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高职专科学校的特点,结合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与实训任务安排,工量具的正确使用,材料的合理使用等。
【关键词】教学方法;成本控制;钳工实训
钳工实训是职业院校机械类实训教学必修课程之一,需要必备相关设施、工具、量具、材料等。若教学中不分使用要求来配备工量具的数量、种类,则会增加非正常消耗,从而增加教学成本;若不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合理安排实训任务与进度,同样会造成材料的浪费。
一、存在的现象
综合近十年本人任教过的几所职业院校里的钳工实训教学,存在以下现象:任课教师、学生成本意识不强,工量具、耗材使用随意性大;教学方法不适宜学生综合素质,非正常损耗大;实训教学计划不合理,学生对所加工的零件的价值感不强。
不同年级(有无经过专业理论课学习)、不同层次(高中毕业和初中毕业生源)、不同专业(机械类和非机械类)的学生完成相同钳工实训课题后的非正常的材料、耗材(锯条、钻头、丝锥等)使用情况,如表1所示:

不难看出,经过企业顶岗实习后的学生对耗材成本管理明显好过仅在学校实训的同学;高中毕业的学生好过初中毕业的学生。
二、成本控制方法探讨
如何搞好钳工实训,让学生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减少不合理的材料消耗、工量具损耗,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意识方面:让学生正确认识钳工,提高学习兴趣
不少学生认为,当今是科技发达的时代,靠手工作业不但花费时间,而且消耗体力,现代机械化加工完全可以代替人的操作,因而,在钳工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愿意刻苦训练,随意应付了事的现象,针对这种片面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门思想教育。可以组织他们到工厂企业参观,了解钳工的工作,可让工人师傅讲述钳工在机器制造和设备维修中的作用,使学生通过对实际场面的参观,亲身体验机械化设备在很多方面不能代替钳工的操作,现代化离不开钳工。
(二)职业要求方面:明确钳工操作技能的目的和要求
任何技能训练都有特殊的目的和要求。要让学生明确训练的目的和要求,明确掌握该项技能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技能训练产生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技能训练的过程经常处于意识的控制之下。要让学生对他们应掌握的钳工技能有个总体了解,使学生明白钳工操作技能训练的重要性及应达到的水平,在教学时,对每个课题也要提出相应的要求和检验方式,了解目标落实情况,强化目标控制,学生练习时就会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使练习的效果提高。
(三)教学方法发面:采用因材施教和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好坏、动手能力的强弱、分析能力的高低都不一样,有些学生掌握技能又快又好,有些学生则差一些,这就需要因人施教,对技术好的学生增加课题难度,对技术差的学生要多指导、多鼓励、多练习。采用先进的电化教学比较直观,不受时空限制且具有可重复性,还可以调节教师示范教学的单一状态。可以使学生领会技能的基本要求,掌握技能的局部动作。把钳工基本技能的分解动作与整体动作制成电教片,让学生一目了然,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钳工基本技能的要领,达到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的效果。同时改变技能训练脏、累、苦的模式,让学生有较多的休息时间,以便更好地训练。
(四)教学安排方面:钳工技能训练要有计划、有步骤
技能培养关键在于学生长期的练习,但这种练习绝不应是一种简单的机械重复,而应当是在科学的指导下的最优练习法,教师应对整个练习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强化钳工基本技能的训练,扎实基本功。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划线、锯割、锉削、錾切、钻孔、扩孔、铰孔、攻丝等,这些动作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掌握。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动作要领,学生由简单机械地模仿到逐渐熟练掌握。基本技能训练要做到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这样才有利于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加强钳工综合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后,就要有计划地把各种基本技能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教师应根据综合技能训练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课题练习,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促进学生迅速提高技能,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和多样化的练习手段。钳工技能的形成要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和次数,在安排练习时间和次数时既要考虑到有利于技能巩固,又要避免由疲劳引起的厌倦情绪导致兴趣下降,还要根据各种基本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合理地安排练习时间间隔及每次练习时间的长短,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练习方法,对学生和成绩及时作出评价。无论是单项操作练习,还是综合操作训练,每次都要建立一个评分标准。学生对照这个标准可以了解训练的要求,教师最好让学生参与实习工件的批改,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指导学生改进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对于实习工件做得好的学生应及时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教师还应注意利用技能评价,引导学生进行相互比较,增加竞争意识。形成你争我赶的局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探讨,不难发现实训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没有定论,也没有固定公式可照搬照套,只有在实训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工序,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减少不合理、不必要的消耗,取得满意的实训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方法;成本控制;钳工实训
