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兵布阵 沙场点兵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tang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个体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把这些鲜活的原生态的个体进行合理的排列组合,美其名曰“排兵布阵”。结合学生的个体的差异性,扬长避短,明确目标,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合作共赢,立体生成几种不同形式的成长共同体。班主任“沙场点兵”,在各项活动的开展中形成“鲲鹏班”独特的班级文化,即“有梦想,积极进取;有责任心,团结向上”。
  比学赶帮超,追逐梦想
  初一的第一次班会课,我们围绕“梦想”展开讨论,从班级的三年成长规划谈到个人的三年成长规划。班长小朱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我们要立大志,立宏志!”班长的豪情,鼓舞了学生的士气。于是,他们开始设计班级板报、班名、班训等,在众多的关键词中,小余的“鲲鹏班”点燃了学生的热情。我说:“无论大志、小志,都要立长志,这是其一;其二,梦想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只要今天的你优于昨天的你,明天的你胜过今天的你,大家都为你点赞!”学生用热烈的掌声为自己加油鼓劲。
  热情褪去,需要用行动来践行!
  面对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严重参差不齐的客观实际,曾经的传统教学方法、管理模式必须摒弃,新的班级结构要面向全体,力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使差生不差,优生更优。
  “小叶,这道题我想用方程解,还有其他解法吗?”
  “我是这样解的!”
  “顺着老师的思路,还可以这样解……”
  ……
  这是第一共同体的“头狼”们的课间常态,他们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目标明确。共同体成员间相近的学习能力、人生梦想、兴趣爱好,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成为班级文化的雏形。
  “昨晚的附加题,我找了4种解题方法……”小刘一直对数学充满自信,作为数学课代表,几乎每晚第一个完成作业打卡,然后负责查找典型例题发到班级QQ群里,第二天的大课间便会出现学生聚在一起证明自己思路的热闹场面。
  “抓紧时间写作业,今晚就可以看‘朗读者’第二期了。”值周班长小吴在上自习课前就提醒小伙伴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下载相关视频为下周的班会积累素材。”机智如他总能为自己“架桥铺路”。
  这一群孩子知道“人若有志,万事可为”“有志者事竟成”, 于是,他们怀揣梦想,努力追梦。
  跳一跳,够得着,寻找偶像
  “跳一跳,够得着!活了四十多岁,我第一次听到!感谢您对孩子的智慧引领,也让我们家长对孩子重新认识、定位!发现原来自己的孩子如此有潜力!”小凯妈妈在儿子成绩大幅度提升后,激动万分地与我交流。
  第二共同体的“骏马”们会在第一共同体中分别寻找自己的偶像,在偶像的引领下,对自己提高要求,以赶超偶像为目标。“跳一跳,够得着!”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在努力追赶的过程中,成绩平平的小凯在连续几次大考中实现“四连跳”,每一次都在刷新之前的记录,给他带来了极大热情和自信,家长也十分惊喜。
  素有“数学王子”之称的小王是小华的偶像,因为他时常在自己攻克数学难题后,根据小华的现有水平选择相应的中档题和基础题让小华完成,不懂的再给他讲解。以前小华一到周末就出现“5 2=0”的问题,小王想办法调动他的学习热情,周末他们相约早早完成作业,腾半天时间到公园拍视频,积累写作素材,或打一场篮球,踢一次足球,看一场电影。
  同伴教育优于师生教育,第二共同体的“骏马”们在这种模式下,学习的热情被点燃: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成长共同体的凝聚力增强,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积极进取。
  每天进步一点点,超越自己
  第三共同体的“小迷糊”们因习惯欠缺,自律丧失,时常“寻衅滋事”。对他们而言,不是身边的同学好友横向比较,而是与自己纵向比较,“今天的我超过了昨天的我,明天的我优于今天的我”,教育的目的便达成了。对于第三共同体的“小迷糊”们,我鼓励他们多多阅读,各类励志书籍成了他们的精神食粮。
  小闻基础差,课堂上跟不上大家步伐时,为了不影响他人就自己埋头练字。一学期下来,小闻练就了一手好字。于是每节课前,我安排他在黑板边侧写下“欢迎XX老师来上课”。每天早晨,他会精心准备一句励志名言写在黑板的另一侧。最初,这是成长共同体分配给他的任务,但是每天的坚持也让同学们见证了他的成长。
  负责教室花卉养护的“护花大使”小张,不爱学习,但会定期给花儿浇水、去除残枝败叶,让春意总是“驻扎”在教室里。
  某日下午的生物课上,学生正在积极备考,有围着老师问问题的,有侧耳细听的,有埋头刷题的,有互相讨论的,忽然狂风大作,窗台的一盆绿萝倒在地上,靠近窗边的小丁和小尹停止讨论,关上窗户,一个拿扫帚、簸箕,一个拿拖把,迅速麻利地收拾妥当,等其他同学回过神来,他们已经重新坐回座位继续讨论问题了。
  从最初的班级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我们积极强化成长共同体的责任理念,培养一群有责任心的学生。班級活动为一个点(学生个体)和一个平面(班级)的共同成长创造机会,呈现出丰富而多面的立体状态。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
其他文献
