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路在何方——由一节课外阅读交流课引发的思考

来源 :教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laiyizhizailiu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案例描述这是一节课外阅读交流课。书名叫《亲爱的汉修先生》。书的内容是:雷伊在小学二年级时读了一本课外读物——《亲爱的汉修先生》,他很喜欢作者汉修先生,便写信与他联系。到了六年级,为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跟汉修先生联系得更加密切了。在信中,雷伊说出了他父母离异的实情、自己转学后的不
其他文献
新学期开始了,孩子们升上了五年级,换了新教室,面对崭新的开始,他们兴奋极了,尤其是对教室里的翻盖课桌特别感兴趣,时不时地将翻盖掀起又放下,或轻或重的碰撞声不绝于耳。孩子们的注意力全集中到了桌盖上,我的“开学教育”被淹没在此起彼伏的“嘭叭”声中。我生气极了,不觉提高了声音,“嘭叭”声依旧;我停止说话,横眉冷对,好半天,没人理睬;我又大声地命令:“不要再翻了!”刚静了不到一分钟,又有人有意无意地敲响了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品位的标志;文化是教育资源,是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成果的土壤;文化是学校的旗帜,文化建设是学校学习社会、促进社会文明的重要途径。”时下,争创名校
校规是指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行为准则,在学校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与约束性。因而,校规制定得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文明素养的形成。  一、 校规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规内容违背法律条款  校规是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一种约束制度,在学校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然而,综观现如今一些学校的校规,却明显出现违背法律法规的条款。如,某校规定学生迟到罚款5元。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中,虽然明确指出教师有教育
现在,不少学校都提出了自己的“办学理念、愿景目标”,似乎没有这些,学校就无品位,校长就不高明。但细细考查,能将所谓的办学理念、愿景目标落到实处的学校却并不多,因此而让学校得到发展的也就更不多。  一、 办学理念、愿景目标要科学可行  办学理念、愿景目标科学可行,是其有效实施的基础。所谓科学可行,就是办学理念、愿景目标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要符合教育本质和人的成长规律,有挑战性,但不浮躁功利、好高骛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在政府的倡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群众集资办学热潮。“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少仁人志士纷纷慷慨解囊,向学校捐钱捐物,就是一些经济状况并不好的家庭,也十元百元,表示爱心。这一举措对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当时,一些学校为了不忘捐助者,也为了教育、激励后人,建起了“爱心碑”、“荣誉室”、“爱
六年级下学期时班上转来了一个学生x,她是因父母进城务工而转到我班上的。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x学习成绩不错,尤其在语文方面。她爱好读课外书,班上图书角的书很快就让她读完了。她写起作文来俨然一个小作家,选材独特,方法独到,思想深刻,而且完成速度快。她作业字迹工整,上课听讲认真,令所有任课老师都刮目相看。  她在老师的眼里可以说无可挑剔,我也因为遇到这样一个学生而暗自高兴。可才刚过两个星期,告
一、 学生立场与教师立场  现代教育强调要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大家也一致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服务。既然教育是为了服务学生的成长,教师是在帮助学生成长,那么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就要摒弃传统的站在教师立场来处理学生问题的做法,代之以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将学生的利益最大化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就要求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如果只站在教师的立场处理问题,教育的过程可能就是
在学校班子里,校长是“主角”,副校长是“配角”。如何当好副校长这个“配角”,是一件复杂而微妙的事。几年的工作经历使笔者深深感受到,副校长的成熟与否有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校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那么,如何才能胜任副校长这一“配角”呢?  一、 树立意识——过“思想认识”之关  1.维护核心意识  学校班子是集体领导,在这个领导集体中必须有一个核心。根据现行体制,副校长必须牢固树立校长是班子核心的
前段时间,我让学生习作,作文的题目也是“老师,我想对您说……”习作之前,我对学生提了一点要求: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批阅中,一名叫A的同学的文章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老师,我想对您说:您真把我害苦了!老师和同学们都知道,您是先把咱班全体学生的成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后,再按照这个顺序打印花名册的。您还告诉我,由于您一时‘疏忽’,把我的名字遗漏了,最后不得已才添补在了花名册的最后一行。起初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观看一场艺术演出,到现场观看与在家里看电视转播感受会有很大不同。在现场,由于身临其境,情绪会随着剧情的变化而跌宕起伏,情感的体验、思想的冲击会久久回荡。如果观看一次艺术表演,看作一次思想道德教学,它与我们的品德课堂应该是异曲同工的。艺术表演除了故事情节外,现场感的营造也是艺术表演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样,品德课堂要感动学生、增强体验、促动心灵,也需要内容的吸引性、形式的参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