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权书法艺术及作品市场走向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mygod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斌权,1965年生,籍贯山西,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艺术发展中心主任,中国音乐书法的倡导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音乐书法的先行者与创造者,也是打通音乐与书法节律的成功实践者。
  作品先后在保利、瀚海、荣宝、传是等各大拍卖公司拍卖,被奥地利、美国、英国、日本、香港、台湾等海内外团体和个人广泛收藏、反响强烈。
  随着李斌权及其所倡导的音乐书法在艺术殿堂和国际高雅场合的频频亮相,其知名度在海内外的业界乃至社会上都节节攀升,正可谓是家喻户晓。维也纳金色大厅、霍夫堡皇宫、水立方、北京剧院、伦敦、北京太庙等场合,无不出现他的身影,和国际一流的指挥家、交响乐团、舞蹈团联袂上演书法音乐会。
  时至今日,李斌权音乐书法所取得的成功,绝非偶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首先,他本人在书法上具有精深的艺术造诣,特别在草书研究方面,他所下的功夫是令人惊叹的!用“池水尽墨”和“退笔成冢”以及“被为之穿”来形容是毫不为过的。其书法根植于传统,提倡以古为新,研习历代草书名帖,从魏晋唐诸家那里汲取艺术养料,广取博收,并推陈出新,备成一家,形成自己飘逸、畅达、雄浑、奇伟的艺术风格。他作草用笔点画精到,气势流畅贯通,章法起伏跌宕,墨色丰富多变,韵律感极其强烈,可谓是“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挫如泉流”(包世臣语)。
  其次,在表演音乐书法时,他的现场发挥和应变能力之强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他的这种专门性的特殊训练是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磨练。李斌权表演现场,每当写到纵情得意之处,随着伴奏音乐的骤起和高亢进而转入急速,他手中的那支笔似乎已经完全成为他的身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点线的跳动飞舞和旋律的盘旋回绕融为一体,书写者的身体也跟着优美多变的节奏翩翩起舞。此时此刻,作者完全进入了忘我的奇妙境界,而观赏者也跟随者音乐与笔墨的律动,进行着一种别样的精神情感体验。再者,他对音乐的敏感和各种器乐与声乐以及演唱的恰似自然天成的融合,既有先天的禀赋和气质在起作用,也与有针对性的训练息息相关。很显然,这种效果也绝非人人皆可达到。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三、四届副主席刘艺先生曾对李斌权评价如下:壁书古已有之,唐怀素五代杨凝式等皆擅此艺,虽无遗迹可观,却有佳话流传,今日壁书似已绝迹,岂料近日中国书法音乐会上,久违之壁书重放光彩,主演李斌权先生于丈二匹大小之墙面上挥洒自如,顿还怀素旧观,今人击节赞叹,其草书结字准确,线条流畅且伴随音乐节奏,时急时缓,时弱时强,视觉与听觉融为一体,此则古人所不及者。书法属空间艺术,却受时间约束,与属于时间艺术之音乐相通,故尔书法与音乐同台献艺,成为可能。
  艺术市场对李斌权的书法作品接受度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拍卖市场来看,他在当代书法市场中位居前列,从近两年各大拍卖会李斌权作品的成交记录来看,其书法作品的市场前景广阔,投资潜力巨大。对于广大书画收藏者和投资者来说,更关注李斌权“音乐书法”作品。欣赏他的书法,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令人回味无穷,对于音乐与书法的跨界研究亦有举足轻重的作品。后市迭创佳绩、继续走红海内外市场是指日可待。(责编:魏佩)
其他文献
1930年,一位年仅25岁的青年凭借画作《白孔雀图》,一举夺得了比利时“万国博览会”金牌奖。他,就是“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中,与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并称为“岭南画派四大家”之一的赵少昂(1905-1998年)。他画艺师承高奇峰,兼取诸家之长,主张“融会古今,折衷中外”的艺术宗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取了日本和西洋画技的精华,同时又注重师法造化,故深得“岭南画派”的精髓。其擅长花鸟、走兽题材,是继
期刊
苏州状元博物馆选址在潘世恩之“状元府”,力求以一座建筑的历史来承载一种文化,以状元宅地的空间价值以及建筑空间中所透析出来的古代状元的生活方式、文化取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来表现出状元文化的精神价值,这一精神价值就是“崇文、重教、修身、报国”。苏州状元博物馆的成立让更多的苏州居民和外来游客了解苏州状元,体验状元文化,使苏州状元文化得以展示和传播,从而突出苏州城市的“崇文”精神。  潘世恩故居是一座
