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拆模时浅析

来源 :科技展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64374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的结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混凝土龄期的强度值,以及楼面允许均布活荷载标准值的研究,来阐述结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合理时间,以确保建设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 豎向结构构件的模板 水平结构构件的底模 碳化深度 楼面均布活荷载 施工活荷载
   DOI:10.3969/j.issn.1672-8289.2010.09.029
  
  1.前言
  随着多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的高速发展令世界所瞩目。环顾四周,在我们身边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住宅小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建设速度之快是令人感到欣喜的。然而,笔者却发现许多建筑工地由于片面追求施工速度普遍存在着结构拆模的时间偏早的不合理现象,这将极易引起建筑结构裂缝的产生。笔者从事建筑结构设计以及从事工程建设监理多年,下面我从设计及施工方面二个角度来探讨一下关于结构拆模的时间问题。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拆模条件
   一般来说,普通建筑结构模板有二种:一种为底模,《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4.3条: 模板拆除:主控项目 4.3.1 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4.3.1的规定;(见下表)
   另一种为侧模。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4.3.4条: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3. 竖向结构构件的模板拆除
   3.1当前混凝土养护现状
  笔者发现在本人所从事的建筑结构设计以及工程建设监理工作的许多工地普遍存在着施工单位在认知上的片面性(当然非常多的其他工地也普遍存在着)。由于许多工地普遍存在着对混凝土养护不到位的现象,施工单位不舍得建设资金的投入去购买草包、麻袋覆盖或者采用混凝土养护剂对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养护,能够自觉主动地做到一天浇两遍水的工地已经是做得比较好的了,根本做不到规范要求的普通混凝土不少于7天的养护时间,抗渗或惨加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少于14天的养护时间的要求。特别是对剪力墙、柱等竖向结构构件,由于缺乏有效混凝土养护措施,因此在抽测回弹混凝土强度时测量的碳化值往往普遍比较大,究其原因,还是对竖向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养护不重视且很不到位所致。
  3.2 混凝土工作机理
  混凝土浇捣完成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进而产生强度,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化作用则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使其强度不断增长,必须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混凝土养护的目的,一是创造各种条件使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硬化:二是防止混凝土成型后暴晒、风吹、寒冷等条件而出现的混凝土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等造成混凝土的破损现象。
  3.3 竖向结构构件的模板拆除的对策
  故为了减少混凝土的碳化深度,避免混凝土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等质量问题的产生,进而影响混凝土强度,施工单位应多置配竖向结构构件的模板。即使要提早拆模也必须采用混凝土养护剂以及采用薄膜包裹等有效措施来加强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并且尽可能带模养护,以减慢混凝土碳化速度,进而提高混凝土强度,确保混凝土不产生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等质量问题。
  4. 水平结构构件的底模拆除
  水平结构构件的底模如果仅仅按照施工规范所要求的拆模条件(混凝土龄期加拆模试块达标),而忽略了最为重要的条件,即施工荷载必须小于设计允许活荷载,而且对此点《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也未曾提及。但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却是极大多数工地往往只片面追求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单位为减少有限的建设资金的被占用,因而尽量少配置模板以减少建设资金的投入,使得现浇楼面所承受的实际施工荷载远远大于设计允许楼面均布活荷载。
  4.1 施工楼面均布活荷载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民用建筑楼面(住宅、办公楼、宿舍、教室等等)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2KN/M2。从设计角度来说,既然《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规定了均布活荷载标准值,设计者也就按照荷载规范规定的允许均布活荷来设计梁、板、柱、墙等结构构件,这也是勿用置疑的。我们来计算一下实际的楼面可能承受的均布活荷载:江苏省工程建设强制标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GJ32/J16-2005)第7.1.1条中明确规定:钢筋混凝土楼板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20mm,因此光上一层现浇楼面的混凝土楼板重量就达25X0.12=3 KN/M2,不仅如此,其上还由下面几类荷载应计算:①.模板及其支架的自重0.75 KN/M2;②.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有2.5 KN/M2;③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振动荷载2.0 KN/M2等等;故上层楼面混凝土浇筑施工时的荷载为:板自重+①+②+③=8.25 KN/M2;混凝土浇筑完后上层楼面的荷载为:板自重+①+②=6.25 KN/M2;由以上计算结果就可以看出,其累加结果均远远大于设计允许均布活荷载标准值2KN/M2。这就好比人挑担,本来能挑100斤,结果你让他挑了三四百斤,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对房屋建筑也是这样,虽然说表面看看没什么影响,实际结构已经有了“内伤”了,出现结构裂缝也就不足为怪了。
  5. 水平结构构件的底模拆除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的存在,笔者认为:如果采用配置三层水平结构构件的底模以及改变拆除楼面梁、板底模的时间,就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5.1 配置三层水平结构构件的底模时下层混凝土强度
  如果仅仅采用二层水平结构构件底模的话(参见下图一),在上层楼面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即要进行下层混凝土楼面的底模及支撑的拆除工作。
  而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混凝土龄期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曲线,假设采用PO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当平均温度为20。C时,混凝土龄期为3天时其强度已达40%;当混凝土龄期为7天时其强度已达63%了;当混凝土龄期为15天时其强度已达85%了.如果按照一周一层的施工速度,就相当于用仅有63%的混凝土强度的混凝土楼板去承受超过3倍的均布活荷载(6.25 KN/M2),这样会使下层楼板过早承受远远大于设计允许均布活荷载,从而引起结构裂缝的产。
   5.2 配置三层水平结构构件的底模时下层混凝土强度
  如果采用三层水平结构构件底模的话(参见上图二),在与上述同样条件的情况下,下层混凝土楼面的底模及支撑拆除时,上层楼面混凝土自重、模板及其支架的重量主要由中层楼面承担,部分荷载则传递至下层楼面。但笔者认为最合理的情况是宜在上层楼面混凝土浇筑完成后3天后才对下层混凝土楼面的底模拆除为最好。这是因为一方面,刚浇筑的上层楼面混凝土已能承受自己部分楼面的自重,另一部分楼面自重及模板及其支架自重则主要由中层楼面来承担,部分荷载则传递至下层楼面,而且此时下层楼面混凝土龄期已超过半个多月了,混凝土强度已达设计强度的85%以上了,这样下层楼面混凝土楼面的底模则就可放心大胆地拆除了。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要建筑工地采用有效措施,配置足够多的模板,合理地控制好拆模时间,就能在既不影响正常施工进度的情况下,又能避免人为地对下层楼面混凝土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控制了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的途径,从而避免结构裂缝的产生,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GJ32/J16-2005)
  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作者简历:强惠,锡山市建设监理公司从事工程监理工作担任总监理工程师。
其他文献
阐述泥浆护壁冲孔灌注桩工程的特点及其施工监理的关键,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在其施工中应抓好持力层确认、沉渣检查、岩溶地层处理、主筋保护层、混凝土浇灌、桩顶超灌量、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