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虫肌幼虫ESPs作用于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蛋白组分变化分析

来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l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肌幼虫排泄分泌蛋白(excretory-secretory proteins,ESPs)作用于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后蛋白组分的变化.方法 制备旋毛虫肌幼虫ESPs,把H446细胞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0.85 mg/mL ESPs,对照组加入不合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24 h后收集细胞并提取总蛋白,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蛋白后酶解,采用液质联用质谱法(LC-MS/MS)对酶解产物进行鉴定,通过Gene Ontology(GO)分析,对鉴定出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有差异的蛋白质的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进行富集分析.结果 实验组共鉴定出240种蛋白质,其中有204种为已明确鉴定的蛋白质,22种为未明确鉴定的蛋白质,14种为假定蛋白质.从已知的204种蛋白质中检索出1种与存在于旋毛形肌幼虫排泄分泌蛋白中且与抗肿瘤相关的蛋白质H2A(histone 2A).对照组鉴定出233种蛋白质.实验组和对照组重合蛋白质191种,非重合蛋白分别有49种和42种.结论 旋毛虫肌幼虫ESPs作用于H446细胞后,细胞内蛋白组分发生了复杂变化,提示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和过程复杂.
其他文献
目的:血清特异性IgE是诊断食物过敏的重要指标,已发展至分子诊断水平。抗原表位是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基本单位,通过抗原表位解析,实现特异性IgE的精准检测。本研究以Ana o 3作
目的 研究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在剖宫产术后产妇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横峰县某医院的100位剖宫产术后产妇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住院号将纳入
目的 探讨肩关节下南加州骨科研究所单排缝合技术(SCOI row)治疗大中型肩袖撕裂的疗效.方法 对2018年6月至2018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关节外科使用SCOI row技术缝合
研究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由于显著暴露于有害颗粒物或气体造成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引起,以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