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与植物永无休止的战争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so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虫与植物的相生相克,是大自然最原始、最重要的伴生进化关系,是它们触动了地球生物优胜劣汰的机关,为生命的绵延不息找到了正确的途径。科学家断言,人类从地球上消失后,坚持到最后的谢幕者,一定还是它们——昆虫与植物。
  最近,科学家在墨西哥狄华坦沙漠峡谷的中心地带,发现了植物和昆虫的两个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一种植物的叶子在受到害虫侵袭时,能够喷射一种化学毒素,最远的喷射距离将近2米;一种聪明的昆虫在察觉自己吃到的树叶毒素过强时,可以准确切断树叶的毒素疏导管,巧妙避开这种植物的防御系统。这两个有趣的发现,生动地阐释了植物与昆虫间没完没了的战争。
  表面上看,植物在与昆虫的较量中处于下风,是猎物,是弱者。但顽强的求生繁衍本能让它们不认命、不服输,个别植物甚至进化出以其人之道反制其人之身的本领——它们可以吃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吃它呢?
  茅膏菜、锦地罗、猪笼草等便是其中的代表,它们可以捕捉昆虫,然后分泌液体消化吸收虫体的营养物质。食虫植物常常生长在草丛或者潮湿的岩面沙土上。它们的叶子多呈莲座状平铺在地面上,宽匙状的叶子边缘长满腺毛,待昆虫落入,叶面腺毛便将虫体包围,用带黏性的腺体将昆虫粘住,然后分泌消化液分解虫体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并由叶面吸收。
  当然,能吃昆虫的植物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植物的防身术是分泌毒液。即使毒性不足,不能致命,至少也要让侵犯者滞胀反胃,留下恐惧的记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生物学家吉米·鲍德恩教授说:“人们至今尚未将植物的生命视为真正鲜活的生命,只有昆虫知道它们的强悍,它们的进攻有时像凶猛的拳击手一样厉害。正是因为植物与昆虫无休止的较量,才造就了如此缤纷的世界。”
  吉米是世界顶尖的生物学家,他利用植物制造和释放毒素的机理研制的全球首个生物杀虫剂已经投入生产。他拍摄的多部自然教学片在世界很多大学的课堂播放,其中一部表现甲虫与松树过招的片子最为生动。
  那是一只黑褐色的、只有米粒大小的雌性硬壳甲虫。晨曦中,它爬上一棵松树开始钻洞,想尽量把洞钻得深一点,好使自己的卵安全孵化。这个行动似乎触发了松树的防御按钮,它用分泌松脂的方法进行反击。黏稠的松脂在加速涌动,首先封堵了甲虫咬噬的创口,并涂抹附近甲虫留下的痕迹,同时试图用松脂淹没进犯者,或阻塞它们通行的路径,最好是粘住它们的腿脚,令其动弹不得。
  甲虫的应对也很从容,它不慌不忙地清除掉逐渐干硬的松脂,好像是在默默地向松树宣战:我就是顽强的西西弗斯,有用不完的力气和耐心,有本事你就流吧!
  这场争斗真的像西西弗斯推石头上山的情形,循环往复,可能持续几天甚至几个星期,直到甲虫将洞穴的空间扩大到足以容纳下自己和自己的卵。
  不可思议的是,橙黄色的树脂是如此黏稠,连行动敏捷的金花鼠都能被牢牢地粘住,小甲虫却穿梭自如……
  松树与甲虫的战争,多数情况下获胜的是前者,甲虫们或是被汹涌而来的松脂淹没,或是被迫迁往别处。只有在甲虫数量足够多时,它们才有胜算。那时它们会在被征服的树干里长期居住,直到树干被蛀空枯萎。
  就像非洲丛林中的知蜜鸟为人类带路,一起找到树冠上的蜂巢,人鸟共享蜂蜜一样,有一种植物也会与黄蜂建立这种互惠关系。一旦遭到害虫的蚕食,它们便释放出一种黄蜂敏感的信息素,向其求救,如同遇难的航船发出SOS信号一样。神奇的是,它们竟然知道发出信号的最佳时间段,即清晨黄蜂出来觅食的时候。而在毛虫猖獗的夜晚,即使惨遭不幸,它们也会沉默不语,似乎清楚这个时间段的黄蜂都在自己的巢穴里歇息,任凭怎么呼唤也是毫无意义的。它们能做的只有忍耐,期盼着黎明尽快到来。
  吉米研究发现,一种叫山狗烟草的植物,也就是美洲印第安人长期食用的烟草,在遭到侵害时释放的反击毒素非常强。实地监测显示,枝叶一旦被咬破,它们就会让尼古丁瞬间充满全部叶片,把毒素含量迅速提高10倍,1克叶子便可以毒死8只老鼠。
  “就是抵抗力很强的动物也会吃不消的,烟草天蛾的幼虫、土松鼠甚至体型硕大的母牛吃了这种植物都会中毒。我亲眼见过北美野兔刚吃下这种植物就开始拉肚子,而且这种腹泻难以治疗。”吉米说。
  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面对植物进化出的防护措施,昆虫也会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比如,欧洲的防风草网虫就可以化解防风草中和DNA链接的毒素。很多昆虫已经找到了破解山狗烟草防护措施的办法,它们沿烟草的茎干咬出一个环状缺口,以切断植物发送急救信号的通道。这一信息通道一旦被截断,昆虫就可以放心大胆地饕餮美食了。
  比这种方式更聪明的是,有些昆虫还掌握了将植物针对自己的毒素转变成有益之物的方法。以橡树叶为食的舞毒蛾幼虫能够把植物用来防御侵害的有毒化学物质单宁转变成自己的武器,抗击侵犯自己细胞的病毒。舞毒蛾幼虫仅凭直觉就能察觉面前的食物是否含有单宁,如果没有,它是不会食用的。而在含有单宁的食物中,即便添加了一定数量的病毒,它也不会介意,因为单宁可以帮助它抵御病毒的侵害。
  吉米根据植物可以因需要而诱发出积极防护措施的特性,大胆进行了自己的植物接种疫苗计划。他率领自己的研究团队,拿葡萄秧苗做实验。他们把葡萄秧苗暴露给一些无害的昆虫,以便激发这种植物防护机制的生成,当真正的害虫前来攻击的时候,它们就能够抵抗进攻。他们的实验非常成功,具备极强抗虫害能力的葡萄比普通葡萄更快地变甜了,提早了它们上市的时间,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吉米研制成功的生物杀虫剂的核心技术就是在植物接种疫苗计划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专家对吉米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的努力终于让我们看见了人类彻底摆脱化学农药的美好希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β-七叶皂苷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变化。方
一提起“低温”,人们就会联想到“冷”。在中国,黑龙江省的漠河最冷,测得的最低气温为-53.3℃,那里北风凛冽,滴水成冰。然而,这在自然界中是远远算不上严寒地带的。1967年,挪威科学家在南极点附近记录到的气温,是-94.5℃。月球上背向太阳那一面的温度是-160℃,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广寒宫”。但这些还都不能算冷。那么,最冷的地方在哪儿呢?  最冷的地方在科学家的实验室里。1895年,德国科学家林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的临床特点,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及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收治的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汤剂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贵州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24例.以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的6
乡村旅游在调整农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提高文明乡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辽西北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