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己怎么会得上糖尿病呢?看着手中的检查结果,邢先生真有点不敢相信。都说糖尿病是富贵病,可自己从小家庭条件就不算宽裕,自打几年前开了一家电器店,到现在每个月也只能做到略有盈余,而且有时忙的饭也顾不上吃,怎么也谈不到“富贵”这两个字。这次因为几天前给顾客安装空调时右腿被擦伤后发炎,总是不见好转,才来医院看病,怎么医生就说自己得了糖尿病呢?
■糖尿病为什么找上我?
谈起糖尿病,一般人认为“这是个富贵病、文明病”,好像只有生活水平高,每天三餐大鱼大肉的人才会得糖尿病,而那些生活水平差,每天吃素菜粗粮,为生活奔波的人就不会得。其实,饮食营养过剩、保健意识差、生活不规律都可以导致糖尿病发生。
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营养过剩和糖尿病之间有密切关系。《黄帝内经》里讲“高梁之变,足生大丁”(高通膏,梁通粱),什么叫“高梁之变”呢?就是那些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如果这些东西吃得太多了,就会得糖尿病,这个“足生大丁”指的是血糖过高、下肢血管硬化、闭塞,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脱疽,这就是糖尿病的一个主要并发症——糖尿病足。和过去相比,现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一日三餐摄入的脂肪和热量都远远超标,导致糖尿病发病率的急剧增长。
保健意识差,生活不规律是导致糖尿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有人虽然每天吃素菜粗粮,却不能做到规律饮食,用餐时间不固定,饥一顿饱一顿,有时少吃或不吃,有时又暴饮暴食,这也很容易引发糖尿病。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经接近6000万,每年的新增人数也在120万以上,昔日的“富贵病”已经蔓延成一种“大众化”的慢性疾病,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保健意识差,生活不规律造成的恶果。本文开头邢先生就是因为血糖过高,影响到下肢的血液循环,血氧供应不足,伤口自然不易愈合,饮食不规律就是导致邢先生患上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血液里为什么会有糖?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基本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所以诊断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查血糖。血液里为什么会有糖呢?要知道,汽车需要能量才能奔跑,我们工作、学习、娱乐也同样需要能量。
人体每天需要三大营养成分维持生命,即糖、蛋白质、脂肪。糖是我们身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之一,人体各器官细胞活动所需的大部分能量都是从血糖里获得的。血糖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日常饮食,尤其是含淀粉高的饮食,如馒头、米饭、土豆、玉米等,这些食物在经过胃部消化后都会变成糖分,糖分进入血液,被血流带进各个细胞,释放能量。多余的血糖则被储存起来,变成肝脏内的肝糖原、肌肉中的肌糖原和脂肪等,在人们饥饿、血液中糖分减少的时候,它们又会变回血糖,从而保持血糖浓度的稳定。
血糖虽然对人体非常重要,但它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正常人在空腹时测血糖应该在3.9~6.1mmol/L之间,吃饭后两小时内血糖可以略微升高,但也不应超过7.8mmol/L。如果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就是低血糖,会出现颤抖、无力、冷汗、心慌等症状,甚至昏迷。如果血糖浓度大大高出正常范围,就说明患上了糖尿病。
■血糖为什么会变高呢?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始终没法确定,到底是人体哪个部分出了问题才会导致糖尿病发生。直到1921年,加拿大医学人员才通过实验证实,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之所以居高不下,根本原因就在于血液中的另一种物质——胰岛素出现异常。
胰岛素是由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分泌出的一种激素,负责人体糖、脂肪、蛋白质等多种物质的代谢。它可以把血糖转化为能量,并把血液里多余的糖分储存进“仓库”。如果胰岛素分泌量变少甚至完全消失,或者胰岛素功能减退,血糖就既不能转化为能量,又不能被储存起来,浓度越来越高,最终引发糖尿病。
糖尿病分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这两种糖尿病都是由于胰岛素不足造成的,胰岛素绝对不足引发Ⅰ型糖尿病,胰岛素相对不足则引发Ⅱ型糖尿病。绝对不足比较简单,就是说患者的胰岛β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量减少。相对不足就是说胰岛素分泌量正常,但相对于人体的需要显得少了,比如肥胖、高血脂的人对胰岛素的需求量会变大,正常分泌量的胰岛素就不够用了,胰岛素抵抗是人体内胰岛素的受体出了问题,它不让胰岛素发挥正常的转化血糖功能,胰岛素分泌可能并没有减少,但由于体内有抵抗它的物质存在不让它发挥作用,这样也会使血糖升高,这几种情况最终都可以引发Ⅱ型糖尿病。
责编:赵继才zhaojicai@126.com
■糖尿病为什么找上我?
