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四会”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能力。学生不喜欢上阅读课,因为在学生的印象中阅读是比较乏味的。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本人尝试了很多方法。在实践中,我认为以下这些方法与技巧值得一试。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语言训练
我们知道初中英语阅读理解在中考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不难看出这是社会的发展的必然,也是新时代对中学生的提出的要求。新教材的不断改进,英语教师应以新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根据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我认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设计兴趣情境理解课文内容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英语这门学科,大多数学生对其不感兴趣,认为英语不好掌握,太难学,因此,我认为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的一项重要保证。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完成英语阅读教学中每一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之前,我尝试着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与之密切相关的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练习题,让学生以这些练习题为引导,教师以轻松明快的节奏创设出快速度通读课文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这其间选择重点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以利于获得更好的学习英语课文的信息,对下一步的英语阅读教学任务做好铺垫。教学中使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如:投影片,多媒体计算机等,充分发挥了它们拥有的效能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调节了课堂上枯燥、乏味的气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发浓厚起来,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二、强化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的训练
记得我在英语周报上发现这样一则事例,中国的一位留学生在美国参加一个朋友的舞会时,他与一位女性跳舞时,女士说了一句:Are you pulling my legs? (你在开玩笑吗)。这位男性非常惊奇,并说,没有呀,我没有拉你的腿。这说明英语语言素材积累的不够,造成了尴尬的局面,影响了交际。那么怎样解决英语语言素材积累的不够的遗憾呢?这就需要中学生从阅读中进行积累,也要求英语教师进行强化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的训练,语言积累多了交际能力也就提高了。在阅读中,我引导学生以前面的练习题为教学语境去理解词语的意思,由原来的逐词阅读变为句子阅读,近而抓住课文的主要语句,串讲课文并要求学生复述,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本领。
三、督导学生课外阅读
1、设定目标以引发阅读动机
教师应当重视和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 均衡的课外阅读,努力使一部分课外阅读时间成为课内阅读训练的延伸和补充。
2、跨越生词障碍
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最头痛的事也是影响阅读速度的最大障碍莫过于生词了。我们把英语作为外国语来学,中学英语所涉及词汇也有3800多个。这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常常听到一些学生阅读时抱怨:文章看不下去,生词太多。 其实,一般人在阅读时,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单词,生词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猜测的(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除外)。词义猜测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方法。具體来说,有以下方法:
(1) 根据定义或解释说明猜测词义 (2) 根据对比关系猜测词义 (3) 通过因果关系猜测词义 (4) 根据语篇逻辑关系及常识猜测词义 (5) 根据列举的事例猜测词义 (6) 根据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
3、克服阅读的不良习惯
(1)慢读(slow reading)。有许多中学生总认为读得越慢,对文章信息了解得越多,理解程度也就越高,因而自觉不自觉地总把阅读速度放慢,以求对文章更好的理解。阅读速度与理解率几乎没有关系。要纠正这种不良习惯,首先要改变那种认为阅读越慢越好的错误观念,平常注意提高阅读速度。其次要经常进行限时阅读训练,在做阅读理解练习时,不仅要注意准确率,而且要注意一定的速度,逐渐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 (2)指字(pointing)。读者为了集中注意力而用手指、笔、尺等指着字行,并随着眼球转动而移动手指或其他指字物体。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反而会降低阅读速度,而且往往使读者把注意力集中到书页的字行上,而非文章的思想内容上。 对付这种毛病的方法不难,只要读者在平时的阅读中,不断提醒、克制甚至强迫自己将习惯用于指字的手或其他物体离开读物,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克服。 (3)声读(vocalising)。养成这种不良习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读者缺乏默读训练或对文章中的文字不熟悉。实验证明,声读比默读慢得多(一般人默读速度是他朗读或讲话速度的两倍),而且不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要克服声读,一开始可采用阅读时紧闭双唇,用牙齿咬住舌头或口里含东西等办法,然后多做快速阅读训练。
四、新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新的阅读教学是通过教材内容以及拓展内容的阅读教学,使学生大量地接触英语,增加语言的体验,增大词汇量,带动听、说和写的技能的发展,尤其是写作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语言专业素质。本阅读教学是以阅读为中心,带动听、说和写的全面发展、以任务驱动学生的阅读,精泛并举,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把英语作为学习文化知识的媒体,传递英语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并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
1、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皮亚杰(piaget)的图式理论——读者已有知识将影响他们从阅读中获取的东西。即读者的已有知识(图式)与文本提供的信息相互作用,产生心理的意义,而背景知识则决定了读者对文本的解释。由此可见,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增长知识,激活、重构已有的图式,反过来又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互作用阅读模式的理论既重视运用图式知识进行预测、推断等高层次阅读技巧,又强调低层次的迅速解码能力,在实际阅读过程中两种能力可以互为补充。如果读者的低层次迅速解码能力欠缺,高层次的背景知识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反之,如果读者缺乏对阅读内容、背景知识的了解,就只能依赖对字面的解码来获取意义。因此,在第二语言和外语阅读过程中,为读者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文化知识及相关内容,将有助于阅读理解。
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指出,当输入材料稍高于学习者原有的水平之时,也就是说满足i 1条件时,学习最有效。
2、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的操作方法
(1)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
(2)精读、泛读并举。压缩课本课时,提高泛读的质和量。
规定每周1000~1200字左右的阅读量,同时要求学生按照阅读任务的要求,写出有关信息并在阅读课堂上进行讨论。另外,要求学生自选一本读物,每天阅读量至少600字以上。读完一本书后,要求写内容提要或读后感。
(3)缩教材课时,从每单元六节的英语课中抽出1—2节课作为阅读指导与训练,根据有关阅读理论,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训练。
