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活动课:课改的美丽奇葩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happy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绽放异彩,以其生动活泼、开阔视野、学有所得、切实有效得到学生的青睐。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创新,一次历史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使语文课堂光鲜亮丽,旧貌换新颜。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虽然高举课改的大旗,但形式单一,没有创新,导致学生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究其原因,在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缺乏时代性,教学方法单一,限制学生自主创新,导致语文课堂缺乏生机,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语文教学要走出误区,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创造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趣味性,让学生把课本里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自主地联系起来进行语文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阅读活动、写作活动、听话说话活动、写字活动、参观访问活动、辩论会活动、编手抄报活动、演课本话剧活动等。这些活动让课堂百花齐放,春满枝头,春意盎然,因此,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大有作为,让学生站得高看得远,自我表现,自我欣赏,自我提高,放飞希望,放飞智慧,放飞理想。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成为语文活动课的领军人物,成为语文课改的执行者。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把课外活動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限定,从根本上解决语文课外活动课难以落实、难以坚持的问题。坚持就是胜利,语文课外活动要长期坚持才能见效,才能实现语文活动课的价值。
  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掌握知识向具有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融会贯通并转化为能力。
  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有独特的优势。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要侧重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开展活动,因此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体现为学生指挥方遒、指点“江山”,这对于学生来讲语文活动课更具吸引力,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语文活动课要把思想性寓于知识性之中,用趣味性带动知识性,使知识活灵活现,更好地把语文教学的审美和人文因素挖掘出来。比如教学话剧《威尼斯商人》、《陈毅市长》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话剧的独特魅力,可以开展配乐分角色朗读,或者是一次为话剧配画的比赛。这都需要学生在了解话剧人物的语言和性格特点的基础上,从人文精神方面进一步深化。之后,进一步让学生深入课本、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活灵活现地表演剧本。又如编手抄报、辩论会等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又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
  在语文活动课中,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兴趣所指向的对象都是不同的,而多样的语文活动性正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发挥个性和特长。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及知识能力缺陷有目的地加以锻炼。语文课堂教学的最终指向是一种求同思维,而语文活动课更要求学生发挥求异思维,从各个角度出发,寻求多种答案和结局。比如在《皇帝的新装》课本剧的写作过程中,有的学生选择为其加上结尾。学生在大胆想象的基础上,写出了各种剧本,骗子的结局也各不相同。又如,“辩论会”上正方和反方的观点截然相反,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素质和能力。“演讲会”“故事会”等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口头表达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口才和应变能力。语文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提供了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对学好语文很有信心。
  开展语文活动课应注意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的总结、点评等,都需要教师努力,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语文活动课要促使每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与语文活动,必须使语文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一定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
  语文活动课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的层层深入,将走进学生的心里,走向社会生活这片更广阔的天地,最终走向素质教育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中学语文教学之友.
其他文献
高考中英语阅读量是相当大的,一般一套高考英语试题中阅读理解都有四、五篇,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大篇幅的阅读量没有扎实的阅读基础知识和阅读技巧是完不成试卷的。这就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下面谈谈英语高考中的阅读技巧。  一、综合应用英语语言基础知识  英语语言基本知识主要指英语词汇、语法和文体知识。  1.词汇知识。  英语大纲规定了学生应知应会的词语和常用词组,对个别“超纲”词汇试
目的: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社会日益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也出现由信仰迷失、道德滑坡、价值取向扭曲和诚信缺失引起社会不稳定的现象。而这些意识形态
斜劈和地面间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历来都是各类物理测试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高考物理中对这方面的考查更是历久不衰。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同学在判定“劈地”间的静摩擦力方向等相关问题时,常常感到束手无策、费时费力,最终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在某些方面长期存在错误认识。为此本文就“劈地”间的相关问题进行全面的归类解析,以期大大增强静摩擦力的教学效果。  一、情景再现  如图1所示,滑块A和斜劈B的质
摘要: 在历史教学中充分运用教材,有助于学生真实地、近距离地感知历史,树立“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观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探索历史的能力。教师要充分运用课本的史料,精心编排,适当补充,通过学生阅读,教师讲述和精心设计的思考题,拓展教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史料教学是在高三的教学活动中历史教师将与学科内容相关的各种类型的材料作为教学素材,使史料成为学生认识历史事实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摘 要: 纵观近年来的政治高考试卷,经济生活的计算题常有出现,作为难度较大试题,让很多考生一筹莫展,时间花费不少,成效却不理想。作者针对近几年高考计算题的命题方向及热点,就计算题类型中难度较大的几点做具体分析。  关键词: 高考政治 计算题 社会劳动生产率 汇率 技巧  近年来,计算题在政治高考卷中频繁出现,让很多考生难以应对,有时虽然花费了大量时间,却仍算不出正确答案,是广大考生最为头疼的题型。
摘 要: 开卷考试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到底应怎么教才能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是困扰广大教师的一个难题。为此,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分别从指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把握教材脉络、重视社会活动及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综合知识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对广大教师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开卷考试 初中思想品德 指导 引导  初中思想品德实行开卷考试,它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评价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摘 要: 作者根据高职的培养特点:理论够用,实际能力强,提出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加强课程建设,优化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改革现行考核办法,树立全面考试观等《传感器原理》课程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职《传感器原理》 教学实践 教学改革  1.引言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90年代末期得到迅速发展。其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比较流行的说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