钳工实训是职业院校机械类实训教学必修课程之一,需要必备相关设施、工具、量具、材料等。若教学中不分使用要求来配备工量具的数量、种类,则会增加非正常消耗,从而增加教学成本;若不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合理安排实训任务与进度,同样会造成材料的浪费。
一、存在的现象
综合近十年本人任教过的几所职业院校里的钳工实训教学,存在以下现象:任课教师、学生成本意识不强,工量具、耗材使用随意性大;教学方法不适宜学生综合素质,非正常损耗大;实训教学计划不合理,学生对所加工的零件的价值感不强。
不同年级(有无经过专业理论课学习)、不同层次(高中毕业和初中毕业生源)、不同专业(机械类和非机械类)的学生完成相同钳工实训课题后的非正常的材料、耗材(锯条、钻头、丝锥等)使用情况,如表1所示:

不难看出,经过企业顶岗实习后的学生对耗材成本管理明显好过仅在学校实训的同学;高中毕业的学生好过初中毕业的学生。
二、成本控制方法探讨
如何搞好钳工实训,让学生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减少不合理的材料消耗、工量具损耗,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意识方面:让学生正确认识钳工,提高学习兴趣
不少学生认为,当今是科技发达的时代,靠手工作业不但花费时间,而且消耗体力,现代机械化加工完全可以代替人的操作,因而,在钳工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愿意刻苦训练,随意应付了事的现象,针对这种片面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门思想教育。可以组织他们到工厂企业参观,了解钳工的工作,可让工人师傅讲述钳工在机器制造和设备维修中的作用,使学生通过对实际场面的参观,亲身体验机械化设备在很多方面不能代替钳工的操作,现代化离不开钳工。
(二)职业要求方面:明确钳工操作技能的目的和要求
任何技能训练都有特殊的目的和要求。要让学生明确训练的目的和要求,明确掌握该项技能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技能训练产生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技能训练的过程经常处于意识的控制之下。要让学生对他们应掌握的钳工技能有个总体了解,使学生明白钳工操作技能训练的重要性及应达到的水平,在教学时,对每个课题也要提出相应的要求和检验方式,了解目标落实情况,强化目标控制,学生练习时就会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使练习的效果提高。
(三)教学方法发面:采用因材施教和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好坏、动手能力的强弱、分析能力的高低都不一样,有些学生掌握技能又快又好,有些学生则差一些,这就需要因人施教,对技术好的学生增加课题难度,对技术差的学生要多指导、多鼓励、多练习。采用先进的电化教学比较直观,不受时空限制且具有可重复性,还可以调节教师示范教学的单一状态。可以使学生领会技能的基本要求,掌握技能的局部动作。把钳工基本技能的分解动作与整体动作制成电教片,让学生一目了然,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钳工基本技能的要领,达到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的效果。同时改变技能训练脏、累、苦的模式,让学生有较多的休息时间,以便更好地训练。
(四)教学安排方面:钳工技能训练要有计划、有步骤
技能培养关键在于学生长期的练习,但这种练习绝不应是一种简单的机械重复,而应当是在科学的指导下的最优练习法,教师应对整个练习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强化钳工基本技能的训练,扎实基本功。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划线、锯割、锉削、錾切、钻孔、扩孔、铰孔、攻丝等,这些动作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掌握。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动作要领,学生由简单机械地模仿到逐渐熟练掌握。基本技能训练要做到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这样才有利于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加强钳工综合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后,就要有计划地把各种基本技能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教师应根据综合技能训练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课题练习,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促进学生迅速提高技能,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和多样化的练习手段。钳工技能的形成要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和次数,在安排练习时间和次数时既要考虑到有利于技能巩固,又要避免由疲劳引起的厌倦情绪导致兴趣下降,还要根据各种基本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合理地安排练习时间间隔及每次练习时间的长短,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练习方法,对学生和成绩及时作出评价。无论是单项操作练习,还是综合操作训练,每次都要建立一个评分标准。学生对照这个标准可以了解训练的要求,教师最好让学生参与实习工件的批改,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指导学生改进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对于实习工件做得好的学生应及时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教师还应注意利用技能评价,引导学生进行相互比较,增加竞争意识。形成你争我赶的局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探讨,不难发现实训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没有定论,也没有固定公式可照搬照套,只有在实训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工序,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减少不合理、不必要的消耗,取得满意的实训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