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鱼“瘦身”
2001年初,黄锦华买进5000尾市场看好的鳙鱼苗喂养。
鱼上市时,价格却一落千丈。
“卖还是不卖?”他十分纠结,马上卖掉,会损失十多万元;养下去,每天饲料费的开销也不菲。
最终,他决定把鱼转到网箱里——不再喂饲料,等待价格回暖。
一个月后,价格依旧低迷,他发现鱼“苗条”了不少,心里很不是滋味。
一位朋友来看他,他捉了几条鱼招待朋友。
当他剖开鱼腹时,发现鱼肠子里一点食物残渣都没有,鱼肉嫩白发亮、韧性十足,他马上意识到鱼品质提高了,而且朋友品尝后大赞不已。
他似乎看到一条赚钱的好门路:现在,人们已不再喜欢“大鱼大肉”,而是更加追求低脂美味的食物,如果能养殖出不含脂肪的“瘦鱼”,肯定能开辟一个全新的市场。
为此,黄锦华起了一个很有诱惑力的名字“瘦身鱼”——顾客可以理解为鱼本身瘦,脂肪低,也可以理解为吃了这种鱼人能变瘦。
一切准备妥当,他将“瘦身鱼”推向市场,结果倍受欢迎,大赚了一笔。
从此,黄锦华开始大规模养殖“瘦身鱼”,他的养鱼基地也成了当地的龙头企业。
成功的秘诀在于反其道而行之,到竞争对手的对立面去开拓新的市场。当一种操作已成为市场主流时,就应该反向操作,这样才能突出重围,发展出潜力无限的“朝阳产业”。
(摘自《幸福悦读》 王春玲/文)
“变与不变”的哲学
一个街道上有两家餐馆,开业最初几天,生意都很好,但几天后,两个老板发现顾客数量下降了一半。
厨师没变,服务没变,顾客为何减少了呢?两个老板积极开动脑筋。
第一个老板让厨师每天把菜肴都改头换面,让顾客品尝到不同的味道。
第二个老板没有在菜上下工夫,而是租来一头训练有素的大象,专门为顾客斟酒。
不久,第一家店关门大吉;而第二家店发展成了连锁机构。
“为什么呢?”第一家店的老板百思不得其解。
北京的烤鸭店随处可见,为何顾客只买全聚德的账?世界上卖鸡翅的快餐店浩如星河,大家为何愿意把钞票放入肯德基与麦当劳的口袋?
成功的范例表明:消费群体对菜肴滋味是有记忆的,餐馆总是变换菜肴就无法令顾客形成这种记忆。高明的商家,往往不会改变食物口味,而会在经营形式上推陈出新。
商场如战场,有些企业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们掌握了“变与不变”的智慧。灵活多变的是技巧和策略,永远不变的是灵魂和个性。
(摘自《现代营销·经营版》 阿华/文)
论口买红酒的“神奇吧”
2011年底,酒吧销售员凯迪伦接到任务:出售一批昂贵的红酒。
老板承诺在两个月内,每售出一瓶,每位员工都能得到提成。凯迪伦开始想招卖酒。
一天,凯迪伦在超市糕点区发现销售员把包装拆开论个卖糕点。
他不解,销售员解释说:“整包的糕点口味单一,如果论个卖,顾客就可以花同样的钱尝到多种口味。”
凯迪伦灵机一动,如果把红酒也打开论口卖如何呢?
