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l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极拳拳名 “八极”者,取拳中八大招之出手起脚无所不用其极,行拳必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发八面。八极拳又叫“开门巴子拳”,根据该拳劲力可达四面八方,以六种开法(六大开)作为技法核心,破开对方门户(防守架子)。八极拳招式变化多样,攻中寓防,防中寓攻,三盘连击,招法连贯,具有势险节短,刚猛异常的特点。
  八极拳历史悠久,以其刚劲朴实、动作迅猛的独特风格流传至今,自成一家,经久不衰。且经历代传人刻苦精研,不断发扬光大,代代涌现出诸多的武术名家,在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众多的武术流派中,将健身和技击融为一体,精神和肉体并练,内外兼修,且内容丰富,理论完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2015年王世泉被评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历代名家与传承


  八极拳从开始流传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八极拳源于清朝康熙年间,人称为“懒披袈裟和尚”的人。雍正五年,“懒和尚”辗转到山东海丰县(今庆云县)后庄科村,结识庄主吴天顺,收其子吴钟为徒。吴钟(1732-1822年),回族,自幼习武,八岁时便以聪慧闻名,勇气出众,受师傅指点,成为雍正年间著名的八极拳大师。艺成后浪迹江湖,游历数省访友学艺,痴迷武学研习,以六合大枪闻名遐迩。吴钟融汇所学,取其精华,开创八极拳门武学,并综合前人成果,经过多年苦修,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一次,吴钟返归故里途中,不幸病倒在孟村,得到该村吴永、丁孝武的悉心照料。吴永、丁孝武为人善良厚道又喜好武艺,且有一些功底,二人与吴钟说起了武功,得知是位高人,便拜吴钟为师,精研武术。吴钟病愈后,受丁、吴两家聘请到孟村授艺。吴钟有一个独生女,名叫吴荣,自幼随父习武,大枪技艺超群。1791年,她经常随父前往孟村,技艺再经深淬。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到嘉庆十二年(1807年)传艺16年,把八极拳、六合大枪传给丁孝武、吴永二徒,二人的拳声名显赫,当时即有“丁枪吴拳”的说法。
  吴荣晚年应师弟丁孝武、吴永之请,到孟村镇帮助师弟教授弟子,丁、吴二人的十几名弟子无不得到吴荣的教诲,尤其是吴坤、吴恺、张克明、李大忠、杨清元等第三代最后入门的弟子得其训诲更多。吴荣、丁孝武、吴永被誉为二代“三大贤”,二代师祖吴荣是继往开来的一代巾帼英豪,从此八极拳在河北沧州一带流传开来。
  第三代张克明传第四代张景星、黄四海等,三人同为罗疃村人,张景星是张克明之子,受到父亲的影响,自幼就对武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并随其习练八极拳。黄四海(1829-1914年),幼习练长拳,22岁始师从李大忠习练八极拳法,是李大忠的得意门徒,李大忠去世后,遂到张克明家继续学艺深造。由于黄四海人格高尚深得张克明信任,张克明即将六合大枪、八极拳精要全部传给黄四海。两代三人将八极拳、六合大枪功夫进一步提炼升华,使八极拳、六合大枪的技艺有了质的飞跃。
  第四代黄四海和师弟张景星共同培养了第五代王中泉、李书文、张毓衡、韩化臣、马凤图、马英图等多名门徒。第五代李书文传第六代霍殿阁、李鄂堂、周馨武、高锡臣、张芝霖、许家福等,第六代许家福传第七代鲍有声、吴玉坤、王绍先、杨同茂等,第七代鲍有声传第八代王世泉、赵友、刘殿士、钱震、陈昇、赵泰安、王福臣等,其中赵友为中国武术段位七段、项目保护单位部门经理、朝阳区非遗项目八极拳传承人,王世泉是北京市级八极拳第八代代表性传承人。

王世泉与创八极拳活态传承


