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尺度粗糙接触刚度及数值等效方法研究

来源 :强度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19851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粗糙界面的接触问题在工业装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接触刚度的量化对装配体整体稳定性的评估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因为接触表面先天所具有的多尺度和分形的粗糙特征,整个压缩过程中接触界面间接触刚度的预测都非常困难.通过将动态分辨率的思想融合到粗糙表面的球型粗糙峰表征方式里,提出了一个多尺度粗糙接触力学MBMA模型.基于MBMA模型,在文中对整个压缩过程中的界面接触刚度进行了量化研究,并分析了接触刚度对粗糙表面形貌参数的敏感性,随后提出了一个模拟真实粗糙界面之间接触特性的仿真等效方法,它是通过将粗糙接触界面等效为一层正交各向异性材料薄层,调整薄层的材料属性来精确控制接触界面之间法向和切向接触刚度来实现的.通过在薄层与部件之间施加“绑定”约束,可以进一步地消除接触非线性,将非线性接触问题简化为线性问题,极大提高计算效率.
其他文献
预紧过程直接关系到螺栓结构的强度计算和松动分析,但是螺栓的预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问题,目前对于预紧后螺栓的受力状态、接触状态以及不同加载方法的差异等方面的认识尚不完善.本文建立了精细的螺栓六面体网格模型,对转角法和预紧单元法两种不同加载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基于转角法研究了扭矩、转角、预紧力之间的关系,为一些特殊螺纹连接的扭拉关系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对比分析了两种加载方法下螺栓预紧后的受力和接触状态.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转角法加载能够准确的模拟螺栓的拧紧过程,预紧单元法只能模拟轴向力的分布,并不能准确考虑
针对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损伤声发射监测模式识别及强度评估问题,利用圆柱形试样双剪切试验获取破坏过程典型的声发射波形信号,采用傅立叶和时频分析等手段,获得声发射信号特征,发现同批次试样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损伤演化规律不同.分析声发射信号历程变化特征,在典型高幅值信号下,小幅值声发射信号代表了不同的损伤模式;纤维铺层与加载方向成0°夹角加载方式下,损伤声发射信号能量主要集中在70kHz和120kHz;随纤维铺层与加载方向夹角增大至45°,声发射信号的能量分布在多个频率;纤维铺层与加载方向夹角增大至90°,信号能量
为进一步研究地方铁路建设科学管理的必要性,有序推进地方铁路建设管理办法的制定,对地方铁路建设模式现状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地方铁路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地方铁路建设面临的良好机遇,在此基础上对地方铁路建设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提出了建议,为地方铁路建设管理工作和后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
纯电动汽车在冬季续行里程变短是目前实际应用中的最大问题.尤其是在北方气温低于零度的情况下,续航里程大幅降低,直接影响车辆的使用.蓄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充放电能力会严重降低,导致续行里程大幅缩水.若对蓄电池进行加热,使蓄电池维持在最佳工作温度区间,就可以使车辆续航里程得到提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