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生长因子β1中和抗体对硅胶假体包膜挛缩的影响

来源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idzhang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动物模型术后即刻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中和抗体对纤维包膜形成的作用机制,同时观察不同浓度的TGF-β1中和抗体影响作用的差异。

方法

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TGF25组和TGF50组,每组15只。大鼠背部肩胛区皮下植入10 ml光面圆形硅胶假体。TGF25组和TGF50组植入假体后即刻假体周围分别注射250 μg/ml及500 μg/ml TGF-β1抗体0.1 ml,对照组注射磷酸缓冲液(PBS) 0.1 ml。于术后第7,14,28天分别取材,测量包膜厚度;检测胶原密度;检测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

结果

28 d时,对照组包膜厚度明显高于实验组,其与TGF25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的表达及α-SMA阳性成纤维细胞数在对照组显著高于TGF25组和TGF5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N表达量及胶原密度略高于TGF25组和TGF50组,但在各时间点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植入假体的即刻局部应用TGF-β1中和抗体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包膜的厚度,抑制包膜挛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颞浅血管额支为蒂的额部扩张皮瓣带蒂转移修复下睑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选择8例下睑外翻患者,一期在颞浅血管额支供区植入扩张器,扩张充分后,二期切除下睑瘢痕,充分松解使下睑恢复至正常解剖位置,再将额部扩张皮瓣带蒂转移覆盖创面;三期3周后行皮瓣延迟术,再1周后行断蒂术,修复剩余的下睑瘢痕切除后创面。结果8例患者均未出现皮瓣淤血、坏死,眼睑形态良好,下睑外翻畸形矫正,
目的探讨预扩张胸三角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颈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一期在腋前线做切口,埋置相应大小扩张器,经4~6个月预扩张后,二期依据面颈部瘢痕切除术后缺损创面,选择胸廓内动脉肋间穿支、颈横动脉颈段皮支或者胸肩峰动脉皮穿支为血管蒂,进行带蒂或游离移植,供瓣区拉拢缝合。结果43例51个皮瓣全部成活良好,修复效果满意,供瓣区瘢痕不明显。结论预扩张的胸三角皮瓣可以作为面颈部瘢痕修
期刊
目的探讨应用皮肤小切口修复隐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在白唇、红唇交界区域设计三角形皮瓣,结合口腔内黏膜切口入路,在恢复患侧唇峰、唇珠结构的同时,一次性完成口轮匝肌功能性重建、人中嵴的成形和鼻翼畸形的纠正。结果8例患者伤口均为一期愈合,鼻底丰满度良好,鼻孔横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人中窝及人中嵴形态良好。所有患者对轻微的白唇瘢痕能够接受,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用口内入路功能性唇裂及鼻畸形修复术具有手术后瘢痕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 LBP)对紫外线(UV)照射致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s, HSF)DNA链断裂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LBP组、UVA组、UVB组、UVA+LBP组、UVB+LBP组。构建UVA和UVB致HSF细胞光损伤模型;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分光光度计检测LB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