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生本理念就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教育教学思想。近年来,这种生本理念被广大教师运用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于基础会计这样的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生本理念显得更加重要,因为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学工作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满足社会对会计职业和会计人才的需求。那怎样才能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要改革我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关键词] 生本理念基础会计教学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社会的巨大变革带来会计环境和会计方法的变革,而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会计人才的地方,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迫切地需要进行会计改革。会计改革的关键在于会计教育的改革,而会计教育改革的基础在于教师的教学模式改革。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经验,就生本理念下的会计教学实践谈几点建议。
一、职校会计专业在教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但中专只有短短两年时间,而在两年时间里学的课程又多,所以在课程的安排中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理论课程,而用于实习的时间就显得太少,这样的话,就会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职业教育的功能就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学生的能力培养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是职业学校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但由于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职业教育,取用国家财政补贴的形式办学,于是职校越来越多,读职校的学生也就多起来,而会计专业又职校最为普通学生人数最多的一个专业,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实践经验的教师很少,有不少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重视理论教学,只能给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而学生实践最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培养。
(三)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中最为突出的一种教学理念,要求每个教师把这个理论贯彻到日常的教学之中。但在一些民办的职业学校里,教师的水平和素质良莠不齐,有些老师的思想观念落后,不善于学习和研究,教学观念守旧,在教学上还还是老一套,以老师的讲授为主,不注重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互动,学生得不到锻炼的机会。老师教学观念的落后是当前职业学校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二、提高中职会计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职业学校里,会计作为一门实用性、操作性很的学科,能否培养技能型的人才,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息息相关,但现在的职业学校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会计教师一直呆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他们本身就没有多少实践经验,而学生更多的是需要实践性的指导,以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在实践教学这方面有些老师就会力不从心,不能给学生有效的指导。所以作为会计教师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最主要的还要有实战经验,那怎样才能让会计教师有实践经验呢?最好的办法就实行走出去的战略,让一些会计老师先到企业单位里从事会计工作一到两年,经过各项考核,由相关部门发放资格证书,具备“双师”资格的教师才能执教。同时, 也可以请实务界人士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 借用社会资源, 充实师资队伍, 弥补校内师资数量上和能力上的不足。
(二) 校外实习与校内模拟实习并重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实习相当重要,实习的目的是让他们有一个实践的机会,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所以学校应该多联系一些企业,为学生提供多一些见习的岗位。但目前会计专业的学生特别多,而能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工厂不多,这样一来,学生就没机会锻炼自己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为了解决这个实习的问题,有些学校就在校内办一些小工厂,或者设立校内模拟实习基地。模拟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启发式、灌输式、演示式等方法对普通教育的传授行之有效,但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不适应,而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要求是要让学生熟练的掌握会计的实践操作技能,以求得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教师要完成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就应有多种多样的教学万法与之相适应,合理地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之在同等条件下及同等时间内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解决这种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构筑每门会计课的讲授、练习、讨论、操作,以能力为本的新框架。
(1)讲授:一门新的会计学科只能通过教师的讲授、引导,学生才能掌握,才能了解,这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为了能够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应大力提倡案例分析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及课堂讨论教学法,而在现有的会计课教材中其案例分析明显匮乏、滞后、陈旧、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明显不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在具体讲授中教师要注重可操作性讲授,为操作技能打下基础。
(2)练习:某门会计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在练习中得以了解和融会贯通。会计课的特点就是体现社会会计实践上,因此学生的练习不能照本宜科式的填图。应挑选一些反映经济改革的实际案例来进行大量的练刀,让学生潜移默化,熟悉和热爱会计课程。了解熟悉现实的会计业务,培养其事业心、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实际能力,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操作技能作好必要的准备。
总之,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园地中开创出来的一块新天地。中职教育的改革与探索,是我国从事中职教育同仁们的共同课题。必须围绕着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万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大幅度的调整,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出合格的跨世纪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青,吕怀婉.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2005,(11)
[2]邓红杰.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3]华芳英,严加友.试论实践教学模式的合理性选择[J].远程教育杂志.[4]赵伟,罗萍,徐静霞.高职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Z].2007.
