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肝移植术后胆道铸型(bile cast, BC)的组织结构和溶解特性,探讨其形成机理和溶解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1)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将BC制成石蜡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胆红素染色、纤维素染色、黏液物质染色和Masson染色后,光镜下观察BC的组织构成.(2)切取小块BC组织,扫描电镜观察超微结构.(3)溶解试验:切取小块BC组织,放入试管中,应用糜蛋白酶、肝素、胰蛋白酶和不同pH值的酸碱溶液,对铸型进行溶解,观察其溶解特性.结果 (1)BC大部分成分是胆红素结晶,少部分由胶原纤维组成,其中含有纤维素渗出,夹杂有小血管,有少量的胆管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未见坏死的胆管结构.(2)扫描电镜下观察,有不同形态的晶体形成,表面有黏液样分泌物和少许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3)BC在碱性溶液中部分溶解,在酸性溶液中不溶解.应用糜蛋白酶、肝素、胰蛋白酶对BC没有溶解作用.结论 (1)BC是以胶原纤维为支架,充填大量的胆红素结晶成分;(2)纤维蛋白、成纤维细胞和血管的出现,提示铸型的形成和发展可能是胆管上皮损伤、渗出、机化和吸收的动态变化过程;(3)结晶体形成的机理不清,可能与胆汁性状发生改变,使胆红素等物质易于析出形成结晶;(4)BC在酸性环境下不溶解,碱性环境下有一定的溶解性,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其不能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