他立即回酒吧,在门口贴出一张告示:新年到来之际,本酒吧论口卖酒,请您品尝柏图斯酒庄1995年生产的红酒。
凯迪伦规定20毫升为一口,还将每口酒的价格定在任何一个消费者都支付得起的数字——70英镑,这对牛津街的英国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于是,一时间顾客蜂拥而至。短短一个月,这个“神奇吧”就卖光了一百多瓶红酒。
可见,只要以顾客的需要采取销售策略,昂贵的红酒也可以成为大众消费。
(摘自《山东青年》 睿雪/文)
2001年初,黄锦华买进5000尾市场看好的鳙鱼苗喂养。
鱼上市时,价格却一落千丈。
“卖还是不卖?”他十分纠结,马上卖掉,会损失十多万元;养下去,每天饲料费的开销也不菲。
最终,他决定把鱼转到网箱里——不再喂饲料,等待价格回暖。
一个月后,价格依旧低迷,他发现鱼“苗条”了不少,心里很不是滋味。
一位朋友来看他,他捉了几条鱼招待朋友。
当他剖开鱼腹时,发现鱼肠子里一点食物残渣都没有,鱼肉嫩白发亮、韧性十足,他马上意识到鱼品质提高了,而且朋友品尝后大赞不已。
他似乎看到一条赚钱的好门路:现在,人们已不再喜欢“大鱼大肉”,而是更加追求低脂美味的食物,如果能养殖出不含脂肪的“瘦鱼”,肯定能开辟一个全新的市场。
为此,黄锦华起了一个很有诱惑力的名字“瘦身鱼”——顾客可以理解为鱼本身瘦,脂肪低,也可以理解为吃了这种鱼人能变瘦。
一切准备妥当,他将“瘦身鱼”推向市场,结果倍受欢迎,大赚了一笔。
从此,黄锦华开始大规模养殖“瘦身鱼”,他的养鱼基地也成了当地的龙头企业。
成功的秘诀在于反其道而行之,到竞争对手的对立面去开拓新的市场。当一种操作已成为市场主流时,就应该反向操作,这样才能突出重围,发展出潜力无限的“朝阳产业”。
(摘自《幸福悦读》 王春玲/文)
“变与不变”的哲学
一个街道上有两家餐馆,开业最初几天,生意都很好,但几天后,两个老板发现顾客数量下降了一半。
厨师没变,服务没变,顾客为何减少了呢?两个老板积极开动脑筋。
第一个老板让厨师每天把菜肴都改头换面,让顾客品尝到不同的味道。
第二个老板没有在菜上下工夫,而是租来一头训练有素的大象,专门为顾客斟酒。
不久,第一家店关门大吉;而第二家店发展成了连锁机构。
“为什么呢?”第一家店的老板百思不得其解。
北京的烤鸭店随处可见,为何顾客只买全聚德的账?世界上卖鸡翅的快餐店浩如星河,大家为何愿意把钞票放入肯德基与麦当劳的口袋?
成功的范例表明:消费群体对菜肴滋味是有记忆的,餐馆总是变换菜肴就无法令顾客形成这种记忆。高明的商家,往往不会改变食物口味,而会在经营形式上推陈出新。
商场如战场,有些企业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们掌握了“变与不变”的智慧。灵活多变的是技巧和策略,永远不变的是灵魂和个性。
(摘自《现代营销·经营版》 阿华/文)
论口买红酒的“神奇吧”
2011年底,酒吧销售员凯迪伦接到任务:出售一批昂贵的红酒。
老板承诺在两个月内,每售出一瓶,每位员工都能得到提成。凯迪伦开始想招卖酒。
一天,凯迪伦在超市糕点区发现销售员把包装拆开论个卖糕点。
他不解,销售员解释说:“整包的糕点口味单一,如果论个卖,顾客就可以花同样的钱尝到多种口味。”
凯迪伦灵机一动,如果把红酒也打开论口卖如何呢?
他立即回酒吧,在门口贴出一张告示:新年到来之际,本酒吧论口卖酒,请您品尝柏图斯酒庄1995年生产的红酒。
凯迪伦规定20毫升为一口,还将每口酒的价格定在任何一个消费者都支付得起的数字——70英镑,这对牛津街的英国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于是,一时间顾客蜂拥而至。短短一个月,这个“神奇吧”就卖光了一百多瓶红酒。
可见,只要以顾客的需要采取销售策略,昂贵的红酒也可以成为大众消费。
(摘自《山东青年》 睿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