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PDT终端定位数据上报方法

来源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shei5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业数字集群(PDT:Professional Digital Trunking)标准协议无法满足较大数量终端在规定的较短时间内周期上报卫星定位数据的使用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组呼文本短消息上拉与专用数据信道上报相结合的高效的卫星定位数据上报方法。首先通过有线调度终端发起终端定位数据上拉请求,然后PDT系统封装定位数据上拉组呼文本短消息并发送给目标终端,最后目标终端按序在专用数据信道上报卫星定位数据。通过实验仿真,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其他文献
针对新型渔业养殖平台,在解决平台模型一体化设计、网衣模拟方法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开展了水动力试验研究;获得渔业养殖平台固有特性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运动和系泊受力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掌握了风、浪、流不同环境条件对平台受力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平台及其系泊系统的优化设计及安全作业评估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文对包豪斯预备课程在美国建筑院校的教学史料进行梳理,以移植与转化两部分进行传播历程的概括。移植部分聚焦于阿尔伯斯和莫霍利-纳吉两位第一代包豪斯教师在艺术类设计基础教学的探索,通过教学档案和文献研究剖析了基于材料的包豪斯练习和抽象形式理论对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的影响;转化部分通过三种不同的教学主张来呈现以“基本设计”为代表的包豪斯教学法在美国建筑教育的传播谱系。本文揭示了包豪斯艺术与建筑学科交叉内在的潜力与矛盾,并以通识与专业教育的历史思辨为包豪斯教学遗产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19世纪末,新艺术运动以崭新的艺术面貌出现,席卷了整个欧洲并跨越了欧亚大陆,同步传播到了中国,并形成了独属中国的地域性特征。新艺术运动中的建筑与装饰作为20世纪艺术遗产中重要的一环,对研究与溯源中国近代建筑遗产有关键性的影响,同时,新艺术运动在中国的传播是一个选择与接受的过程。本文对中国范围内新艺术运动的时空发展进行梳理,总结出其在中国传播的两种途径,并以三种传播模式为指引,对中国新艺术建筑与装饰的形态特征进行解析,以完善新艺术运动在全球分布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