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系列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zho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疫情形势下,为了尽快战胜疫情,全国上下倡导“足不出户”,“停课不停学”。而信息技术的力量,也正在以潜移默化又不可抑制的速度改变着世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催生出了“微时代”的诞生。在这种情况下,体育微课应运而生。以微课为载体,传播亲子游戏为教学内容,让我们更多的家长孩子,收获融洽的亲子关系,同时身心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具体目标如下:
  (1)增强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提升亲子游戏设计内容的能力,提高体育微课的制作水平。
  (2)建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不同课型需求的亲子游戏资源库。
  (3)增强学生体质,改善亲子关系,让家长与孩子和谐相处。
  1 亲子游戏的内容开发
  学生的居家亲子游戏除了要考虑场地及安全以外,还要基于学生的动作发展、认知发展、素质发展敏感期等特点。因此,居家亲子锻炼内容,设计锻炼方法和形式的时候,还要尽可能地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运动需求,增加趣味性和针对性,尽可能创编新颖的、有趣的、适宜的,能乐在其中的运动方式。同时亲子游戏的设置中,我们主要以小学低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小学低段学生骨骼易弯曲,肌肉力量较小,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比幼儿期有很大的发展,但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这一阶段的儿童,不易做强度太大,时间太久的体育运动。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在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成人的监护和具体指导。因此,在设计亲子游戏过程中,我们主要选择规则简单,操作性强,有趣味性,安全性的亲子游戏。
  1.1 立足学生实际,设计趣味教学
  (1)选用学生熟悉的教师录制视频
  低段学生对于老师的崇拜性很强,如果能在视频中看到自己认识的,甚至是自己的体育老师,那锻炼的兴趣性和积极性可想而知。
  (2)编辑符合学生年龄段的导语
  例如:我们给低段学生的儿童化教学导语:亲爱的小朋友们:新年好!这个寒假,人类正在跟一种可恶的病毒作斗争呢!这种病毒长得像皇冠,所以得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非常狡猾,可以戴上各种面具来传染动物和人类。为了避免被新型病毒伤害,小朋友们必须待在家里,足不出户。
  当病毒入侵人体时,身体免疫大军就会和病毒展开一场大战。要想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我们就要加强锻炼,提高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抵抗力。
  Look!我们的体育老师们为大家量身定制了“健身套餐”,让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动起来,打赢这场战役吧!
  (3)设计学生易学的锻炼动作
  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运动水平,我们可以选择动作难度中小、多重复动作、节奏偏慢、适当加入小动物模仿操等,当然在编排时还要综合考虑身体各部位练习次数、整体运动时间及强度等。
  (4)选用学生熟悉的锻炼音乐
  学生在家宅了二十多天,突然听到学校大课间音乐、广播操音乐、眼保健操音乐,他们肯定会有一种回到校园的感觉,那是一种归属感,一种学习的幸福感,可以明显提高练习效果。
  1.2 立足学校特色,激发运动兴趣
  我校是浙江省足球特色学校,学校足球活动丰富,学生对于足球运动也是格外偏爱,因此我们通过设计改造,引入学生喜欢的足球游戏,同时制作器材,寻找足球的替代物,开发设计学生能够承担生理负荷的,便于组织开展的亲子体育活动。积极探索足球的不同玩法,增进创造性的运动思维。例如,我校体育组设计了一系列的家“足”总动员的足球体育亲子游戏,家长们积极参与照片打卡。
  1.3 立足体育模块,提高身体素质
  亲子游戏的内容的设计导向并不是单一的,它是由两方面组成的,一个是促进亲子关系,另一方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我们设计的内容以《人教版体育与健康课程》为载体,按体育模块分为走和跑、球类、技巧、投掷等方面来设计。比如球类模块的内容选择过程中,我们以我校的足球特色为依据设计有趣又能增强学生体能的亲子游戏。
  1.4 立足游戏安全,设计简易器材
  利用现有的居家生活用品或自制安全简易的器材进行游戏,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开发器材的能力,而且使用安全,发挥器材的多种功效。在我们的生活中,易拉罐塑料瓶都是随处可见的,如何利用这些常见的废物为我们的体育教学服务,做成美丽的标志物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比如把雪碧瓶剪成环形图案,可以当球托;易拉罐加上一个报纸做的杆子,可以做一个有高度的障碍物;利用废报纸做球类或者投掷类,不仅废物利用,而且操作简单,很好地消除了这一类型游戏在室内进行的各种隐患。
  2 经验分享,诚谈亲子游戏操作方法
  即使我们把亲子游戏的内容设计得非常完美,体育微课制作得非常精良,如果没有家长和孩子的良好配合和操作,我们的亲子游戏开展也是空谈的。因此,如何让家长和孩子能够在观看亲子游戏视频后,积极开展亲子游戏,成为我们这一课题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亲子游戏中,相对于低段学生而言,家长起着重要的引导和陪伴作用。本课题组通过与家长的访谈、观察、查阅文献的方法,总结了不少亲子游戏实际操作方法,对亲子游戏的积极开展提供借鉴意义。
