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学习模式在心理健康课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b3560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立足于建构主义理论,它通过“问题—探究—研讨—解决问题”过程完成其学习目标。本文围绕问题的设计、问题提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知识分享等阶段,详细阐述基于问题式学习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具体操作模式,有益于提高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0-0110-02
  一、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各项活动内容和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结构,思维模式及其行为的改变,均产生重大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以什么方式组织设计和实施符合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的教学活动均需要深层探究。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问题式学习模式的目的在于通过提出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经验的有意建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问题式学习模式在心理健康课教学中的应用依据
  问题式学习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为其理论依据,主张学习是学习者通过结构性的知识与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为基础,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他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新信息而建构成的,这种过程不仅仅是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信息本身,还会按具体情况进行自我建构。学习者将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而不存在唯一的标准。同时,强调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习者的认知灵活性,要求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的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经过改组,使得学习者探索同一问题的不同的学习目的,生成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的解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问题的情境性设置和以网络结构为特色的支架式教学。正如布络非(J.Brophy)知识是由围绕着关键概念的网络结构组成的,不必要组成严格的直线型层级的观点一样,PBL教学在教学中会设置一个非结构式的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应用而交叉的学科理论和生活经验去解决错中复杂的问题,进而完成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结。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学中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教学内容与生活经验之间、已有材料和新收集材料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完成作价方案的选择,知识经验的拓展和新的信息的构建。
  三、问题式学习模式在心理健康课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课教学中应PBL教学模式需要立足于“问题—探究—研讨—解决问题”过程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探索、发现、归纳和迁移,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决策与设计。
  1.设计与教学主题相关的“问题”
  针对教学对象的知识储备和认知特征设计可最大化教学效果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积极的思维。这个“问题”既符合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也要符合课堂教学内容要求,体现本课堂授课者的生理与心理需要和其生活和学习的真实性和实际。恰当的、能够引发需要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思维得以维持的动力。同时,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在教学之前,做到学生们要互相认识,为自主和合作学习建立基本的规则,创设舒适的气氛,形成毫无偏见的氛围。
  2.“问题”提示阶段
  在问题提示阶段,教师要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激起探究的欲望。问题的展开和认知需要分为问题提示和潜在问题分析两个阶段。问题提示阶段,用少量的信息来提供给学生一个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尽量与其在现实世界中的情况相接近,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潜在问题分析阶段,在解决问题的开始,学生和教师要对问题解决的目标形成共同的理解。之所以命名为“潜在问题分析”的原因是这个阶段所导出的见解和观点都可能带有不同学生主观的多样化观点和杂乱而无序的思考模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核心问题,围绕着核心问题展开教学过程,在此过程中,问题得以延展或深化。教师可能会问学生:“通过这个问题你想学到什么?”这个问题可以激发起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参照该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监察小组的进步情况,及时纠偏,或提醒学生看是否需要调整目标。教师要问一些元认知性的问题来鼓励学生的反省性思维,比如,让学生解释为什么他认为这种方法是好的,在解决问题时为什么会需要某方面的信息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确定对解决问题而言很重要、而他们又不太理解、需要进一步学习的概念,即学习要点(learning issues)。在开始,教师可能会更多地引导,比如问学生是否该把某些概念列在他们的学习要点中。随着学习的进行,学生能更多地管理他们的学习要点,教师就要慢慢地“隐退”。当学生对问题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解,而某些知识的缺乏又严重地阻碍了问题的解决时,学生们就要分头去探索他们所确定的学习要点了。
  3.自主学习阶段
  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可能会向教师提问题,以便获得有关信息,也可能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来获取更多的事实资料。因此,教师可以巧设“问题串”,保证探究的有效性。通过创设一组有“梯度性”和“过渡性”的问题串,分散难点,让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思考,都能积极地探究。同时,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问题中的事实信息、自己的想法和假设以及所确定的学习要点和活动计划,使学生的探究过程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
  4.合作学习阶段
  在合作学习阶段,教师一定要强调开放性,但要协调好开放性和指导性的协调。作为问题探究性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开放性和指导性。只有坚持开放性和指导性相结合的原则,才能使探究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小组成员集合在一起共享信息,反复推理,多角度思考,反复沟通他们所学的东西,并基于他们新学习的东西生成新的解决问题的假设。在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们要评价自己的信息以及他人的信息,看信息是怎样得来的,来源是否可靠等,这是促成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   5.知识分享阶段
  各小组利用各种不同形式来报告自己的结论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比如图表、口头报告、戏剧表演等。PBL所强调的不只是让学生解决问题,而且要让他们理解问题背后的关系和机制。为了提炼他们所学到的东西,学生们要有意地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要考虑这个问题与以前所遇到的问题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这可以帮助他们概括和理解新知识的应用情境。而且,在学生们评价自己以及他人的表现时,他们同时也在对自主学习和合作性问题解决活动进行反思,这对于高级的思维技能的发展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四、结论
  课程教学的发展与要求逐渐地呼吁,以新的教学模式来替代以往的框架式的教学模式。各级各类学校也都在不断的更新着自己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学模式多数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学视为师生平等的交流的一个平台,探讨科学知识的一个过程。由于PBL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学习技巧,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专家学者都不可否认其教学效果的有效性。但PBL模式在问题构建、评估方法以及教师配备上仍处在摸索前进的阶段。PBL在我国一直局限于小范围、局部课程的运用。实施的大多为过渡性的PBL或PBL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
  为了更好地深化基础教育的规格,提高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就需要像问题式学习模式这样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以学生个体的自我成长和心理和谐发展为目标的课程更需要站在长远的角度认真而踏实地探究和开展问题式学习模式。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将起着重要的影响,也会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师范学院)
  课题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论文,课题批准号(GH11027)。
  参考文献:
  [1]曹梅静,王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
  [2]竺剑英.“基于问题式学习”(PBL)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3]丁华.高职院校实施PBL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第7期.
  [4]胡芳.对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探讨[J].交通高教研究,2003年06期.
  [5]张楠楠,朱昌蕙,王国庆.关于新型教学模式PBL的思考与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第35卷第8期.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基础教育的规范性,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以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该项课程开展的重要性进行分析,进而指出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理念;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0-0019-0
作者简介:任红艳,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学(物理)。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107-01  古语有之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而对物理世界仅仅判析是远远不够的。物理既是构造自然生活的基本规律,又能随时随地地左右着人类生存空间的物质元素。自然,物理知识的传授者身上就承载着促使人类进步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而在中学教学中,
2009年6月24~25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主办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明确了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各地开展一二星级绿色建筑
摘 要:大学毕业论文的写作人称的选择是关系到论文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论文写作规范及写作人称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了大学毕业论文在写作人称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大学毕业论文写作人称的规范和原则,从而为提高大学毕业论文的严谨性和权威性。  关键词:大学毕业论文;写作人称;问题;措施  一、引言  大学毕业论文的写作是高校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价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大学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