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汇聚中国科学院300多位高水平专家、历时一年多的中国至2050年重要领域科技发展路线图战略研究系列报告于2009年6月10日正式对外发布。该系列报告共包括战略研究总报告和能源、人口健康、矿产资源、空间与海洋、信息、材料、生态与环境等17个分领域报告。值此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本刊摘登该系列报告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人类近现代文明进步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真正要走到前面,实现现代化,必须提升人的创造能力,提升科技原创的能力和战略引领的能力。从面向未来中国的发展、面向未来人类的发展看,都需要我们开展前瞻的战略研究。今后50年,可以肯定的是,包括中国十几亿人口在内,至少有20亿、很可能有30亿人口,通过实现小康走向现代化,比过去250年要多2到3倍,这将为世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但也必然对地球的有限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新的挑战。需要找到新的发展模式,才能使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能够公平地分享现代文明的成果。这就要求我们要面向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前瞻思考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前瞻思考人类文明进步的走向、前瞻思考现代化建设对科技的新要求,研究制定未来50年重要领域科技发展路线图,理清其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及其实现途径,为国家科技战略决策提供依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才有今天的发展。我们就是要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根据中国的实际来探索发展的道路。科技发展的历史也无数次证明,只有不断地前瞻,不断地解放思想,打破已有常规,才有可能促进新的发现和新的突破。——摘自路甬祥在《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中国科学院战略研究系列报告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