[关键词] 生本理念基础会计教学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社会的巨大变革带来会计环境和会计方法的变革,而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会计人才的地方,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迫切地需要进行会计改革。会计改革的关键在于会计教育的改革,而会计教育改革的基础在于教师的教学模式改革。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经验,就生本理念下的会计教学实践谈几点建议。
一、职校会计专业在教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但中专只有短短两年时间,而在两年时间里学的课程又多,所以在课程的安排中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理论课程,而用于实习的时间就显得太少,这样的话,就会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职业教育的功能就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学生的能力培养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是职业学校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但由于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职业教育,取用国家财政补贴的形式办学,于是职校越来越多,读职校的学生也就多起来,而会计专业又职校最为普通学生人数最多的一个专业,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实践经验的教师很少,有不少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重视理论教学,只能给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而学生实践最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培养。
(三)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中最为突出的一种教学理念,要求每个教师把这个理论贯彻到日常的教学之中。但在一些民办的职业学校里,教师的水平和素质良莠不齐,有些老师的思想观念落后,不善于学习和研究,教学观念守旧,在教学上还还是老一套,以老师的讲授为主,不注重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互动,学生得不到锻炼的机会。老师教学观念的落后是当前职业学校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二、提高中职会计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职业学校里,会计作为一门实用性、操作性很的学科,能否培养技能型的人才,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息息相关,但现在的职业学校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会计教师一直呆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他们本身就没有多少实践经验,而学生更多的是需要实践性的指导,以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在实践教学这方面有些老师就会力不从心,不能给学生有效的指导。所以作为会计教师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最主要的还要有实战经验,那怎样才能让会计教师有实践经验呢?最好的办法就实行走出去的战略,让一些会计老师先到企业单位里从事会计工作一到两年,经过各项考核,由相关部门发放资格证书,具备“双师”资格的教师才能执教。同时, 也可以请实务界人士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 借用社会资源, 充实师资队伍, 弥补校内师资数量上和能力上的不足。
(二) 校外实习与校内模拟实习并重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实习相当重要,实习的目的是让他们有一个实践的机会,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所以学校应该多联系一些企业,为学生提供多一些见习的岗位。但目前会计专业的学生特别多,而能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工厂不多,这样一来,学生就没机会锻炼自己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为了解决这个实习的问题,有些学校就在校内办一些小工厂,或者设立校内模拟实习基地。模拟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启发式、灌输式、演示式等方法对普通教育的传授行之有效,但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不适应,而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要求是要让学生熟练的掌握会计的实践操作技能,以求得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教师要完成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就应有多种多样的教学万法与之相适应,合理地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之在同等条件下及同等时间内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解决这种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构筑每门会计课的讲授、练习、讨论、操作,以能力为本的新框架。
(1)讲授:一门新的会计学科只能通过教师的讲授、引导,学生才能掌握,才能了解,这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为了能够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应大力提倡案例分析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及课堂讨论教学法,而在现有的会计课教材中其案例分析明显匮乏、滞后、陈旧、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明显不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在具体讲授中教师要注重可操作性讲授,为操作技能打下基础。
(2)练习:某门会计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在练习中得以了解和融会贯通。会计课的特点就是体现社会会计实践上,因此学生的练习不能照本宜科式的填图。应挑选一些反映经济改革的实际案例来进行大量的练刀,让学生潜移默化,熟悉和热爱会计课程。了解熟悉现实的会计业务,培养其事业心、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实际能力,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操作技能作好必要的准备。
总之,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园地中开创出来的一块新天地。中职教育的改革与探索,是我国从事中职教育同仁们的共同课题。必须围绕着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万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大幅度的调整,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出合格的跨世纪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青,吕怀婉.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2005,(11)
[2]邓红杰.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3]华芳英,严加友.试论实践教学模式的合理性选择[J].远程教育杂志.[4]赵伟,罗萍,徐静霞.高职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Z].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