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现象

来源 :求医问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647403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很多初为人父、人母者,对新生儿某些正常的生理现象缺乏认识,常当作“疾病”而忧心忡忡,并由此背上了思想包袱。其实,这些貌似“疾病”的正常生理现象,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便可自行消退。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儿由于胆红素水平过高出现的皮肤、粘膜发黄的临床现象,一般出生后2~4天内出现,3~5天加重,2周左右消失。如果是在出生2天内出现黄疸或是出生3周后黄疸仍未消失,应考虑为病理现象,须尽快就诊。
  生理性体重下降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2~4天内,可因吃奶少、胎粪排出、皮肤和肺蒸发了大量水分等原因,致使体重下降6%~9%,一般在7~10天内可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如果体重下降过多或恢复较慢,应考虑母乳不足或新生儿疾病。
  脱水热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尚不健全,当室温较高时,少数新生儿可出现一过性的发热现象,使体温迅速上升,有时可达38~40摄氏度左右。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新生儿出生后2~4天内,多与产妇奶水不足有关。新生儿服用足量的液体后,其体温即可恢复正常。发热严重者可到医院输液治疗。
  乳房肿胀由于受母亲体内雌激素、孕激素、生乳素及催产素的影响,部分新生儿无论男女可出现乳房肿胀,有的还会分泌乳汁。这是新生儿一种特殊的生理现象,一般过1~2周,个别婴儿会延迟到2~3个月后,就会逐渐消失。因此,家长不必担心,更不要挤婴儿的乳头。
  四肢抽动新生儿在饥饿或由睡眠转为清醒时可有突然的惊动样动作,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新生儿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鞘没有完全形成所致。但如果出现一侧或某个肢体抽动,躯干或下肢强直时,则要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阴道流血有些新生儿在出生后1周内,可出现大阴唇轻度肿胀或阴道流出少量粘液及血性分泌物的现象。这是由于受母亲体内雌激素的影响(经胎盘传给胎儿)所致,是新生儿早期的生理现象,一般出生后2~3日即消失,不必做任何处理。
  马牙在新生儿的牙床上,有时会发现有一些凸起的黄白色的小斑点,俗称“马牙”。这是新生儿胚胎发育过程中上皮细胞堆集而成的角化上皮珠,属于正常现象,不需治疗,在数周或数月内可自行消退。家长千万不要用布擦拭或用针挑,以免婴儿发生口腔炎,甚至败血症。个别婴儿的马牙如长得比较大,且发痒、发胀时,应去医院进行处理。
  螳螂嘴每个新生儿在口腔的两侧颊部,都各有一个较厚的、隆起的脂肪垫。因个体差异,有的新生儿更为明显,民间将其称为“螳螂嘴”。旧习俗认为“螳螂嘴”妨碍新生儿吃奶,要把它割掉。实际上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科学的。新生儿颊部的脂肪垫是每一个正常的新生儿都应具有的,这种结构便于婴儿吸牢乳头,有利于吮吸动作的进行,属于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现象。随着婴儿的逐渐长大,脂肪垫会慢慢消失。
  新生儿“包茎”有些新生儿出生后,包皮与阴茎头间粘连,使包皮不能上翻,这是正常生理现象,不必害怕或去医院求治。出生后2~3年内,包皮与阴茎间的粘连部分会逐渐被吸收,使包皮能够上翻,露出阴茎头。
其他文献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学校应重视通过课堂教学特别是思想品德课这一主渠道来化解学生压力,提升学生信心,让学生学会悦纳自己,增强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
抗菌药在眼科疾病的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患者若长期使用大剂量或高浓度的抗菌药,会对眼睛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严重时还会导致不可逆的病变发生。下面就一些常用抗菌药对眼的伤害略予叙述,以供参考:  青霉素:有的患者在注射青霉素后,短至一两天,长至一周以上,会出现结膜充血、眼部有白色分泌物、不能睁眼、有异物感等症状。发生上述症状时,患者需及时停药并做对症治疗。  萘啶酸:口服萘啶酸过量的患者,眼前可呈现大
P53是癌症中研究非常广泛的基因之一,野生型P53作为抑癌基因可有效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然而约50%癌症患者中都发现有P53突变[1]。近年来,P53信号通路失调导致肿瘤发生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法治精神越来越强,喜欢挑不足,也更擅长使用规则为自己开脱。作为辅导员,想要更好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必须注重在工作中运用好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程
肉牛瘤胃酸中毒主要是前胃功能异常而发生一种急性病,通常是由于采食过多谷物,如玉米、小麦、大麦、稻谷以及甘薯干等,尤其是谷物经过粉碎后会在瘤胃内剧烈发酵,生成大量乳酸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全社会关心的话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着一些社会热点案件的报道,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