(4)积极发掘文章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同时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5)以阅读为中心,带动听、说、写技能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语言训练
我们知道初中英语阅读理解在中考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不难看出这是社会的发展的必然,也是新时代对中学生的提出的要求。新教材的不断改进,英语教师应以新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根据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我认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设计兴趣情境理解课文内容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英语这门学科,大多数学生对其不感兴趣,认为英语不好掌握,太难学,因此,我认为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的一项重要保证。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完成英语阅读教学中每一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之前,我尝试着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与之密切相关的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练习题,让学生以这些练习题为引导,教师以轻松明快的节奏创设出快速度通读课文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这其间选择重点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以利于获得更好的学习英语课文的信息,对下一步的英语阅读教学任务做好铺垫。教学中使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如:投影片,多媒体计算机等,充分发挥了它们拥有的效能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调节了课堂上枯燥、乏味的气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发浓厚起来,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二、强化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的训练
记得我在英语周报上发现这样一则事例,中国的一位留学生在美国参加一个朋友的舞会时,他与一位女性跳舞时,女士说了一句:Are you pulling my legs? (你在开玩笑吗)。这位男性非常惊奇,并说,没有呀,我没有拉你的腿。这说明英语语言素材积累的不够,造成了尴尬的局面,影响了交际。那么怎样解决英语语言素材积累的不够的遗憾呢?这就需要中学生从阅读中进行积累,也要求英语教师进行强化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的训练,语言积累多了交际能力也就提高了。在阅读中,我引导学生以前面的练习题为教学语境去理解词语的意思,由原来的逐词阅读变为句子阅读,近而抓住课文的主要语句,串讲课文并要求学生复述,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本领。
三、督导学生课外阅读
1、设定目标以引发阅读动机
教师应当重视和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 均衡的课外阅读,努力使一部分课外阅读时间成为课内阅读训练的延伸和补充。
2、跨越生词障碍
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最头痛的事也是影响阅读速度的最大障碍莫过于生词了。我们把英语作为外国语来学,中学英语所涉及词汇也有3800多个。这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常常听到一些学生阅读时抱怨:文章看不下去,生词太多。 其实,一般人在阅读时,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单词,生词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猜测的(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除外)。词义猜测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方法。具體来说,有以下方法:
(1) 根据定义或解释说明猜测词义 (2) 根据对比关系猜测词义 (3) 通过因果关系猜测词义 (4) 根据语篇逻辑关系及常识猜测词义 (5) 根据列举的事例猜测词义 (6) 根据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
3、克服阅读的不良习惯
(1)慢读(slow reading)。有许多中学生总认为读得越慢,对文章信息了解得越多,理解程度也就越高,因而自觉不自觉地总把阅读速度放慢,以求对文章更好的理解。阅读速度与理解率几乎没有关系。要纠正这种不良习惯,首先要改变那种认为阅读越慢越好的错误观念,平常注意提高阅读速度。其次要经常进行限时阅读训练,在做阅读理解练习时,不仅要注意准确率,而且要注意一定的速度,逐渐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 (2)指字(pointing)。读者为了集中注意力而用手指、笔、尺等指着字行,并随着眼球转动而移动手指或其他指字物体。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反而会降低阅读速度,而且往往使读者把注意力集中到书页的字行上,而非文章的思想内容上。 对付这种毛病的方法不难,只要读者在平时的阅读中,不断提醒、克制甚至强迫自己将习惯用于指字的手或其他物体离开读物,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克服。 (3)声读(vocalising)。养成这种不良习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读者缺乏默读训练或对文章中的文字不熟悉。实验证明,声读比默读慢得多(一般人默读速度是他朗读或讲话速度的两倍),而且不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要克服声读,一开始可采用阅读时紧闭双唇,用牙齿咬住舌头或口里含东西等办法,然后多做快速阅读训练。
四、新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新的阅读教学是通过教材内容以及拓展内容的阅读教学,使学生大量地接触英语,增加语言的体验,增大词汇量,带动听、说和写的技能的发展,尤其是写作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语言专业素质。本阅读教学是以阅读为中心,带动听、说和写的全面发展、以任务驱动学生的阅读,精泛并举,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把英语作为学习文化知识的媒体,传递英语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并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
1、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皮亚杰(piaget)的图式理论——读者已有知识将影响他们从阅读中获取的东西。即读者的已有知识(图式)与文本提供的信息相互作用,产生心理的意义,而背景知识则决定了读者对文本的解释。由此可见,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增长知识,激活、重构已有的图式,反过来又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互作用阅读模式的理论既重视运用图式知识进行预测、推断等高层次阅读技巧,又强调低层次的迅速解码能力,在实际阅读过程中两种能力可以互为补充。如果读者的低层次迅速解码能力欠缺,高层次的背景知识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反之,如果读者缺乏对阅读内容、背景知识的了解,就只能依赖对字面的解码来获取意义。因此,在第二语言和外语阅读过程中,为读者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文化知识及相关内容,将有助于阅读理解。
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指出,当输入材料稍高于学习者原有的水平之时,也就是说满足i 1条件时,学习最有效。
2、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的操作方法
(1)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
(2)精读、泛读并举。压缩课本课时,提高泛读的质和量。
规定每周1000~1200字左右的阅读量,同时要求学生按照阅读任务的要求,写出有关信息并在阅读课堂上进行讨论。另外,要求学生自选一本读物,每天阅读量至少600字以上。读完一本书后,要求写内容提要或读后感。
(3)缩教材课时,从每单元六节的英语课中抽出1—2节课作为阅读指导与训练,根据有关阅读理论,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训练。
(4)积极发掘文章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同时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5)以阅读为中心,带动听、说、写技能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