  王世泉,原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中国武术协会经济委员会委员、北京武术协会副主席兼经济委员会主任。现任北京八极武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市华园武术培训中心董事长、北京市八极拳研究会会长、中国武术段位九段。王世泉多次在全国武术大赛中夺得八级拳第一名、枪术第一名,多次获得全能第一名,多次随中国武协率领的中国传统武术代表团参加国际性武术交流活动,并在闭幕式上表演八极拳。
  提起师父鲍有声,王世泉充满感情,他讲述了起初拜师学武时的酸甜苦辣。1965年,武术还是比较封闭的,十五六岁的他,想拜一位武术老师是很不容易的,他很幸运地成了鲍有声的徒弟。那时候,物资匮乏,百姓家家生活都很困难,缺少食物,他说,草皮、草根、柳树芽都吃过,就没吃饱过,饿,也坚持练拳,任何事情都影响不了练功,基本上是天没亮就已经在练功了,每天都坚持,走到哪儿就练到哪儿。过去有个讲究,拜师学艺,起码要三年,师父收徒弟先不说技艺,先要说做人,强调一定要具备武德。一旦入门了,彼此都有一份责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父教拳,如果第一个动作没打好,就不教你第二个动作。八极拳讲究的就是基础,至今王世泉还记得,当初老师要求蹲桩的时候,一蹲就得半个小时以上,夏天蚊子小咬叮满在身上,照样得练,一直要坚持练到最后收功。一起学拳的那些人,你练一遍我就练十遍,功夫就是时间的积累,别人练不到的动作你练到了,别人没达到的功力你达到了,功夫、功力就是这样得来的。他还说,中国武术的精髓就是一个字——“打”,像八极拳起手投足无所不用其极,出手就没有轻的,遇到强的,你要全力以赴;遇到弱的,点到就行了,不能自恃强勇。功无止境,能人背后有能人,一山更比一山高,练到最后就是一个“和”字。任何一个拳法,一个招式,一拳一腿、一肘一胯,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目前,王世泉已传第九代孙祥恕、王尧伟、郭跃进、潘向阳、刘乐民、张震、尹纯雄等80多人。八极拳第九代传承人孙祥恕,为中国武术段位六段,现任北京维拓设计集团董事长、北京八极武学文化会馆馆长,将八极拳融入企业,使学员精英化,传播形式高端化,在传承上具有典型的“活态”特性,非遗保护单位联合企业运用现代化数字技术为八极拳遗产的保存、再现和传播提供支持,为八极拳生态循环创造社会环境。弟子郭跃进、潘向阳、刘乐民,分别为中国武术段位七段,并多次在国际国内大赛中夺得金牌。他们积极在民间推广八极拳,为雄安武术的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被誉为“雄州三杰”。此外,八极拳第九代传承人、著名港臺演员张震,在影片中多次展示八极拳,通过自身影响力从另一面对八极拳起到了重要的传播作用。

  王世泉认为,八极拳的传承有责任、有义务认真研究,不断总结,努力创新,承上启下,使之不断发扬光大,恩泽后人。在八极拳传承方式上,王世泉经历了从传统师徒制到现代课程制的逐渐演进,以多种传承方式并存。
  方式一:由本门弟子在地方组建北京八极拳武术活动场馆,定期招生培养青少年学员,由浅入深定制课程,分期选拔储备人才。
  方式二:由北京八极武学文化会馆定期组织本门弟子进行内部专业技术培训与技能实践交流,对每期专业技术培训的优秀学员,由传承人王世泉颁发季度考核证书,并给予奖励。
  方式三:八极拳面向大众,组织全民健身活动,定期进行社区教学,义务传授 “八极强身健体功”和“八极养生功”等。
  方式四:以影像记录的形式拍摄八极拳教学资料,记录八极拳技艺特点,按八极拳的拳、械、套路,系统性讲解和演示,分集完成。通过与网络平台合作,传播八极拳教学,弘扬八极拳文化。
  2016年,王世泉创编八极“八段锦”,2017-2019年,创编“八极强身健体功”和“八极养生功”,将八极拳与健康养生合二为一。

八极拳技艺技法


  说起八极拳,王世泉介绍,八极拳讲究刚猛爆烈,冷脆快狠,全身是一股爆炸力,能够一招致胜的就不出第二招,而且强调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发八面。
  内存八意方可先机制胜,八意即惊、慌、狠、毒、猛、烈、神、急,外具八形,即龙、虎、熊、猴、燕、犬、鹰、鹑,劲发八面即四面八方。练八极拳时,力量要练到极限,力始源于脚,主宰于腰,通过肩、肘、手,力发于四周,要打出一个整劲儿,整劲儿就是爆发力,你进我也进,你退我还进,就是你打我,我不躲,我还上,你走我跟進上。
