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式”教学法在俄汉文学翻译课上的运用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iche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翻译是一项极富创造性、情感性的艺术活动,尤其是俄汉文学翻译更能体现出译者外译(从母语译成外语)和内译(从外语译成母语)的水平和创作力。为此,在俄汉文学翻译课上积极运用直观式、启发式、讨论式三种教学法可以切实提高学生文学翻译的水平和技巧,达到翻译的传神切景、形神兼备的境界。
  关键词:感染力;翻译技巧;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205-02
  翻译讲求“信、达、雅”,即信息准确,不随意增减内容;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流畅;翻译词语得体,追求文章的简明优雅。所以,从“雅”的角度而言,翻译是一项极富创造性、情感性的艺术活动,尤其是俄汉文学翻译更能体现出译者外译(从母语译成外语)和内译(从外语译成母语)的水平和创作力。为此,在俄汉文学翻译课上培养学生直观感受、发问思考、讨论比较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针对这三种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相应地采用三种教学方法,以完成翻译这一主体目标。
  一、直观式教学法为俄汉文学翻译作准备
  文学作品是通过艺术形象、人物语言和行为来反映现实生活,其语言表述具有充分的感染力。而如何将俄汉文学作品翻译得入木三分、传神切景是问题的关键。为此,应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学生应了解俄汉文学作品的原作者的生活经历、世界观、创作手法和风格,以便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如果课上教师索然无味地平铺直叙来传达这一信息,只能是事倍功半,使学生一开始就失去了对文学作品的翻译兴趣。在实践教学中,使用直观式教学法作为翻译的准备导入是尚佳的选择。比如:翻译课上可以借助教学幻灯片、音频或视频材料导入,学生通过声音、画面可以从感官和心理上同时产生直接感受,能够尽快融入到原作者的创作世界和情感之中。
  其次,为了保持原作的倾向性、时代色彩、民族情节,学生还应了解作品涉及的时间、社会背景以及特定人物的行为特点等等。鉴于此部分内容涵盖面较广,可以由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直观”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鼓励学生采取制作图片、现场表演等直观形式展示作品所描述的代表性事件、主要人物的语言及行为特点。用形象翻译形象,再现原作那一时期的场景,并保持其艺术感染力,会使学生能够与作品融为一体,有如身临其境,为接下来的翻译做好充分的准备。
  再次,教师在课上应给予学生直观的理论指导。在最后一个准备环节,教师需要对作品及原作者总结概述,并将文学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或段落列举出来作为实例,从中讲解相应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这种翻译前的“热身”和直观的理论学习可以使学生将直观感受和理性相结合,更加恰如其分地把握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
  二、启发式教学法为俄汉文学翻译打基础
  对俄汉文学作品的翻译,实际上是一种艺术的再创作。它并不像翻译政论作品一样,要求确切表达每个词的词义、分寸和行文气势以及逻辑重点等等,而是发挥译者自身的创作性,把原文作为一个艺术整体,创造与之相应的美学价值。因此,在翻译课上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情况,在基础的翻译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问题应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翻译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达吉亚娜给奥涅金的书信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多思多问。“为什么一位清纯高傲的女孩会主动给奥涅金写信?当时沙皇统治时期,她作为地主之女会有怎样的爱情表白和定义?她会以怎样的语气和口吻完成这封情书?”带着这份思考学生将会把这封书信翻译得优美生动、震撼心灵。
  当然,学生还可以自己提出问题,由大家共同思考解答。如达吉亚娜写给奥涅金的书信中的第一节诗:
  Яквампишу----чегожеболе?
  Чтоямогуещёсказать?
  Теперь,язнаю,ввашейволе
  Меняпрезреньемнаказать.
  学生会提出疑问:“情书的开篇融合了一种怎样的情绪呢?是积极的还是悲伤的?”对此,教师只作引导,主要鼓励其他学生从整体入手,先翻译书信的主体部分,以从整体上理解信首诗句的情感。信中提到:“请你想想:我在家里孤孤零零,没有一个人能够了解我,”证明女主人公的生活孤苦无依;“可是人家说,您不愿跟人交往;这穷乡僻壤到处都惹您厌烦,而我们……没什么可夸耀的地方”,此句则体现出女主人公内心的自卑与胆怯;而“你的身影曾在我梦中显露,我虽没看清你,已感到你的可亲”足以说明女主人公对奥涅金难以言传的爱意。通过以上书信中的诗句,不难想象信首的几行诗恰恰是达吉亚娜胆怯、伤感、羞涩、满怀期待的情感的表露。把握这一情感主线,学生便可以思量出译文的情感性,达到思想的升华,反复斟酌女主人公写信的语气,翻译自然运笔自如,若行云流水。
  我在给您写信----难道还不够吗?
  我还能再说些什么?
