想结构背后是作者赫尔曼·黑塞的一场自我疗救之旅,本文从“困境—自救”的基本模式出发,阐释黑塞所建构出的“荒原狼”的“挣扎的生命”。“荒原狼”的困境和自救是建立在“认识自我”这一宏大命题之下的一场艰难的行动实践,是每个现代个体都必须要走的一条孤独的荆棘之路。当广大的现代读者站在“荒原狼”的身后“无声地点头”,发出感同身受的共鸣和真挚的关切时,《荒原狼》的文本
期刊
子君和王大姑娘是鲁迅和萧红创造的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她们在文本中失去了话语权,成为男权霸语中的“被弃者”“失语者”,始终无法在男权文化中自由地表达自我、追求自我。她们的爱情、生活、处境,充满悲剧色彩。鲁迅与萧红也是想通过这种失语形象探究女性力量、寻找女性解放道路。本文将从爱情失语、身份失语、权利失语这几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伤逝》与《呼兰河传》中女性的失语状态。
期刊
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立足于治国以“仁”为核心,同时也是儒家中的音乐教育思想的贯彻之根本,它不仅仅适应着所处时代的时代需求与时代要求,也适应着随着岁月变迁下的当代的音乐教育的改变,由此可见,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对我国的音乐教育史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文章对《论语》中有关于孔子音乐教育思想初步进行梳理,从中总结出“诗”“礼”“乐”“仁”“君子”的音乐教育思想核心概念,对于学习论语中音乐教育思想是一种探索。
期刊
网球作为世界第二大球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广泛,如著名的四大满贯赛事每年都有着极高的收视率与参与度。国内外对网球技战术层面的研究已然逐渐透明化。在当前日益激烈的网球比赛中,决定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由技战术因素转向了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因素。该文主要对在网球比赛的过程中影响心理的主客观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使运动员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从而取得优异的
期刊
中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音乐为载体,形成音乐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频共振,培养中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然而,当下音乐教育的实践弱化意识形态教育,中西音乐文化传播比例失衡,学科之间缺乏互融。为此,中学音乐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挖掘音乐文化资源,提高教育主体联动、构建音乐思政课程体系,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最终实现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期刊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艺术类的课程占比要求达到9%~11%,这无疑说明国家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注重多元化、全方面的发展,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需要相关人员对音乐课程加以研究并深思。本文通过对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进行研究,结合教育学、音乐史学等课程理论浅谈音乐教育在美育
期刊
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职责,应该主动结合青年大学生的情感需要以及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困境,探索一条新的教育路径。本文以地处赣南革命老区的师范院校为例,从民俗浸润的“活化”融合,课堂教学与田野考察的结合,利用新媒体技术搭建音乐资源数据库等创新方式,让民族音乐教育从讲授走向参与、从课堂走向田野、从书本走向媒体,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