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养老金股市投资风险法律防控

来源 :江淮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a123mu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市是高风险高收益资本市场,养老金投资股市必须正视各种风险.法律不能消灭养老金投资风险,但可以通过制度机制约束养老金投资行为,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我国现行养老金投资法律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应强化硬法制度设计,优化组合投资规则,建立以价值投资为中心的审慎义务规则,继续增强股市制度理性,从而实现养老金股市资产安全和稳健增长.
其他文献
文章基于安徽省60个县(市)2007-2019年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产业结构变迁与财政支出对农民收入与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在贫困县和非贫困县间的差异.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变迁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并减小相对贫困,其中,第二产业比重的上升对农民收入提高及相对贫困减小的作用大于第—产业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卫生健康支出能够提高农民收入和减小相对贫困;对于贫困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均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并减小相对贫困,产业结构高级化能减小相对贫困,教育与交通运输支出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减小相对贫困,但社会保障支出降低了
从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转变是新发展阶段人口转型的主要特征.文章回顾总结了中国人口结构转型的历史过程与经验特征,指出人口转型使得中国总体人口形势已由人口红利时期总量过剩、劳动力年轻和充裕与抚养比下降的优势逐步转变为人口负债时期总量减少、劳动力稀缺和老化与抚养比上升的挑战,其主要挑战来自于人口总量负债、人口结构负债、人口性别负债和人力资本负债等四方面.虽然中国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方向转型不可阻挡,但未雨绸缪,通过全面开发质量红利、充分挖掘人才红利/知识红利、持续提高健康红利和挖潜提高老龄化红利等应对策略,就能有效
在中国“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的政策背景下,本文基于“一带一路”沿线跨国企业调查数据,在区分正式制度距离和非正式制度距离的基础上,引入企业正当性战略和国际化经验的调节作用,对制度距离和跨国企业正当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正式和非正式制度距离均是影响跨国企业正当性的关键因素,正式制度距离受企业正当性战略的调节,非正式制度距离受企业国际化经验的调节.制度距离主要影响企业的道德正当性和认知正当性,对实用正当性影响不显著.高新技术企业正当性优于传统制造业,企业以绿地投资形式“走出去”比设立海外营销点
购买市场和租赁市场是住房市场的基本构成内容,二者的关系必然反映在住房出售价格与租赁价格的关系上.本文利用PVAR和差分GMM模型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住房出售价格与租赁价格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住房出售月度价格和租赁月度价格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住房出售月度价格对住房租赁月度价格的影响大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住房购买市场和租赁市场及住房租购月度价格之间的联动性在中、东、西部依次减弱.
我国国家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将国家制度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可以提升话语的叙说质量,破除西方的话语霸权,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然而,国家制度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也存在现实难题,其症结在于高质量的话语转换不足、西强我弱的话语格局尚未打破、话语投送能力不够等.要推动话语创新,促使国家制度优势及时转化为话语优势,可以从聚焦内容实现转化、积极促成话语赋权、优化话语转化机制等几个方面着力.
伴随全球气候变暖,城市面临极端天气灾害的频发侵袭,此类风险具有突变、链式、高度不确定性等特征,给当代政府“急时行政”提出迫切要求,推动公共部门灾害治理转型迫在眉睫.适应性治理强调重大风险应对的韧性目标,坚持主动、弹性和包容性原则,其倡导的结构重塑、资源整合、组织协同等理念契合城市极端天气灾害防控的实践需要.文章基于该视角并结合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进行学理分析,研究发现,预警防控短板、信息传递滞钝、应急联动的碎片化和基层响应困顿导致并放大了灾难后果.针对城市极端天气灾害,要确立适应性治理导向,在结构
中国对平台经济的规制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平台经济是前沿科技和创新商业模式的集合,与大国竞争密切相关.从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看,平台经济在国家安全方面是价值与风险共存.但平台经济发展对国家安全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探讨,平台经济发展带来的复合安全问题也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当前应进一步优化平台经济的规制路径.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对以往旧的劳动观进行了批判和超越,在批判现存劳动观的不合理之处中实现自身的理论超越,在劳动观方面呈现出三大理论特色,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马克思在阐发其劳动观过程中,指出了实现劳动正义和劳动幸福的劳动伦理价值.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新时代正确认识劳动的主体性、培育人的劳动精神、树立劳动幸福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道是宇宙中一切存在者的本原,生出天、地、神、人和自然万物;道有“无物”与“有物”两种状态,可以分别称作“无”与“有”,其中,“无物”状态是更为根本的状态,无生出天、地乃至神、人,有生出自然万物.无和有都超越感知,不可以从感知维度加以认知,不可以从感知维度为其命名.认知道的方式是以心“观”道,也就是以心“观”无、“观”有,实质是对于道的“悟”;由于悟不可以言说,所以,道依然不可以命名.道生天、地、神、人、自然万物,天、地、神、人、自然万物存在于道之中,又由道所构成,决定了道的主宰性,而道的主宰性又具有无为性
传统儒家认为,人区别于动物之处是人性尤其是仁义之性.传统儒家的人性论是一种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人性概念到了宋明理学时期发展为天理概念,人性论转变为天理说,理学家用超越的天理来定义人的本质.理是普遍而永恒的实体,是超越的存在,这个超越实体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自然好恶行为.自然的好恶行为是产生于人心或人性的自然活动,这种自然行为在超越天理的主导下转变为超越性行为,并因此而成为人类的本质性行为,人从自然物转变为依据超越天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