传统德育的评价模式大多都停留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说理性教育或盲目泛泛的表扬教育上。当个别学生的性格、行为超出了日常规范的警戒范围,与整个环境格格不入时,教师必然会将这些行为列为问题行为。批评教育、表扬教育、家校“统一战线”等十八般武艺轮番上阵,都无法动摇问题行为丝毫之时,教师、学生和家庭一般都会陷入对峙的局面。问题行为也就成了教师、学生和家长内心一块无法直视的心病。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年龄
【考题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试题评析】  2014年、2015年的江苏作文考题在其面纱揭开之后,都颇受诟病,2014年的作文考题就被网络评为“最不知所云”作文之一;
班级图书角的建设对教室的文化氛围的形成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涉猎面,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成绩,更是能让学生静下心来,营造良好班风氛围的好办法。建设班级图书角,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发挥集体力量,募集书源  学生捐借: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动员学生自愿捐献或者借出自己已经阅读过的书籍,在图书角交换
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应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处理千头万绪的工作,班主任常常觉得分身乏术,时间不够用。因此,班主任要学会管理时间,想方设法让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效能。  挖一口深井  同样一件事,处理越专业,发挥的效能越大,而专业则需要對问题做持续深入的研究。班主任若能在以下两个方面钻研,工作起来定会事半功倍。  一是研究学生问题。虽然学生个性迥然不同,但学生问题大同小异。比如课堂违纪、不交作业、打架、
进入中学阶段,学生要更加独立地面对新的人际关系和更大的学习压力,这很容易使他们产生不同程度的失落感与挫折感。此外,中学生对于自身的认识还不够成熟,大部分人对自身能力估计过高,即自我期望与实际能力不匹配。这导致他们经常会从主观愿望出发,认为事物会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顺利发展。一旦不能如愿,便会因缺少心理准备而产生挫折感。  因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以及处理遇到的挫折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
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写字是一件非常乏味且难以坚持的事情。孩子们在课堂上能够跟着老师一笔一划写得非常认真,但是课下完成作业时却龙飞凤舞,字迹潦草。怎样才让孩子们爱上写字呢?这个问题让我犯难了。  荣荣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课上作业工工整整,课下作業字迹潦草,被我叫到办公室谈话好多次,情况也没有好转。为了弄清楚原因,我偷偷观察荣荣写作业,发现他课下写字只求速度,不求质量。我凑到他身边,小声地问他:“荣荣
疫情期间,学生居家时间长,滋生了许多不良习惯,部分同学复课后学习习惯较差,为了让学生学会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我决定开展好习惯养成的主题班会《告别坏习惯君》。  活动准备  1. 提前用问卷星了解学生疫情期间的居家学习状况。  2. 组织学生分小组拍摄居家学习中养成的好习惯或存在的不良习惯,制作成微视频或者编制成情景剧现场展示。  3. 学生准备好“我的习惯”体检卡,准备好笔。自备活动道具等。  暖
德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庭的参与,家校合作,协同共育,更有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和发展。本次班会课主要针对六年级学生即将进入初中的实际情况设计,围绕理想信念教育展开,旨在发挥家校共育作用,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理想信念,激发学习动力,强化自身荣誉感。   班会目标  1.结合对各类资料的搜集和再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理想信念的深刻内涵及其对自身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2.借助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类
今年送走了一届毕业生,接手了新初一。快到期中考试时,这群活泼可爱的初一新生才渐渐适应初中的节奏。然而,班上也悄无声息地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几个小团体,排外的情绪正在班上蔓延,我十分担忧。  班级小团体的出现,一方面源于学生个性,另一方面源于班级风气。小团体是学生伙伴关系的一种表现,也是学生择友观念、择友方法的有向投射,不利于学生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  我决定开展以“伙伴关系”为主题的心理活动课,活动分
牛,在人们心中它是憨厚老实巴交的,但有时它又是势利的,经不起诱惑的,愚昧的,比如材料中那头牛。它开始时,不管那位哲学家用多大力气拉,甚至用鞭子打,都不进那个它不想进的牛栏,但后来呢,却经不住农夫手中的那一把青草的诱惑,为了那把青草,它竟然乖乖地进了它本不想进的牛栏。如果说这“栏”好比陷阱,这“青草”好比是诱惑,那么这牛不就是很经不起诱惑的典型吗?   为人,就不应该做这种经不起利益诱惑的牛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