  2.1 端正参与态度,认识亲子游戏的价值
  在与家长的访谈中,课题组发现普遍家长对于亲子关系的重视有一定的提高,认为好的亲子关系对促进孩子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我们学校积极制作公众号,宣传亲子游戏及心理健康,老师也有针对性地跟家长分享与亲子关系有关的“心灵鸡汤”,加深家长对亲子关系的印象,重视亲子游戏的价值。
  2.2 丰富游戏器材呈现亲子游戏多样化
  合适的材料、舒适的场景是我们进行亲子游戏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因此在亲子游戏材料的选择是不能敷衍的,可根据实际情況来选择。在这里我们还是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制作简单的器材,因为制作的过程不仅加强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增加了亲子互动,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   2.3 深入了解孩子,发挥亲子游戏作用
  在亲子游戏的进行中,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实力比较悬殊,因此这个时候需要做个细心的家长,好好分析一下自家孩子是什么类型的。比如争强好胜型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与他一起拼搏,激发他夺胜的欲望;胆小腼腆型的,这个时候家长要学会示弱,让他们多多体会胜利的感觉,增强自信心;比较佛系的小孩,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多动动脑筋,采用合适的激励手段,让他能够积极地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来。除了这些,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担任重要角色,如“裁判”,让孩子知道并学习比赛的规则和技巧。只有家长重视与孩子的沟通,深入了解孩子,才能真正发挥亲子游戏的最大作用。
  3 应用策略
  3.1 网络为媒,打造“微”平台
  通过“体育老师”“PE邹老师”微信公众号推送《居家亲子体育游戏》系列微视频,随后将公众号链接发到学校教师群里,提醒班主任将链接发布到自己的班级群里去,家长下载以后,学生在家与家长自学微课亲子游戏内容,督促学生进行积极练习,真正参与到体育亲子游戏中来。
  3.2 学生为主,建立“新”评价体系
  一个相对完善的微课课程设置,要有配套的评价体系,就像是一根细线,将每个孩子串联起来,刺激他们朝着更加主动学习的方向发展。对学生亲子游戏实践活动进行评价时,要采取多元化的手段,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和体会反思。
  3.2.1 自我评价
  根据同学们在亲子游戏实践活动过程所得的积分来进行“热爱运动family”的资格认定。如:①亲子游戏的参与者是亲子双方,由父亲和孩子或者母亲和孩子,或者父母双方和孩子;②每周亲子游戏频度不低于3次;③亲子间每次进行游戏的时间不低于20分钟;每星期满足这三个条件就可以获得5运动币。复学后,对所有的积分进行累计,获相应的徽章。
  3.2.2 展示式评价
  体育任课老师根据布置的亲子游戏内容要求家长们在班级群里面进行展示,对于那些亲子游戏表现优秀或者进步较大的家庭进行表扬及奖励,激励学生积极认真地去进行亲子游戏。同时每月进行一次集赞大会,将自己亲子游戏的视频或者内容发布于朋友圈,进行点赞,获得赞最多的前10名,就可以得到相应的运动币。一方面,激发了孩子家长参与亲子游戏的热情;另一方面宣传亲子陪伴和融洽的家庭氛围,一举两得。
  3.2.3 竞赛式评价
  为了提高亲子游戏的积极性和竞争性,我们在疫情防控期间设计了以年级为单位的线上校园吉尼斯活动。由于是在线上操作的,因此我们选择的亲子游戏是以1分钟为单位,来进行比赛,这样方便家长拍摄视频上传家长群进行评比。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家长与孩子练习的积极性,同时促进亲子游戏身心发展的作用。
  4 研究成效
  4.1 增强亲子关系,改善家庭氛围
  通过一系列的居家、室外的亲子游戏,发现不仅培养学生与伙伴的团结协作能力,而且家长一起参与,从而促进亲子关系,使家庭其乐融融。在本次练习中,我运用了访谈法。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询问学生这周亲子游戏中,同学感觉最好的地方是哪里?回答:1.与父母关系更加亲密。2.感觉体育游戏非常的多样化,玩出了乐趣。其次,我通过微信,了解家长对本次亲子游戏、亲子氛围的意见。
  4.2 運动共同成长,互动促进亲情
  卢梭说过:“身体虚弱,它将永远不会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孩子的成长路上需要亲人的陪伴,稚嫩的幼苗,需要阳光与雨露,才能真正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材。通过亲子活动,不仅使孩子和家长体验到了参与游戏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在锻炼的同时,家长有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机会,加深了亲子间的情感交流,运动不仅让我们拥有了健康的体魄,还拥有了一颗快乐的心。
  4.3 积极课题研究综合素质提升
  课题研究至今几个月时间,课题组的老师都收获颇多。我们静下心来研究微课设计、收集亲子游戏资料、设计开发亲子游戏、合理实施点评,同时在活动中不断积累材料,撰写论文案例。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小学)
其他文献
