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1982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首先应摆正与学生的关系,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爱打造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和谐课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老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把握文中涓涓不息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的感情脉搏。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教学应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而辞发,情动而理易明。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从情感激发开始的,以情感体验贯穿全过程,并以情感的积淀作为最终目标。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的养成阶段,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将语言能力的培养融入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方沃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实施情感教学,从而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
  一、热爱学生,营造情感氛围
  对于教师而言,爱不应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而应该是教育的前提,所有的教育都必须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没有爱,教育就无法实施;有了爱,教师才能与学生平等相处,才能真正实现师生间的心心相通、心心互换。因此,要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所传授的知识或做人的原则,教师首先应摆正与学生的关系,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爱打造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和谐课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课堂上不同的情感教学方式会带给学生和谐而美好的温暖,也会给他们的人生之路打下好的基础。教师的爱就像滴滴雨露,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教师对学生理解、尊重、信任,就能通过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情感教育的最佳渠道。要真正实施情感教育,不仅需要教师从审美的角度把握和领会教材,灵活地组织教学,而且需要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讲授叩击学生的心扉,拨动学生的情弦。要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作者描绘情境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增强艺术效果,而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正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上课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叩击心灵。创设学习情境,会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期待,拨动学生的心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提高标志着学生的思想感情已经得到升华。
  二、吃透教材,挖掘情感因素
  教材是课堂教学进行情感传递的重要载体,凝结了前人的智慧和心血,不仅向学生传递了知识信息,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生之美等。语文老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把握文中涓涓不息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时,首先自己要有所触动,对课文的文字、作品的主题、写作技巧等细细体会,让作品的思想观点内化为自己的情感。通过对课文思想真情的深刻理解,让学生充分体会“文章处处皆真情”,对生活充满向往,对未来充满遐想,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心态。
  三、注重朗读,感悟情感信息
  表演式教学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方法,也是形象化教育艺术的一种具体体现。实践证明,此法运用得当,确实可起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的作用。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角色的立场深入课文,展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此打破了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学习与活动的界限,课堂变成了舞台,师生在舞台上随机表演,学生也在角色扮演的体验中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
  “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正确的朗读是视觉、听觉与情感、思维的全方位投入,能使学生在优美的韵味和流动的气脉中产生妙不可言的感觉。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比如朗读课文,讲解作品时要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情感格调,“因情制宜”,该亢奋时要亢奋,当低沉时要低沉,让浓郁、饱满的情感浸入学生的心田。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以朗读传情,少不了教师对学生富有感情效应的指导。
  四、语言生动,打动学生心灵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作者的情感,陶冶情操。
  语文作为语言文学课,它始于情终于情。在情感教学中,教师要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激情,叩击学生的心灵。教学中充满感情的语言、语调与课文的结合,创造情感氛围,这种情感氛围会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期待。当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这样的教学言语不仅能传知,还能传情,从而使课堂教学实现科学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教师应尽量用新颖、优美、恰当、富有感情色彩的词汇结合自己的语言,力求新鲜、丰富、生动、洗练,既有情有味,又有艺术性。还需要注意表情、目光、手势等非语言手段的辅助作用,增强情感表达的形象性,促进学生热情的激发。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文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层浪”,积极组织、引导学生阅读、品味教材内外的描写爱情的经典作品,学生接受美的熏陶,丰富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情感如同一片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里。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注意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在情的感召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活动,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轻松。语文课堂教学一旦注入强烈的情感,课堂教学就有了丰富的情味和感人的氛围,从而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兴胜.浅谈小学生的情感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7).
  [2]滕瑞元.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1(08).
其他文献
摘 要: 转化型历来是我国刑法所打击的重点,随着侵犯财产违法犯罪案件的增加,转化型抢劫罪现象日益严重。正确认定转化型抢劫罪,区分转化型抢劫罪与典型性抢劫罪之间的界限,有利于对犯罪分子正确定罪和量刑。  关键词: 转化型 抢劫罪 认定  一、转化型抢劫罪前提条件的认定  (一)转化型抢劫罪前提条件的争论  对该前提条件的含义如何理解,即是否必须已经构成盗窃罪、诈骗罪、或者抢夺罪,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
一、中日法律翻译中的文化融合问题  (一)中日两国的文化背景  1.中日两国基本文化背景  翻译往往和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相关,这些文化背景包括社会历史、政治经济、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准确译文的缺失。如日语中的“刺身”,现在各大餐馆直接以“刺身”来称呼此类料理,实际上这个词的确切含义应为生鱼片、生虾、生马肉或其他类别的生吃肉。对于熟悉日本文化的中国人
期刊
摘 要: 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力求改变传统单一模式,尝试多采用探究性阅读,以学生多读、质疑、深思、感知为中心,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思考中产生疑惑,疑惑中探究,探究中感知文本,让学生参与整个过程。探究阅读,就是阅读时要整体把握文章,做到心中有整体感知,同时探究性阅读要适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掌握比较有效的阅读次序及阅读方法,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探究性浏览 教师主导
摘 要: 新课改背景下,综合练习课的新模式主要有以下操作要点:练前点经,引导审题,提示思考方向;练中个别指导,教给分析方法、答题技巧;评讲订正,分类统计;反思复练,订正后写心得。  关键词: 综合练习课 过程优化 新模式 操作要点  如何切实改变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一直在思考与尝试。见仁见智,笔者想从精讲精练的角度作探索。  课的类型按教学任务可分为:新授课、巩固课、
【目的】:观察正常人小梁细胞和睫状肌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3及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的表达及其差异,探讨正常生理状态下基质金属蛋白酶及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在
目的:多维度探讨血标本来源的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变化及广东地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株毒力研究.  方法:本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1)收集我国7个地区2013年和2015年血
摘 要: 阅读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为依存,不能侧重任何一方,更不能忽视教师的讲。教师的讲是为了不讲,是为了学生养成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教师的讲要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阅读;教师的讲要有适当的原则性,妥善处理讲与不讲的关系;教师的讲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性,能激发学生个体阅读文本的兴趣与热情;教师的讲要紧跟时代性,让每一个个体学会古为今用。  关键词: 教师主导 目的性
学贵有疑,没有质疑的课堂是不可思议的。爱因斯坦有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种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北宋思想家张载说:“于不疑之处生疑,方是进矣。”学生只有有了怀疑,才能产生认知冲突,才能有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呢?  一、更新教学观念,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