  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发八面均以“极”字为宗旨。人的全身内外是一个整体,内动必形于外,外动必发于内,意动神随,一处静百处静,一极动百极应。五脏动于内,四肢百骸必形于外,每一出手起脚必形神合一,以意使气,以气活血,以血养气,以气促力,所以八极拳呼吸讲究“含胸拔背,松肩松胯,气贯丹田”。
  八极拳的主要风格是意形俱练,内外兼修。其套路都是从实战出发,结构严整,简洁精练,质朴无华。演练起来更是节奏鲜明,刚健有力,爆发力强,不但沉稳厚实,而且虚灵活泼,特点突出。习练八极拳重要突出八个字,即顶、抱、缠、拿、攉、挑、劈、砸,其表现方式有金刚八式、六大开、大小八极拳、行术八极拳、大小劈挂掌、八极对接、八极对劈挂、八极功力球、大架太极一套、雷拳两套(龙行、虎形)、太极软架三套《易筋经》等。下面简单介绍几种。
  金刚八式:撑锤、降龙、伏虎、劈山掌、探马掌、虎抱、熊蹲、鹤步推,这八式还各自对应有一种形象的说法,即崩弓窜箭急、五岳朝天锥、六合扑地锦、劈山斧加钢、登山探马准、圈拦虎抱急、熊蹲硬靠挤、鹤步推山稳,只有习练时老师现场教学才能更好地理解。
  六大开:是八极门绝技,意为先开门后进招,主要练的是开合力和腰胯的灵活与劲力。使用时招不离胯,前手拧钻如螺旋,后肘发力催前手。沉肩、坠肘、松胯、合膝,结合冲步,使肩、肘、胯、膝、足、手都能攻击。不招不架为上乘,招架进击为中乘,招架躲闪为下乘。
  八极小架:八极小架定势极为重要,是习练八极拳的根本。要求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气贯丹田,尾闾中正,呼吸自然。习练时不可求快,一招一式要准确,沉稳。
  八极大架:要求动作刚劲,发力爆猛,气势磅大。以意领气,以气催力,三盘六点内外合一,八方发力,周身是眼,浑身是手。动则变,变则化,化则灵,其妙无穷,大有“晃膀撞山倒,跺脚震九州”之势。
  八极对劈挂:以八极拳的刚猛脆快、短小精悍、进身挤靠、手肘并用的招数,以劈挂掌的长、灵、飘、活,大开大合,抽、摞、劈、挂为主两人合练的套路,演练时要求真劈实打。
  八极功力球:是练习内功的方法,抻筋拔骨,舒筋理脉,内外双修。这道功法的练习,宜用铁球,也可用泥球,开始时要轻,每个球以3公斤为宜,以后可逐步增至6-7公斤。此功全套动作用时初始8分钟,然后慢慢增加至20分钟,最后能用6-7公斤的球将此套功法用30分钟完成,即练成。
  八极对接实战演练:是以两人实战为突出点,突出头、肩、肘、手、腰、胯、膝、足的攻击作用,既要体现八极拳“勇猛强悍,紧逼硬靠”的特点,还要体现脚下稳重厚实,轻盈多变的步法;既要展现两人真打硬拼,踢、打、摔,更要充分体现八极拳“出手不空回”顺势打势的招法。八极拳的实战效果非常显著,如在对敌应用歌诀中就有:“一要心力二要熟,三要胆壮四要通,五要精足镇静待,六要精神对彼应,七要气力全身注,八要见势顺势行,九要急速如闪电,十要发动无须停”。要“出手不见手,手到不能走,出手如闪电,手到不空回”。
其他文献
中国人对月亮的“亲近”,可追溯到中国最原始的神话传说及历代王朝沿袭的“秋祭月”之习俗。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天,因秋分这个节气在农历八月内每年不同,又担心祭月时见不到月亮会煞风景,便约定俗成把祭月的日子固定在了农历八月十五月圆之时。“秋祭月”逐渐演变成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中秋节的各种习俗都是围绕着那轮又圆又亮的月儿展开的。而自古便有“月亮城”之美誉的扬州,更与月亮有着深厚的渊源和特殊的感情。扬
福州路上的“老半斋”,堪称是沪上淮扬菜馆的遗老遗少,已有百多年历史。名菜如“三头”(清炖狮子头、拆烩鱼头、红扒猪头)、蟹粉豆腐、炝虎尾、红烧鲴鱼等,各有秘制配方,但该店真正的杀手锏,当属那碗刀鱼汁面。每年到了清明前半个月,只消门口挂出“时令佳品刀鱼汁面”的牌子,便引得一干老食客纷至沓来。  好吃如我者,自然不会错过这春日的至味。买好了票,坐在“老半斋”陈旧的店堂内,熟悉的味道,满心的期待。  刀鱼