田径训练是小学体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但大部分学生在面对田径训练时,并没有一个好的态度,这直接导致教师设定的田径训练难以发挥出作用,学生也会对田径训练失去兴趣,这就相当于一个死循环,教师需要尽可能地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教师需要从田径训练对学生的提升入手,通过解决田径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来制定出提高田径训练有效性的具体措施。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学生在进行田径训练时,可能只
《高等数学》是医药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医药类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数学课程逻辑性强、内容抽象、难学难懂等问题,探讨了将《药物动力学》的内容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中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从药学专业特点、学生知识背景、教学方式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将《药物动力学》内容与《高等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
期刊
物理诊断技术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水平,实现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路径,就高职院校物理诊断技术精品课程的相关建设进行探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层面实现了发展与繁荣,人们对于自身健康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运动除却能够帮助人们放松心情,还能够使人们保持身体健康。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体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自行车运动是一种较为典型的运动方式,且这一运动方式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国民喜爱度。我国近些年自行车运动员数量整体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针对专业自行车运动员来讲,体能训练不可或缺。一直以来,体能训练都被视为
选取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附近部分高校的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在了解大学生的环境与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知信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论证在大学生中开设环境健康教育类课程的必要性,并对开展环境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提出相关建议。
当前医学院校研究生课程设置未能满足医学研究生培养的实际需要,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社会科学,重理论课程、轻技术课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问题。在此结合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设置改革的实践,提出扩充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实施研究生课程二级管理体制;明确不同培养流程及课程名称;注重研究生课程师资建设;完善研究生课程评估体系等建议。
在医学高职教育中开展双语教学十分必要,但目前在医学高职教育中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着学院重视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参差不齐等困难.面对上述困难,医学类高职院校应制定开展双语教学的政策和方法,并加大双语师资培养及双语教学软硬件等方面的投入。
通过对马琳与戴资颖连续三站羽毛球女子单打决赛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得失分特征,归纳两位运动员的特点。结论:(1)马琳与戴资颖比例最高的得失分类型为非受迫性失分,戴资颖非受迫性失分比例更高;(2)马琳的得分大部分来自后场,杀球为其优势技术,而戴资颖则多点开花,前后场得分情况较为均衡;(3)戴资颖在三场比赛中得失分类型变化较大,说明失利后及时调整、积极寻求改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中华医学会第五党支部(即杂志社党支部)再次荣获“卫生部直属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殊荣,支部书记游苏宁同志获“卫生部直属机关优秀党员”称号。
期刊
分析外科实习中因工受伤的原因,探讨其危害及相应的预防措施。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本院2008年10月—2009年9月共377名实习生在普外科实习期间因工受伤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调查结果 进行分析。从中发现,临床实习医生缺乏预防损伤的相关知识培训;职业防护意识淡薄;操作不熟练;锐器伤发生率高。因此,制订完善的宣教、培训及治疗方案将有助于减少实习医生职业损伤及血源性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