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lv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177-01
  高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良好的师德会对学校及教师自身发展、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关注高校师德建设,不仅要充分认识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更要通过合理的管理机制、制度建立等途径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一、师德建设工作的必要性
  1、良好的师德素养可以提升社会道德水平
  高校主要依靠教师践行“爱国、明礼、诚信、敬业、奉献”的价值理念来实现培育社会人才、引领精神文明的功能。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塑造教师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可以身体力行地教育并感染学生,以点带面提升全民道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加强师德建设可以促进教师队伍整体发展。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不可否认,个别教师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着重业务素质、轻思想道德素质的现象;少数教师自我要求不严格,科研成果违背学术规范现象时有发生。重视师德建设、在教学、科研、团体合作等各项日常工作中细致入微地开展师德提升工作,培养教师成为爱岗敬业、修身立德、潜心育人、服务社会的优秀群体,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素质,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二、高校加强师德建设工作的措施和做法
  1、师德建设要职责明确,分层管理。
  学校要明确师德建设的管理部门,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机构,统筹指导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形成由人事组织部门负责、各相关部门支持的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院校两级单位齐抓共管,切实保障师德建设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要以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师德建设的关键和核心,督促落实各项关于师德建设的措施、办法,为教师队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要加大师德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学校、学院、教师共同努力,塑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切实将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2、规范、有序实施师德建设。
  学校要制定教师队伍总体规划,详细设计教师思想道德水平建设的教育和培训计划,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全,措施具体,高效实施。按照“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尊重学生、为人师表、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要求,树立教师模范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神圣职责,坚持价值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教师崇德修身的基本遵循,形成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不断更新教师的思想观念,将道德素养的提高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以身作则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组织开展方式灵活、形式多样的师德学习活动,充分发挥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的导向作用、利用政治学习、开会、座谈等机会,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文件精神,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增强教师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培养广大教师具备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深厚的学识水平。
  3、加大优秀师德典型的宣传力度。
  健全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借助媒体宣传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深入开展师德模范、先进教师的评选活动,让先进典型引导师德风尚,激发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工作热情,增强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在全校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激励全校教师崇尚师德,敬业爱岗。
  4、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按照教师资格认定的要求和程序,对新入校的青年教师做好职业道德规范及师德综合表现的考察鉴定工作;加大对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培训力度。未参加相关培训或未能通过师德考核的青年教师,不予颁发教师资格证书,不允许登台授课,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5、严格师德考核工作。
  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工作要求,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建立教育、宣传、考核、监督相结合的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将道德规范要求细化到岗位职责中,落实在教师的“引进、培养、管理”等各个环节,努力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加强师德考核的自查与督查工作。对于违反师德要求的教师,一经核实,取消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等资格,实行不良师德“一票否决”;情节严重者,坚决调离教师岗位。
  依据学校师德建设相关文件及教师考核标准,教师在年度考核时应将师德建设情况作为述职主要内容;基层单位应将师德考核结果计入考核档案,并作为教师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评优、工资兑现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学校将根据学院师德建设情况进行督查,作为学院及领导队伍考核的重要依据。本单位教师出现师德问题的取消评优资格。全面加强教师行为规范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6、完善师德建设的监督机制。
  学校要加强师德监督,使师德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成立由学校纪检监察部门、人事处和教学主管部门联合的监督机构,切实加强监督,保障师德建设的各项制度的落实;要遵循公平公开的原则,构筑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价和社会评价体系,公开师德举报电话和师德举报信箱,接受全校师生、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监督,有效开展师德监督工作。学校要高度关注教师心理和行为,严格要求的同时要做到尊重理解教师,关心和化解教师的压力、矛盾,改进师德建设工作的方式、方法,避免教师出现失德行为;对出现失德行为的教师及时处理,推动师德建设良性发展。
  师德是教育的灵魂,也是高校和谐发展的源泉。重视师德建设工作,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使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崇高的师德,将师德建设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努力营造良好的校风,让学生感沐师恩、健康成长;让教师修身立德、安心工作;让校园呈现出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组织氛围,实现个人、集体、学校和社会的最大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国外,拓展训练在发达国家的一些高校已经普遍开设,成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盛行。1995年,清华大学在国内首先将拓展训练引入MBA、EMBA教育中。应用以来,因其培养成果显著,逐渐推广到国内一些高校和企业员工培训中。本文分析了体育拓展训练的意义和与大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纲要的符合度,得出了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增设体育拓展训练是科学合理,具备在高校中推广的可行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分析
摘 要: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也给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教育的初衷是以本土及个人的发展提供服务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又是建立在本土化的基础上,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但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及本土化,而且还要求高等教育创办出具有自身的特色。本文对大连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本土化及个性化三维体系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本土化;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
语言类保送生作为我国选拔优秀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已经运行了12年,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已成为全国十六所具有保送资格的外国语学校输送人才的重要途径。论文拟通过对S高校语言
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特别是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更新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甘
作者简介:崔雅男(1977—),女,汉族,陕西凤翔人,西安培华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摘要:文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我国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文化正朝着青春文学发展;以郭敬明、韩寒等为主的青春文学作家为代表的青春文学作品,已经成为社会大众娱乐的重要方式,当然,人们对青春文学的评价也有所不同。因此,本文针对消费文化语境下的青春文学教学进行了探讨,便于教师在教
高校网络课程教育是一种重要的创新性教学手段,通过特色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掌握。尤其对于法律专业的网络课程而言,可以更好的把理论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