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掘时间最早的,其文化底蕴尤为深厚,同时作为嘉兴的母亲河,一千三百年的历史,她对周边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本文旨对嘉兴段运河文化内涵及文化延伸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大运河;嘉兴;文化;延伸
一、京杭大运河嘉兴段运河概况
大运河嘉兴段属中国大运河江南运河苏州—嘉兴—杭州段,历经世代沧桑、历史演变,是杭嘉湖平原水系的干河,也是京杭大运河自北而南沟通五大水系中太湖和钱塘江两大水系的主动脉。目前的嘉兴段运河主河道以嘉兴环城河为中心,背起苏州与嘉兴交界处,南与大运河杭州段相连接,长 111千米,是江南运河联系太湖水系与钱塘江水系的河段,也是中国大运河形成时间较早、自然条件最好、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河段之一。
二、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的运河文化发展的借鉴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这条古老的运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六个省市,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将18个城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其中,杭州作为运河的终点城市,在运河的保护和发展上走在其他城市的前列。
例如大运河杭州段是京杭大运河最重要的河段之一,是京杭大运河的南端起点,是杭州的生发之河。杭州市的申遗点段共有11个点段(包括6个遗产点、5段河道)。杭州不断推进杭州段运河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与此同时还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为杭州的长远发展做出详细规划与分析,并提出了打造“生活品质之城”,作为浙江的第一大城市,杭州的发展也影响着浙江的周边发展。
三、京杭大运河嘉兴段运河文化概述
嘉兴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没有运河就没有嘉兴的发展,作为江南运河段的其中一段水运枢纽,运河嘉兴段是一条有着1300年历史的河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沉淀,古时嘉兴是典型的江南小镇,唯一的出行方式只能通过水路和船,运河见证了嘉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城市的格局和深厚的江南文化特征,也繁荣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也关系着嘉兴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给两岸人民以生活的便利。所以运河对于嘉兴的意义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嘉兴的文化发展离不开运河,运河也造就了嘉兴的文化内涵。
京杭大运河在嘉兴城市的發展历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一直以来,嘉兴长期偏于江南运河一隅,而京杭大运河的建成打破了嘉兴长期封闭状态,确立了嘉兴 “左杭右苏”“南北通衢”的运河古城地位,它使嘉兴成为南北交通干线的一个重要节点,嘉兴的商业和手工业因此日趋兴盛。可以说,是京杭大运河推动了嘉兴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古镇沿河而兴,建筑、园林、民俗、水利设施共同构成了一笔珍贵的遗产。历史的轴线,运河的文化,水乡的风情,古迹的遗韵,革命的光辉,都市的风采都在这里汇聚。运河不仅是历史时期嘉兴的防护屏障、运输的航道、生活的水源排污的重要通道,而且也是现在嘉兴市民生活的休闲带、城市景观的风光带、旅游的黄金线,同时更是“嘉兴文化”流动变迁的载体。可以说,运河是嘉兴的“母亲河”,她孕育了嘉兴的所有,她见证了嘉兴的发展,是嘉兴最具全国乃至世界意义、最具文化积淀的城市符号之一,并将在未来的岁月中焕发出崭新而独特的魅力。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京杭大运河嘉兴段自然人文宝贵文化资源,嘉兴市政府通过了《京杭大运河嘉兴段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规划中在空间形态上将京杭大运河嘉兴段布局为运河古镇、运河古城、运河新城、运河新镇和民俗文化展示长廊、水乡新貌展示长廊。《大运河(嘉兴段)遗产保护规划》于2010年8月经嘉兴市域规划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2012年9月由嘉兴市人民政府颁布实施。经过研究总结,可将嘉兴文化分成以下七个组成部分:
(一)物产文化
嘉兴段的物产文化深厚,连接着嘉兴的历史,具有地方特色的、独一无二的物产资源。例如嘉兴的月河街区、三塔公园、西塘古镇等都传承了物产文化。
(二)漕运文化
对于漕运文化则是核心部分,运河水系的运输,嘉兴与各个地区的经济物产的往来,体现漕运文化在嘉兴及周边一带地位的重中之重,是嘉兴段的精髓所在。在漕运文化片区中,现集中了较为代表性的中心茧库,长安粮仓、长安丝库、长安辛江路码头群等,对其进行准确定位,结合长安地域文化特征与古仓库进行改造,体现物产文化与漕运文化特色。
(三)茶艺戏曲文化
在嘉兴的月河街区,其有特色鲜明的江南建筑群,周围有双魁巷、落帆亭等文化保护建筑,在这里有庙会曲艺表演,展示嘉兴传统的文化习俗,以及曲艺文化的博大精深,嘉兴人民对我国传统茶艺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四)旅游文化
