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碳循环研究进展

来源 :地球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2853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碳循环路径与过程基本清晰,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明显不同,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雨热同季、地质构造背景与碳酸盐岩可溶性的耦合,导致碳酸盐岩中大量封存的碳重新进入生态系统碳的循环;二元三维结构中地下空间CO2具体动态变化性,可视为次级碳库,影响生态系统碳的循环过程;陆生植物、水生植物均有利用HCO3-碳源进行光合作用的新途径;发现了碳酸盐岩快速的风化作用与水生植物生物碳泵的耦合机制,喀斯特作用碳汇效应得以确证。但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碳循环的研究还存在明显不足:喀斯特作用碳汇量的估算受到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正负机制、外源酸等多因素的挑战,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植被、土壤与岩石、地下空间次级碳库、大气、大气降水存在复杂的多界面作用过程,碳的通量及迁移转化机制仍不明确。未来研究应重视:针对喀斯特地区特点的新研究方法、技术的研发;喀斯特关键带理念的统领;联网长期观测;模型的集成与创新。
其他文献
东湖沉积物磷酸酶在较高的pH范围内表现出较高活性 ,故为碱性磷酸酶 .东湖与严西湖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的动力学参数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且与间隙水和表层水中正磷酸根浓
通过对上海某特钢有限公司发生的一起氩气窒息事故,以及国内其他几起同类事故的比较分析,阐述了避免密闭空间氩气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
提出一种利用Ξ型三能级原子与相干态腔场的非共振相互作用制备原子纠缠态的方案.研究表明,在简单的条件下,可获得多种形式的原子纠缠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