  现在,我知道,您完全有理由
  用轻蔑来对我加以惩罚。
  这段信首诗句的译文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充分传达出原文的感染力,达到了情感的完美传递,也就达到了翻译的“雅”。因此,在翻译俄罗斯文学作品时应引导学生多加思考并融入到主人公的时代与内心状态中。反之,对汉语文学作品的翻译亦是如此,运用之妙,存乎于心,以整体见细节,这样才能译出更完美的译文。
  三、讨论式教学法为俄汉文学翻译提升水平
  对于一些俄汉文学作品的翻译看似容易,实则深奥。如果在翻译课上追求一种最佳的翻译方案,意在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和能力,讨论式教学法应成为重要的教学方法。课上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各个方面、各个侧面积极思考-探索-比较-讨论-翻译。这种正面主动的学习活动将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和注意,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学习,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在俄汉文学翻译课上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全班讨论或是二者结合的形式。分组讨论是以相邻的4-6人为一组,全班讨论是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就某些共同性问题或分歧意见由教师组织进行。例如叶赛宁的《夜》中的一节诗行:   Серебритсярека,
  Серебритсяручей,
  Серебритсятрава
  Орошённыхстепей.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一节诗行展开分组讨论,之后相互比较译文,评出最佳的方案。难点在于这一节诗文中三次运用了同一个动词“серебрится”,而翻译讲究炼字,一字多解,才能产生不同寻常的效果。因此,该诗节的翻译要避免词语重复,更要注意诗行的格律与意境。
  译文1:河水闪着银辉,
  小溪泛着银光,
  浸水的草原上的青草,
  也呈现出银色的光。
  虽然译文1的翻译注意到了诗文的格律,但在译文中缺少“夜”的意境和美感。
  译文2: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的光芒。
  译文2的翻译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积极创作之后得出的佳句,具有一种奇妙的艺术感染力。学生小组之间可以针对这两种译文进行比较,展开讨论。从翻译的角度,译文1只做到了“达”,形似神离,而译文2则体现出翻译的“雅”,通过“银星万点”、“银波荡漾”、“闪着银色的光芒”这些精彩的修饰语将夜的寂静与神秘表现得淋漓尽致、形神兼备。通过这种大量的文学作品的实践翻译、分析、比较、讨论,学生会切实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
  同样,翻译汉语文学作品时,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字斟句酌、进行讨论比较。例如: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翻译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苏轼的这首词《水调歌头》,尤其是词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难点在于民族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存在差异,不同的语言在表现同一事物或形象时使用的手段也不尽相同,而为了更好地传达原文中的形象或重点语义,有时需要改变原文中的形象,甚至所指事物。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上积极指导学生就具有代表性的词句或形象展开全班讨论。如:“千里共婵娟”中“婵娟”的翻译方式。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的翻译各不相同,分别译成:“красавица”,“красива
  яЛуна”,“красота”等等。对此,教师应及时调整并把握讨论方向,提示学生诗歌翻译重在传情达意。虽然词中的“婵娟”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嫦娥”或明月,但从整体而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指要好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打破空间的界限,用对明月共同的爱把分离的好友连在一起,达到精神上的相通。其实是表达了千古离人之愿及对亲朋的相思之情。所以,应该将“婵娟”这一中国特有的形象进行意译,将其融入到诗句之中,完全可以译为:“Лишьбыдружбабылавеч
  ной,вразныхместахмыдумалио
  бодномитомже.”这种译法传神切景,达到了与原作品内在的情感交融。
  从上面的例证可以看出,讨论式教学法可以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讨论的过程就是提高学生翻译技巧和水平的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翻译的增减、转换、分合等方法,在俄汉文学作品的翻译中不拘于原文形式与形象,真正译出情感、传出意境。
  总之,俄汉文学作品互译时不存在“等值”或“等效”的译文。因主体主观、客体客观、文化、思维、信息传播、社会历史等因素的作用,译作与原作之间最终只能是尽可能接近,达到极似的效果。因此,在俄汉文学翻译课上需要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提高学生文学翻译的能力和水平,使其翻译更加贴切传神。在翻译的准备阶段运用直观式教学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观体验作品的情、意、境;在翻译的基础阶段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思考作品语言和形象的生动性;在翻译的高级阶段开展讨论式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互相比较、讨论,能够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作力,达到翻译的传神切景、形神兼备的境界。这三种教学方法在不同阶段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在翻译课上将三者合为一体,恰为俄汉文学翻译的达成助力添彩。
  参考文献:
  [1]蔡毅,孙桂芬.俄译汉教程[M].北京:外语与研究出版社,2009.
  [2]黄忠廉,白文昌.俄汉双向全译实战教程[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
  [3]张永全.实用俄汉汉俄翻译[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范秀利)
其他文献
维持性透析患者都存在绝对或相对铁的不足,尽管可以口服补铁,但其治疗效果较差,多数患者都需要静脉补铁,才能维持足够铁的储备,使血红蛋白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是静脉补铁有一定
新闻是对已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来源于题材。新闻不能先于事实而报道,即使如今已有信息新闻登上新闻舞台,承担部分未发生事实的报道,可它仍以一定的事实为依据
文化特别是先进文化,对塑造大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全的人格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精神动力作用。通过道德教育,培养品德高尚、素质优良的人才,从而为先进文化的建设提
1992年第7期《新闻知识》刊载的《用项目促进记者转变作风——宜昌日报构建记者深入实际机制的思路与实践》是一篇好经验。文章好在切中记者“深”不下去的时弊,开出了医治这
基于高精地图和定位的决策体系是目前自动驾驶行业最可行的技术路线,而同时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是自动驾驶获取高精地图与定位的关键技术。本文基于激光SLAM算法,提出了一种地磁序列搜索与激光点云匹配相结合的闭环检测算法。针对传统激光SLAM在激光光束干扰环境以及在结构相似度高的环境中,容易发生的闭环误检测从而造成错误建图与定位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由于在危重症救治中的广泛应用而日趋成熟,是急救医学的重要进展之一.治疗中需配制大量置换液,传统均由护士床旁即配即用,工作量极大.我们应用Fre seniu s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更增加了我国的财政收入。随着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投入的增加,作为我国社会公共服务主体的事业单位中潜藏的一些内控问题逐渐凸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