嘉兴段的旅游文化尤为显现,桐乡的乌镇在挖掘江南古镇小桥流水的独特气质和运河的壮美气质同时,集中体现水景文化和旅游文化。西塘古镇在发扬江南文化的同时,也在集中体现运河的旅游文化特色。古今中外的旅游文化,自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后,也正在谱写着历史文化的印记。
(五)民俗文化
嘉兴地区属于吴越文化,吴越人性格外柔内刚,为人谦和,注重礼节,这一文化则表现在日常生活之中,运河两岸居民传承着独特的民俗文化,例如一些民间故事、民间美术、民间礼仪、生产和生活习俗等。
(六)建筑文化
具有江南文化特色的建筑,受当地民俗文化、功能文化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运河两岸分布众多的建筑、街区。
(七)水景文化
嘉兴月河街区、西塘古镇的水景结合雕塑、小品进行文化品位的提升,结合地区特色,集中展示运河物产文化,将各个文化领域相融合,形成独特的且具有嘉兴地方特色的文化韵味。
四、京杭大运河嘉兴段运河文化延展
运河是流动的文化,以物态文化创造动态历史。遵循当今发展趋势,发展生态文明城市。保护和传承京杭大运河所蕴藏的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同时,开发和利用资源促进地方旅游经济发展。倡导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齐头并进。将运河文化打造成城市文化的品牌,从而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嘉兴运河两岸,各种文化交相辉映。民俗文化节日丰富,开设各种民俗活动,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其中,将文化与生活融合。建筑是固体的音乐,人与环境的调和剂,自然而然会有种依附感,通过乌镇、西塘增加这种根的归属感。网状河道保持畅通,人们依河而居,以水为生,一代又一代地在运河上劳作、生息。形成了运河沿岸特殊的生产、生活习俗。随着运河段的景观设计、运河文化的提升,旅游的发展,让更多的人来到这里,感受这片土地的温情,回归千年的历史感。
五、总结
通过对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及嘉兴段运河文化历史的了解与分析,让我们更直面京杭大运河的宏伟与辽阔,在历史的隧道里,我们看到了一幅有关京杭大运河的长轴画卷,运河文化博大精深,同时也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为运河段文化的发展以及打造出宜居城市的景观规划努力,而运河段的长久发展也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担当起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宗新.辉煌的京杭大运河文化[J].水利发展研究,2007,7(5):55-60.
[2] 陈永金,李胜虎,赵立霞等.京杭大运河与聊城经济文化影响的地理分析[J].商业研究,2011,(1):52-56.
[3]刘惠敏.大运河对城市文明兴起与经济发展的作用[J].生产力研究,2011,(6):77-79.
基金项目:
该论文为嘉兴学院重点SRT项目成果,项目编号:851714052
【关键词】大运河;嘉兴;文化;延伸
一、京杭大运河嘉兴段运河概况
大运河嘉兴段属中国大运河江南运河苏州—嘉兴—杭州段,历经世代沧桑、历史演变,是杭嘉湖平原水系的干河,也是京杭大运河自北而南沟通五大水系中太湖和钱塘江两大水系的主动脉。目前的嘉兴段运河主河道以嘉兴环城河为中心,背起苏州与嘉兴交界处,南与大运河杭州段相连接,长 111千米,是江南运河联系太湖水系与钱塘江水系的河段,也是中国大运河形成时间较早、自然条件最好、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河段之一。
二、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的运河文化发展的借鉴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这条古老的运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六个省市,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将18个城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其中,杭州作为运河的终点城市,在运河的保护和发展上走在其他城市的前列。
例如大运河杭州段是京杭大运河最重要的河段之一,是京杭大运河的南端起点,是杭州的生发之河。杭州市的申遗点段共有11个点段(包括6个遗产点、5段河道)。杭州不断推进杭州段运河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与此同时还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为杭州的长远发展做出详细规划与分析,并提出了打造“生活品质之城”,作为浙江的第一大城市,杭州的发展也影响着浙江的周边发展。
三、京杭大运河嘉兴段运河文化概述
嘉兴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没有运河就没有嘉兴的发展,作为江南运河段的其中一段水运枢纽,运河嘉兴段是一条有着1300年历史的河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沉淀,古时嘉兴是典型的江南小镇,唯一的出行方式只能通过水路和船,运河见证了嘉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城市的格局和深厚的江南文化特征,也繁荣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也关系着嘉兴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给两岸人民以生活的便利。所以运河对于嘉兴的意义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嘉兴的文化发展离不开运河,运河也造就了嘉兴的文化内涵。