[想說的话]  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它以独特的东方神韵,魅力强大的城市建筑风貌和文化内涵而独秀于世界城市建筑之林,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形成其魅力特色的有诸多因素,至今保存完整的城市中轴线是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是座承继中华文化传统、以城市中轴线为中心布局来建筑城市的典范和古城市文明最为成熟时期的城市建筑标本,它对称性、秩序性的壮美震铄古今。若把古老的北京城形容为一只雄踞皇天后土几百
南方丝绸之路成都至蒲江路段。古道废城清溪镇  羊圈门所在的清溪镇,扼古驿道要冲。始建于秦汉时期的丝道、茶道、盐道在此交汇。丝道自成都起,经雅安、荥经凤仪、汉源清溪、西昌至云南,再达缅甸和印度,史称蜀身毒道,是当时的国际通道;茶道由雅安名山起,经汉源清溪、富林进入泸定,再达康定;盐道自乐山起,经峨眉、峨边、汉源九襄后与丝道、茶道在清溪镇交汇,再延伸至藏区。  清溪镇与民族地区接壤,因而又是历代的边关
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试点实施方案》。神农架正式迈入生态保护与科学管理的国家公园时代,开启了最高等级生态保护模式。  神农架林区是197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制的,直属湖北省管辖,是我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位于湖北省西部边陲,总面积3253平方公里,辖6镇2乡,总人口近8万人。  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整合了神农架林区现有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
在里约申奥短片中,镜头从天空掠过,面包山、世界新七大奇迹的基督像……高710米的基督像在空中缓缓地张开双臂,温柔地俯视着这座神奇又矛盾满满的城市!  罗纳尔多、贝利……这些闪闪发光的名字让全世界对一个词充满了好奇心——FAVELA贫民窟。  相比浑然天成的山景水色,里约热内卢的人文景观也毫不逊色,“天梯教堂”便是一处。它是里约热内卢的地标建筑,造型近似一座现代金字塔,风格迥异于其他欧式的古老教堂,
大瑟尔沿海一带海岸线风光,连绵的山峦与壮美的蓝色太平洋,是典型的加州一号海景公路景观。  加州一号海景公路的官方名称是一号加利福尼亚州州道,是加利福尼亚州南北方向的一条州级公路,它主要沿着太平洋西海岸蜿蜒。美国的公路除了编号,其各组成部分常常有不同的官方命名,例如:一号州道部分路段被称为太平洋海岸公路(Pacific Coast Highway)、卡布里约公路(Cabrillo Highway)、
朝阳门,元代称齐化门,明清两代南方粮食经大运河抵达北京,在通州装车后从此门进城。“朝阳门走粮车”,故有“粮门”之称。其瓮城门洞内刻有谷穗一束,逢京都填仓之节日,往来粮车络绎不绝。“朝阳谷穗”为南粮北运的第一位喜迎神。道教古庙 民俗文化 北京东岳庙  北京东岳庙位于繁华的朝阳门外大街,始建于元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由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及弟子吴全节兴建,主祭泰山神东岳大帝及其众神体系。东岳庙是道教
咸菜,是我国常见的一种腌制食品 ,爱好者甚多。譬如本人,就很爱吃咸菜,喜欢到什么程度,不怕您笑话,就连外出旅游时,都不忘打听一下地方上的特产咸菜,或尝或带,定要领略一下那别样风味。上次去建德,当地一款名叫“倒笃菜”的咸菜,又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记得那天中午,我们一行来到某个农家乐用餐。在服务员报出的一系列菜名中,有不少都与这倒笃菜有关。当时只觉得这菜名甚是古怪,便询问了一下服务员。服务员笑答
閑读陆游诗《园蔬荐村酒戏作》: “身入今年老,囊从早岁空。元无击鲜事,常作啜醨翁。菹有秋菰白,羹惟野苋红。何人万钱筋,一笑对西风。”其旷达恰然的胸襟跃然纸上,令人内心一片波光旖旎。  老家门前卤汀河,是条古河,潺谖流淌,具钟磬丝弦之韵,清滑如江南丝绸。临水菰蒲丛生,青苇萧萧,菱荇满塘,水乌啼啭,渔舟绕落花。  菰蒲称谓古雅,实为茭白,又名菰蒲、茭笋、高瓜。像《诗经》里的荇菜、蒹葭和葛薇,水汽氤氲,