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体会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shao1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课程目标。初中阶段是情感发生显著变化的关键时期,情感教育显得尤为必要。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之一,与人类的生活、工农业的生产、医药卫生事业等关系密切,随着生命本质不断地被揭示,生物学将对经济的发展显示出巨大作用。初中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容易凭兴趣,所以要真正上好这门课,就必须把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如此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 培养学生学好生物的积极情感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学好生物的信心,就要将难懂的知识转化成显而易见的、容易掌握的新知识,消除他们理解和记忆的疲劳感。如讲《种子的萌发》一节时,首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表情和恰到好处的动作,将《诚实的孩子》这段生动的童话故事绘声绘色地讲述出来。通过国王发给孩子们的在锅里煮熟的鲜花种子不能长出幼苗这一事例,自然而然地引出:种子萌发必须具备的内部条件是“胚是活的”。又如在讲授“皮肤的功能是能感受外界的‘冷、热、触、痛、压’”这一知识点时,做个简单有趣的实验:点燃酒精灯,手放在酒精灯上,自上而下慢慢靠近火焰,较近时迅速甩开,做出感到非常烫手的动作,让学生切身体会。这样,学生就在愉悦、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掌握了新知识。
  
  2 从情感方面着眼,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加工
  
  教師从情感方面着手对教学内容的加工、组织,可以使教学内容在向学生呈现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如在学习蛋白质的有关知识时,可结合生活中的有关常识来组织教学,告诉学生: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而鸡、鱼、肉蛋白都含有大量的谷氨酸,所以味道鲜美,但不正确的烹调方法会导致谷氨酸成分流失,使肉的鲜味大减,所以在煮肉汤的时候要加冷水,而做红烧肉的时候要加开水。生物课堂上经常设计类似的“知识小贴士”,将枯燥无味的教学内痞与生动的生活常识联系起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培养学生勇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 利用直观教具加深印象
  
  运用模型实物等直观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大大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中的难点并加深印象,从而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例如《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一节,我利用血液循环模型来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反映了血液循环的全过程。学生可以清楚地辨别出:房室瓣、动脉瓣及其运动过程;心脏左右房室的收缩和舒张的过程;血液成分变化过程;静脉血和动脉血转变的部位。整个血液循环的全过程一目了然。学生很新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具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 注重情感评价,提高学习效率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都是他思考的结果,对此,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教师既要在课堂上注重情感评价,也要在生物学作业的批改和考试阅卷方面给予情感评价。一般可以用这样一些简短而有鼓励性的话语如“好、很好、太棒了、继续努力、有进步”等等来进行简明的评价。课后,要尽可能找时间与学生进行贴心交流。充满情感的教学评价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认真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5 通过探究活动中进行情感教育
  
  可以在教学中开展生物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生物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如:珍爱生命,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从自然中获得美,赞美自然美;保持与发展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尊重证据和他人的劳动成果,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善始善终,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并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等。在完成科学探究的同时,学生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美好纯净的心灵。
  
  6 通过联系生活的学习,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生活经验中常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应用,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应用点,能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其应用能力。例如煎鸡蛋时高温使蛋清胶体变凝固;许多粉剂药常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利用了淀粉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而胃液中无淀粉酶不消化淀粉的特点,这样既避免了药粉苦口难服,又防止药剂被PH很低的胃液破坏失效。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一种珍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和利用这些生活经验,它们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能力,都有着积极意义。通过联系生活,学生不但获得健康生活的知识,而且形成了积极的生活态度,知道怎样做不利于他人和社会,怎样做才能利己利人,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总之,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而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教师应通过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设置教学情景,设计教学活动,来影响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学习生物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从而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其他文献
中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压力的影响。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教师及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在中学语文的授课过程中所存
“文学”是个抽象的概念.文学是把人类的生存、生活和思想符号化的一种活动,是人以自己的情感和经验创造的世界,文学是对人的真实的情感与经验的表达,虚构并不是文学的本质.
素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进阶模式,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更全面的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生活技能水平。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语文教学活动来支持。笔者从小学教育的整体过
丰富的量词是汉藏语系的特点之一,量词自产生起,于汉语中已存有三千余年.晚唐五代名量词已趋于成熟,而动量词尚不完备,温庭筠的诗词则是此时书面语之代表.本文以温庭筠存世的
“班”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层组织,组织和培养优秀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和目的,也是一种教育的手段。为了建设一个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团结友爱的坚强集体,笔者在长期的工作中,从“法”与“情”两方面进行不断的尝试,得出以下体会。    一、强化班级管理制度,实行“法治”    所谓“法治”,就是班级管理的制度化,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强化管理,是强化学生自我管理习惯和自主性观念的方
摘要 班主任工作复杂而艰巨,它既是科学,又是艺术,需要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行之有效地对学生实施教育。  关键词 以身作则 优秀班干部 沟通 借鉴经验    班主任是全班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工作之好坏,对班级的成长、人才的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探讨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本人结合自己的做法,谈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以身作则,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   
在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和模拟考试试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大多数时候有一题是鉴赏类题目,而此类题目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与技巧,教师只需总结和归纳出来相应的答题模式,结合试卷问题,即
目的 通过对成人垂体肿瘤术后生长激素缺乏症(AGHD)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明确AGHD患者发生糖脂代谢的异常特征,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价提供可能参考指标.方法 回
现代教育强调教育要促使学生各个方面健康发展,让学生的素质得到伞面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语文教育在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也越来越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初中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认识过程还不能脱离情感。因为初中生的情感丰富且容易外露,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巧妙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之稳定在最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状态上。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注重情感教学呢?    1 善于对教学内容作情感处理    所谓以情施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