京杭大运河在嘉兴城市的發展历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一直以来,嘉兴长期偏于江南运河一隅,而京杭大运河的建成打破了嘉兴长期封闭状态,确立了嘉兴 “左杭右苏”“南北通衢”的运河古城地位,它使嘉兴成为南北交通干线的一个重要节点,嘉兴的商业和手工业因此日趋兴盛。可以说,是京杭大运河推动了嘉兴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古镇沿河而兴,建筑、园林、民俗、水利设施共同构成了一笔珍贵的遗产。历史的轴线,运河的文化,水乡的风情,古迹的遗韵,革命的光辉,都市的风采都在这里汇聚。运河不仅是历史时期嘉兴的防护屏障、运输的航道、生活的水源排污的重要通道,而且也是现在嘉兴市民生活的休闲带、城市景观的风光带、旅游的黄金线,同时更是“嘉兴文化”流动变迁的载体。可以说,运河是嘉兴的“母亲河”,她孕育了嘉兴的所有,她见证了嘉兴的发展,是嘉兴最具全国乃至世界意义、最具文化积淀的城市符号之一,并将在未来的岁月中焕发出崭新而独特的魅力。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京杭大运河嘉兴段自然人文宝贵文化资源,嘉兴市政府通过了《京杭大运河嘉兴段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规划中在空间形态上将京杭大运河嘉兴段布局为运河古镇、运河古城、运河新城、运河新镇和民俗文化展示长廊、水乡新貌展示长廊。《大运河(嘉兴段)遗产保护规划》于2010年8月经嘉兴市域规划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2012年9月由嘉兴市人民政府颁布实施。经过研究总结,可将嘉兴文化分成以下七个组成部分:
(一)物产文化
嘉兴段的物产文化深厚,连接着嘉兴的历史,具有地方特色的、独一无二的物产资源。例如嘉兴的月河街区、三塔公园、西塘古镇等都传承了物产文化。
(二)漕运文化
对于漕运文化则是核心部分,运河水系的运输,嘉兴与各个地区的经济物产的往来,体现漕运文化在嘉兴及周边一带地位的重中之重,是嘉兴段的精髓所在。在漕运文化片区中,现集中了较为代表性的中心茧库,长安粮仓、长安丝库、长安辛江路码头群等,对其进行准确定位,结合长安地域文化特征与古仓库进行改造,体现物产文化与漕运文化特色。
(三)茶艺戏曲文化
在嘉兴的月河街区,其有特色鲜明的江南建筑群,周围有双魁巷、落帆亭等文化保护建筑,在这里有庙会曲艺表演,展示嘉兴传统的文化习俗,以及曲艺文化的博大精深,嘉兴人民对我国传统茶艺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四)旅游文化
嘉兴段的旅游文化尤为显现,桐乡的乌镇在挖掘江南古镇小桥流水的独特气质和运河的壮美气质同时,集中体现水景文化和旅游文化。西塘古镇在发扬江南文化的同时,也在集中体现运河的旅游文化特色。古今中外的旅游文化,自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后,也正在谱写着历史文化的印记。
(五)民俗文化
嘉兴地区属于吴越文化,吴越人性格外柔内刚,为人谦和,注重礼节,这一文化则表现在日常生活之中,运河两岸居民传承着独特的民俗文化,例如一些民间故事、民间美术、民间礼仪、生产和生活习俗等。
(六)建筑文化
具有江南文化特色的建筑,受当地民俗文化、功能文化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运河两岸分布众多的建筑、街区。
(七)水景文化
嘉兴月河街区、西塘古镇的水景结合雕塑、小品进行文化品位的提升,结合地区特色,集中展示运河物产文化,将各个文化领域相融合,形成独特的且具有嘉兴地方特色的文化韵味。
四、京杭大运河嘉兴段运河文化延展
运河是流动的文化,以物态文化创造动态历史。遵循当今发展趋势,发展生态文明城市。保护和传承京杭大运河所蕴藏的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同时,开发和利用资源促进地方旅游经济发展。倡导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齐头并进。将运河文化打造成城市文化的品牌,从而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嘉兴运河两岸,各种文化交相辉映。民俗文化节日丰富,开设各种民俗活动,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其中,将文化与生活融合。建筑是固体的音乐,人与环境的调和剂,自然而然会有种依附感,通过乌镇、西塘增加这种根的归属感。网状河道保持畅通,人们依河而居,以水为生,一代又一代地在运河上劳作、生息。形成了运河沿岸特殊的生产、生活习俗。随着运河段的景观设计、运河文化的提升,旅游的发展,让更多的人来到这里,感受这片土地的温情,回归千年的历史感。
五、总结
通过对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及嘉兴段运河文化历史的了解与分析,让我们更直面京杭大运河的宏伟与辽阔,在历史的隧道里,我们看到了一幅有关京杭大运河的长轴画卷,运河文化博大精深,同时也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为运河段文化的发展以及打造出宜居城市的景观规划努力,而运河段的长久发展也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担当起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宗新.辉煌的京杭大运河文化[J].水利发展研究,2007,7(5):55-60.
[2] 陈永金,李胜虎,赵立霞等.京杭大运河与聊城经济文化影响的地理分析[J].商业研究,2011,(1):52-56.
[3]刘惠敏.大运河对城市文明兴起与经济发展的作用[J].生产力研究,2011,(6):77-79.
基金项目:
该论文为嘉兴学院重点SRT项目成果,项目编号:851714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