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人认为现在的孩子应该是最幸福的,吃的、穿的、玩得,包括教育资源与环境,都比以前好很多,可学生们感觉到的并非如此,繁重的学习任务,日益激烈的竞争,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来自学校、教师、家庭、社会及班级中人际交往的各方面压力,对他们身心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做好教学工作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关键,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而学生工作又是教师的主要工作。学生工作虽不能囊括学校的全部工作,但却说明了教师工作在整个学校中的重要性。课改下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学创造下一片纯净的天空?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自身要练好“内功”。老师想更好地为学生留下一片纯净的天空,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树立教师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教师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它是做好教师工作的无形资本。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这正是教师权威产生的前提。如果老师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否则学生是很难同他积极合作的。教师要树立威信本人认为应从三方面努力。
一是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做知识的富有者。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的一知半解。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学生并不因为教师年龄比他大就信服和尊重你,而是因为你确实有知识才敬重和信任你,教师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因此,教师必须不断用新知识充实武装自己。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还要熟悉所学专业的一切知识。对学生有问必答,这样就可以减轻学生在课堂中“吃不饱”的压力。
二是加强师德修养,做学生为人的楷模。教师是各项工作任务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教师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也说:”教师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心灵开拓结果的阳光。”因此,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是对每位老师的基本要求。
三是必须具备多种能力。教师要具备的能力很多,如觀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个别谈话和谈心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总结工作的能力等等。但作为一名老师,首先必须有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需求,捕捉学生的思想信息,把握他们真实态度,以达知人知面知心的能力,应有启迪学生心灵的能力,应有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能力,应有较高的演讲和对话能力。
二、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情境教学就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方法。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我们所创设的情境就应该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突出童趣。因此,需要时常更换教学手段,让学生保持新鲜感,是防止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良方。让学生带着欲望学习,学完后心里还想着教师下节课会上什么新知识呢?这样教师的教学目的与效果就达到了。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语言学习中大胆尝试,特别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当然要善待学生错误,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培养他们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的学习习惯,将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下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展合作创新精神。
三、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不少老师为学生呕心沥血,用心良苦,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尊重和欢迎。我认为,要获得学生的尊重,老师工作应做到“慈、严、勤”三字要诀。
记得有一年,班上有位学生父亲早逝,随后母亲又改嫁,家中只有一个80多岁的婆婆,家里靠政府救济生活。家境的贫困和冷漠让这位学生自卑感很强,到五年级时她已经不想读书了,面对这样的学生,我选择了以情感关怀入手,先是关照她的学习和生活,组织学生为她捐款,按时给她生活补助,并确定专人帮她补习功课,让她感受到老师的慈爱之情和班集体的温暖。逐渐地,她的自卑感克服了,自信心增强了,还被评为学校的优秀少先队员。
这种关爱个别学生的行为,还应与对全班学生的引导结合起来,经过老师的“行为语言”,引导学生把个体孤立而任性的自我意识扩展为关心他人、互助互动的集体意识,努力在班级营造集体观念,进而让班集体的氛围轻松、愉快、和谐。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民教师,面对学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珍惜教师职责,去从事这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老师请给学生创造一片天空,做学生的引领者,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研究,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主动,获得成功。让每一位学生展开理想的翅膀,在祖国的“花园”中自由飞翔!
(责任编校:扬子)
一、教师自身要练好“内功”。老师想更好地为学生留下一片纯净的天空,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树立教师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教师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它是做好教师工作的无形资本。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这正是教师权威产生的前提。如果老师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否则学生是很难同他积极合作的。教师要树立威信本人认为应从三方面努力。
一是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做知识的富有者。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的一知半解。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学生并不因为教师年龄比他大就信服和尊重你,而是因为你确实有知识才敬重和信任你,教师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因此,教师必须不断用新知识充实武装自己。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还要熟悉所学专业的一切知识。对学生有问必答,这样就可以减轻学生在课堂中“吃不饱”的压力。
二是加强师德修养,做学生为人的楷模。教师是各项工作任务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教师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也说:”教师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心灵开拓结果的阳光。”因此,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是对每位老师的基本要求。
三是必须具备多种能力。教师要具备的能力很多,如觀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个别谈话和谈心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总结工作的能力等等。但作为一名老师,首先必须有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需求,捕捉学生的思想信息,把握他们真实态度,以达知人知面知心的能力,应有启迪学生心灵的能力,应有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能力,应有较高的演讲和对话能力。
二、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情境教学就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方法。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我们所创设的情境就应该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突出童趣。因此,需要时常更换教学手段,让学生保持新鲜感,是防止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良方。让学生带着欲望学习,学完后心里还想着教师下节课会上什么新知识呢?这样教师的教学目的与效果就达到了。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语言学习中大胆尝试,特别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当然要善待学生错误,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培养他们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的学习习惯,将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下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展合作创新精神。
三、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不少老师为学生呕心沥血,用心良苦,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尊重和欢迎。我认为,要获得学生的尊重,老师工作应做到“慈、严、勤”三字要诀。
记得有一年,班上有位学生父亲早逝,随后母亲又改嫁,家中只有一个80多岁的婆婆,家里靠政府救济生活。家境的贫困和冷漠让这位学生自卑感很强,到五年级时她已经不想读书了,面对这样的学生,我选择了以情感关怀入手,先是关照她的学习和生活,组织学生为她捐款,按时给她生活补助,并确定专人帮她补习功课,让她感受到老师的慈爱之情和班集体的温暖。逐渐地,她的自卑感克服了,自信心增强了,还被评为学校的优秀少先队员。
这种关爱个别学生的行为,还应与对全班学生的引导结合起来,经过老师的“行为语言”,引导学生把个体孤立而任性的自我意识扩展为关心他人、互助互动的集体意识,努力在班级营造集体观念,进而让班集体的氛围轻松、愉快、和谐。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民教师,面对学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珍惜教师职责,去从事这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老师请给学生创造一片天空,做学生的引领者,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研究,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主动,获得成功。让每一位学生展开理想的翅膀,在祖国的“花园”中自由飞翔!
(责任编校: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