期刊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不定,而文坛画界却是异彩纷呈。在“正统派”醉心复古的沉闷气氛中,“金陵八家”等一批寓居江南的优秀画家,勇于探索变革、继往开来,以个性独特的丹青风貌翘然崛起……位列其间的吴宏心志高节,性情豪爽且富有侠气,画如其人,特立独行。尽管现存史料对其记述不多,但无疑亦是位值得一提的丹青高手。笔者现以吴宏的两幅代表作《燕矶晓望图》、《莫愁旷览图》为例,对其山水画艺术风格做一基本剖析。  一、画家
期刊
路遥,因他的小说《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所获的成功而誉满天下。许多朋友在文章中写到了自己与路遥的交往,或者对路遥的关怀、支持和影响。但是,在路遥的生命里程中,有一个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人物,且鲜为人知。这个人叫申昜。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他先后担任延川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和县委书记。可以说,如果没有申这个有胆略、有远见的领导干部,如果没有申昜敢于尊重事实、真心惜才爱人的高风亮节,路遥在八九十年代的故
期刊
我国现代著名国画家魏紫熙先生于2002年4月11日走完了他87年的人生旅途,在华夏历史文化名城金陵驾鹤仙去。他作为享誉20世纪中国画坛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傅抱石、钱松喦、亚明、宋文治等“新金陵画派”名家一起,为现代美术史册增添了辉煌的一页。  魏紫熙1915年1月出生于河南省遂平县,17岁考入位于开封的河南艺术师范学校。1934年毕业后,从事中小学艺术教育多年。巍巍壮观的太行浩气,给予了魏紫熙诸
期刊
是“党项”的血脉  奔涌着强悍与热狂  是大山般的肩背  承载百年风云的激荡  黄土高原的儿子  足踏沟壑纵横的家乡  吟诵苦难与悲壮……  你的笔下  不是鲜花与美酒  而是血的奔涌,汗的流淌  你的生命轨迹  像夸父逐日  你的理想  像他扔出的手杖  正化作锦簇花团随风飘香……  (责编:魏佩)  注:陕北人多为党项族人后裔  后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笔者与路遥初识,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了
期刊
重读《早晨从中午开始》一书,是在路遥逝世二十周年祭日来临的时候。当我又打开深藏的记忆,才知有一道抹不去的印痕始终还镂刻在心底。  这是十二年前在滇西边城保山与《早晨从中午开始》面对面的时候……其时,我是因工作关系刚落脚在这里的。这样的一座边城从西汉开边设郡,历经了几千年的沧海桑田,至今依旧保存着岁月流变与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的厚重感。这是在无数残留的古建筑遗址依稀还未散尽的古意上,是从布局未变但两旁
期刊
1992年11月7日,陕北黄土高原上的汉子、当代优秀作家路遥倒下了。迄今,路遥离开我们二十年了,当路遥离我们越来越远时,我们更加觉得他作为一名作家的伟大。但是,我们的世界依然平凡。有人说,一个真正的作家应该用生命写作。对此,我不置可否。但是,路遥是真正用生命写作的作家。回望先生短暂的生命历程,重温他那一部部著作,我感觉那是咬开自己的血管,蘸着热血和生命写成的。正应了曹雪芹那句“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
期刊
明代中叶,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一带的苏州地区,因交通便利,海外贸易的中心从扬州下移到太仓和松江一带,促使这一地区手工业、商品经济的繁荣,也给绘画艺术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文人们汇集于此,学术思想和文学艺术百花齐放,为“吴门画派”的出现造就了物质基础、人才基础、文化环境。以沈周为“吴门派”的开宗大师,继承宋元以来的优秀传统,也受南宋院体水墨山水和青绿山水的影响,追求气韵神采的笔墨,使文人画走向极盛
期刊
由大型纪录片《路遥》执行制片人王苗霞撰写的《纪录片〈路遥〉诞生记》将于本刊12期登出,作者用含蓄而朴实的笔触,回忆了大型纪录片的全部拍摄过程,道出了拍摄过程中许多感人肺腑的艰辛往事与令人啼笑皆非的拍摄花絮。  “距离拍摄纪录片《路遥》已经近三年了,说起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我的心情就变得尤为复杂,不知从何说起,甚至不知道要说什么,因为发生的事情太多了,总之能把这部纪录片拍摄完成,虔诚地把这位命运多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