谈起糖尿病,一般人认为“这是个富贵病、文明病”,好像只有生活水平高,每天三餐大鱼大肉的人才会得糖尿病,而那些生活水平差,每天吃素菜粗粮,为生活奔波的人就不会得。其实,饮食营养过剩、保健意识差、生活不规律都可以导致糖尿病发生。
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营养过剩和糖尿病之间有密切关系。《黄帝内经》里讲“高梁之变,足生大丁”(高通膏,梁通粱),什么叫“高梁之变”呢?就是那些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如果这些东西吃得太多了,就会得糖尿病,这个“足生大丁”指的是血糖过高、下肢血管硬化、闭塞,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脱疽,这就是糖尿病的一个主要并发症——糖尿病足。和过去相比,现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一日三餐摄入的脂肪和热量都远远超标,导致糖尿病发病率的急剧增长。
保健意识差,生活不规律是导致糖尿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有人虽然每天吃素菜粗粮,却不能做到规律饮食,用餐时间不固定,饥一顿饱一顿,有时少吃或不吃,有时又暴饮暴食,这也很容易引发糖尿病。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经接近6000万,每年的新增人数也在120万以上,昔日的“富贵病”已经蔓延成一种“大众化”的慢性疾病,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保健意识差,生活不规律造成的恶果。本文开头邢先生就是因为血糖过高,影响到下肢的血液循环,血氧供应不足,伤口自然不易愈合,饮食不规律就是导致邢先生患上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血液里为什么会有糖?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基本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所以诊断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查血糖。血液里为什么会有糖呢?要知道,汽车需要能量才能奔跑,我们工作、学习、娱乐也同样需要能量。
人体每天需要三大营养成分维持生命,即糖、蛋白质、脂肪。糖是我们身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之一,人体各器官细胞活动所需的大部分能量都是从血糖里获得的。血糖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日常饮食,尤其是含淀粉高的饮食,如馒头、米饭、土豆、玉米等,这些食物在经过胃部消化后都会变成糖分,糖分进入血液,被血流带进各个细胞,释放能量。多余的血糖则被储存起来,变成肝脏内的肝糖原、肌肉中的肌糖原和脂肪等,在人们饥饿、血液中糖分减少的时候,它们又会变回血糖,从而保持血糖浓度的稳定。
血糖虽然对人体非常重要,但它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正常人在空腹时测血糖应该在3.9~6.1mmol/L之间,吃饭后两小时内血糖可以略微升高,但也不应超过7.8mmol/L。如果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就是低血糖,会出现颤抖、无力、冷汗、心慌等症状,甚至昏迷。如果血糖浓度大大高出正常范围,就说明患上了糖尿病。
■血糖为什么会变高呢?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始终没法确定,到底是人体哪个部分出了问题才会导致糖尿病发生。直到1921年,加拿大医学人员才通过实验证实,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之所以居高不下,根本原因就在于血液中的另一种物质——胰岛素出现异常。
胰岛素是由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分泌出的一种激素,负责人体糖、脂肪、蛋白质等多种物质的代谢。它可以把血糖转化为能量,并把血液里多余的糖分储存进“仓库”。如果胰岛素分泌量变少甚至完全消失,或者胰岛素功能减退,血糖就既不能转化为能量,又不能被储存起来,浓度越来越高,最终引发糖尿病。
糖尿病分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这两种糖尿病都是由于胰岛素不足造成的,胰岛素绝对不足引发Ⅰ型糖尿病,胰岛素相对不足则引发Ⅱ型糖尿病。绝对不足比较简单,就是说患者的胰岛β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量减少。相对不足就是说胰岛素分泌量正常,但相对于人体的需要显得少了,比如肥胖、高血脂的人对胰岛素的需求量会变大,正常分泌量的胰岛素就不够用了,胰岛素抵抗是人体内胰岛素的受体出了问题,它不让胰岛素发挥正常的转化血糖功能,胰岛素分泌可能并没有减少,但由于体内有抵抗它的物质存在不让它发挥作用,这样也会使血糖升高,这几种情况最终都可以引发Ⅱ型糖尿病。
责编:赵继才zhaojica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